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记者:据我了解,您之前已经在大学里任教,后来来到美院跟随唐老师读研究生,之后又毅然的辞去工作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您为什么会选择唐勇力老师?
袁玲玲:说实话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尤其是女人,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求学年龄,尤其是已经具有副教授的职称,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有少年即以相伴的老公,生活稳定且幸福,在家里完全可以过幸福的小女人的生活,但可能是机遇使然吧,又勇敢地跨出了一步:辞职攻读博士学位。这可以说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次选择,也是我老公这么多年一直毫无保留的支持我的学业的一次选择,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可以说我老公在我的背后做出了更大的牺牲、支持和努力。他经常跟我说:“你的爱好、兴趣和事业是如此的一致,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了,你可以心无旁骛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因此我就这么一路坚持下来了。绘画不仅是画家个体的行为,更是画家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学术价值的考量,当你感觉在前行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力量时,那也是你不满足于现状需要更高目标追求的开始,我想我目前就是这样吧。
和唐先生的师生之谊真的是很有缘分,能够在先生的工作室学习也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唐先生是著名的画家,但我认为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有着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思考问题,总结问题,鼓励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长和个性,创造性的汲取各个绘画门类的营养,揉合进自己的绘画血液中,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不囿于一家之长,融会贯通方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在先生多年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清晰的教学理念和创作研究体系;在创作课题中完成了工笔画写意性绘画技法的创新,也在理论课题中完成了“工笔画写意性”的理论阐析,为今天多元格局下的现代工笔绘画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构架。我想有这样睿智的先生引导,我们今后的路会走的更坚实,更久远。
记者:请您谈谈对唐老师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袁玲玲:对于导师作品的理解和看法我作为一名学生是不好妄加断言的,我只能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先生的绘画。唐勇力先生身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工笔人物画家之一,他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在承续传统审美的意蕴上更富于绘画自由超然的文人格调,于严谨的法度中独抒灵性。为二十一世纪的工笔绘画打开了另一番自由的意象格局。一切绘画创作均源于内心情感的涌动,工笔画以精细为主,并不意味着不能吸收一些写意的画法,使画面富于变化。唐勇力先生在回溯传统的同时对这一画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打破了传统的工笔和意笔在人物画的对立,为现代工笔人物画开拓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作为画家,他很少将其思考宣之于口,但面对先生的画作,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画中的那种被强调了的写意因素--这也正是他对传统工笔人物画所作的一项重要的改造。其代表作《敦煌之梦》系列,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敦煌石窟”艺术巧妙的融入到现代绘画语境中,运用现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意识重新解读历史的精髓,使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不侑于传统的勾线填色而启于千年壁画的斑驳痕迹,独创虚染法与剥落法,正是在心灵远游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沉瑰丽世界中创造古今深交的形象符号,并倾心于自家笔墨语言的创造,钟情于出乎心性的灵感闪光与恢宏磅礴的气势,于此,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心灵独语:诚如在他作品中的民族文化与自我精神的相缘相生所隐喻的,心灵高吟低唱的那种文人情怀与哲人精神。
记者: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您的创作风格日渐成熟,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请您谈谈你的创作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
袁玲玲:的确我从事工笔画的学习和创作算起来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丰富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培养了乐观的精神品格,更是让自己在这漫长的学习创作中深刻体会到绘画精神的内涵与深远。也从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创作的幼稚学童,成长为一个渐有自己绘画面貌和风格的成熟画家,这期间经历的思想上的巨变与心灵上的痛楚与我这几年在中央美院学习深造是分不开的。二十多岁的作品无畏而直接,充满了青春的舞动与张扬,因而有了20002年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获铜奖的作品--《都市--风》的绘画面貌,三十多岁的作品,经历了生子的裂变之后,对于生活的厚重体味更为深刻,看着小小的女儿在自己的怀抱中熟睡、一点一点的慢慢成长,那种对于人性光辉的思考也更为生动与深刻,内心的温暖与幸福胀满了心灵,因而有了以一个女画家的心性去诠释人生神圣的四个阶段的创作冲动,进而有了全国十一届美展获提名奖的作品--《似水流年系列》,这也是我在先生的指导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总结!创作的理想是画家毕生的学术追求,我也正是在经历每个阶段不同的裂变中:痛并快乐着!
记者:您怎么理解唐老师提出的“写意性工笔”?
袁玲玲:“写意性工笔画”的概念,是在“工笔画的写意性”论题的基础上,结合先生近二、三十年以来工笔画创作经验和创作思想而提出来的课题。其目的在于从理论研究到技法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工笔画,促进工笔画在当代中国画中的发展。“工笔画的写意性”与“写意性的工笔画”犹如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种观点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写意性工笔画”重点强调语言和技法,从创作实践的角度丰富了工笔画的绘画语言。工笔画往往以精致细微的绘画手法作为其表现形式,造型严谨,刻画精微,色彩丰富。但如果把握不了度,就会流于“匠气”或“俗气”。“写意性工笔画”是针对传统工笔画技法的改造和拓展而提出的,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修正性,在创作过程中有感觉不好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整;二,生发性,在绘画过程中随时根据自我的灵性和对画面的自由掌控可衍生、发展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大大的拓展了传统工笔画三矾九染,程序严谨的作画步骤,为工笔绘画的意象格局打开了另一番风景。
记者: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您的心态是如何调整的?现在很多学生过于浮躁,急于求成,导致“畸形成长”,您认为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袁玲玲:其实我现在虽然年龄已经不小了,但在心态上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这么多年一直在学校呆着,生活简单而纯粹,作为老师的角色喜欢和年轻的学生在一起,从他们那青春逼人的笑脸上可以映射出自己日渐失去的岁月光华,但也同时从他们活力四射的激情中汲取了很多的艺术人生。我喜欢学校更喜欢我的学生,也渴望在我这短暂的三年博士学生生活中更真切地去体会学生时代难能的可贵。学习何尝不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幸福呢,每每坐在教室里,听着那些优秀的学者和专家洋洋洒洒的讲述着他们一辈子所做的研究和学问,你会感觉自己简直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现代社会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的心态也会不自觉的随波逐流,渴望成名成家是每一个画画人的最高理想!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如何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下来,为未来的美术史留下一笔亮丽的色彩,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商业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艺术获得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使艺术世俗化、功利化,使艺术陷入更加难以逾越的商业“无形之手”。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对于艺术无止无境的追求是因为相信艺术的力量能触动心灵、建构人格、开阔思想。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并非易事,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一、天赋,二、勤奋,三、学识,四、思想。五、境界。
艺讯网记者:贺韵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