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11 08:42
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工场”钻木取火体验活动
日前,有消息称,浙江杭州、河北秦皇岛将建秦行宫遗址博物馆、明清钱塘江海塘遗址博物馆。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遗址博物馆的兴建可谓欣欣向荣,不同类型的遗址博物馆纷纷建立并开放,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但是,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不少问题也一再凸显。记者将对此进行深入采访。
大棚子式和地下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一种对遗址保护利用的方式,从当代博物馆理论来讲,也是一种将遗产留在当地的最好方式。但遗址有很多类型,有的遗址很大,如城墙、运河等,覆盖面广且地形复杂,这种情况则适合建遗址公园,而不一定是遗址博物馆,当然遗址公园中也要有遗址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文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守永说,目前我国针对遗址博物馆相关议题的理论性思考还不够深入,是否所有遗址都适合建博物馆?是否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遗址建立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经考古发掘后的遗址,其范围、性质、文化面貌及内涵是否能揭示清楚?……这些问题都应该在遗址发掘过程中特别是建博物馆之前,进行深入探讨。
潘守永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大部分遗址是土遗址,比较传统的保护方式就是在遗址上方搭建“大棚子”,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正在进行中的考古遗址发掘,既能使遗址免受破坏又可为持续的考古挖掘创造便利环境。一般认为,这种“大棚子”式的遗址博物馆形态,也代表了中国考古学对遗址保护与利用的一种模式。如西安半坡博物馆,属于典型的“大棚子”保护方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也借鉴了西安半坡博物馆的模式,在秦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起来,实现了保护、考古发掘与大众参观的共赢;再如,西安汉阳陵遗址博物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地下遗址博物馆,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则围绕地下俑坑而建,该馆运用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较好地掌握了遗址微循环的平衡,让观众近距离感触遗址环境的同时,也能直接观摩考古工作,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
展示主体单一 吸引观众难
“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对于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有很多好处。但目前,我国遗址博物馆发展建设速度过快,很多地方还不具备建设遗址博物馆的条件。建立遗址博物馆要慎重,要多方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遗址本体的安全。”汉阳陵博物馆馆长侯宁彬也提到,现在我国大多数遗址博物馆都是以土遗址作为保护或展示的主体,但土遗址本身的保护在当前国际上仍是一个难题,如自然环境、温湿度的变化,都会对遗址本体造成损害或影响。保护遗址本体免受破坏是遗址博物馆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否具备保护遗址本体的条件,是建立遗址博物馆首先要考虑的。
侯宁彬告诉记者,遗址博物馆一般是建在遗址上或遗址周围,这就涉及土地租用或征用的问题,目前很多遗址都采用租用土地的方式。像土地使用、遗址本体保护、观众休闲娱乐空间建设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目前我国的遗址博物馆均未实行免费开放,不能享受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再加之自身造血功能的不足,绝大多数遗址博物馆仅凭自身的门票收入维持着基本运营和日常维护。
“遗址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博物馆,展示内容主要是遗址本体或从遗址中发掘出土的遗物,其展示主体相对单一,因此若要提升展陈质量,展厅本身可扩展的空间或遗址本身的延伸性都很小,一般博物馆很少有像秦始皇兵马俑那样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展示主体。”侯宁彬说,如果没有专业的讲解员讲解,多数观众对遗址是很难理解的,所以遗址博物馆若要在展陈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其难度要比一般艺术馆、综合性博物馆大很多。
西安半坡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何周德也认为,遗址博物馆展陈的遗址面积和时代跨度都较大,并且观众在观看时有一定视线距离,因此对展陈遗址或遗物的认识不如像展柜里的青铜器那样一目了然。他建议,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来丰富、弥补遗址博物馆单一的展陈形式,让观众参与进来,以此加强观众对遗址相关内容的理解。
好看的遗址很少,单凭遗址本身来吸引观众也不易,如何用更加丰富、新颖的形式将遗址及其文化呈现给观众?潘守永认为,从考古遗址角度来说,在进行遗址挖掘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要考虑到未来的展示问题,这很重要,要有意识地对遗址做些保留,否则挖掘后再复建遗址展示,就失去了真实性。另外,应对遗址本身涉及的内容尽可能进行全面的解读,在保障遗址安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利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对遗址进行系统解说和诠释,有益于观众理解。
有效利用不容忽视
潘守永表示,建遗址博物馆不仅仅是出于保护,更重要的是有效利用。那么,如何利用遗址博物馆,使其发挥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如何满足观众对遗址认识的渴望和需求?
侯宁彬认为,遗址博物馆的展示主体是遗址,遗址的属性、内涵、价值等都必须通过考古发掘得到解答。可适当向观众开放考古发掘现场,通过边发掘边介绍,让观众理解“遗址本身的内涵和价值是什么,博物馆里展示的遗物是怎样发掘出来的,专家通过何种方式确认遗址的性质、时代和内涵”等,这也是向公众传达遗址博物馆本身功能的一种方式。“考古发掘也不是一直持续的,在发掘结束后,可通过模拟考古的方式让观众体验。”侯宁彬说,可以做一个实验场,把遗址本身涉及的内容都“搬”到实验场里,通过专家对考古发掘过程的现场讲解、演示,传授考古发掘的基本知识技能。让观众在现场进行模拟考古发掘实践。此外,还可针对不同的遗址策划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让观众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遗址本身及其文化内涵的认知。
“2013年7月,我们依托半坡文化资源优势,策划启动了‘史前工场’青少年体验活动,开创性地设计了钻木取火、原始房屋搭建、神奇的尖底瓶、石器捆绑、原始服装秀、植物锤染、陶器钻孔等多个常设体验项目,全方位、立体式地向游客和广大青少年呈现6000多年前半坡先民的劳作场景。由于这项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互动性、科普性和趣味性,很受青少年朋友的喜欢,2014年共接待了130场约7000位小伙伴前来参加活动。”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助理李阳说,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这些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到史前知识,感悟史前文化魅力,体悟半坡文化的深邃,使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参与带来的快乐。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