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日受画家李德福先生的邀请,一同前往黄山游玩写生。
在黄山的几天里,使我对其人其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他是一位真诚且富有热情的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对待艺术,均是如此。
他性格朴质敦厚,举止却温文尔雅。虽稍显内敛,但也幽默风趣。多喜沉静,却又能侃侃而谈。
拿起画笔,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这时候可谓万缘放下,所有的凡尘琐事都似乎与他无关,只一门心思地把精力贯注在绘画本身上,不受外界干扰,也不允许被干扰。而且一画就是连续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中间少有休息。乐此不疲,我想这就是他执著于绘画却又不嫌劳顿的原因。
然而放下画笔,他又是位出色的生活家。首先他懂得享受,懂得怎样转换工作频道,并调适自己以达到最为舒坦自然的休闲状态。当然这与夫人对其的关心和促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他善于感知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景致与变化,并从中寻得更多情趣和快乐的源泉。
具体来说说他的绘画。其作品多以山水为主,偶作花鸟。山水又以青绿见长,也最具代表性。我曾在《诗意境界,风采妙然——谈李德福的青绿山水作品》一文中写道:“在他的作品里,既能够看到传统的深厚积淀,又能够流露出时代的气韵气息,以及自我的风貌特点。”“他的作品多为写生后所得。也就是说,他十分注重写生,重视深入生活,主张师法自然,从自然中、从真山真水里积累素材、汲取营养,从而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新鲜的生活气息,以及淳朴的自然之美。”这次黄山之行便是很好的例证。我们在黄山总共呆了四天,有两天的时间在下雨,也就是说真正用来游玩和写生的时间也就只有两天。但就在这比较短的时间里,不仅游玩了一些景点,其还完成了五张精彩的写生稿。
李德福先生的写生与很多画家有所不同,他是拿着毛笔在宣纸上进行,且每一幅都不是草草了事,也不是粗枝大叶的概括、勾勒或涂抹,而是非常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完成。此外,他在写生时并不只是把自己感觉喜欢和满意的山石、树木等画下来,等回去后再组织画面,而是在整个写生过程中都格外注重山石树木等的整体布局、气韵精神,并充分感受眼前景物给心灵所带来的冲击与震撼。同时他特别讲究写生作品的构图、用笔和设色。构图,也就是画论里所说的经营位置。在写生时,当在观察感悟自然并确定以此作画后,构图也便开始了。为了充分表达画面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李德福先生非常重视在一定的空间内如何来更好地摄取和安排物象的位置与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来表达自我的主观感受。因此在动笔前,他会很认真地观察思考,用心去触摸景物,从景物中捕捉其脉络,寻求其形态,领悟其精神与内涵,而不是急于去动笔。但一旦动笔,其每一笔每一墨都能够看出其情感的流露和倾泻,线条的长短粗细,墨色的浓淡干湿,都体现着他对景物,以及对笔墨本身的感受和韵律节奏。而对于设色,他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在色彩的运用时,更加注重与主观意念相吻合,相统一。换句话说,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以及画面的主体需要来进行设色,而不是仅仅受限在真山真水的实际色彩上,这也正如古人所说的“凡设色须悟得活用”“活用则神采生动,不必合色之工”。
而当他把每一幅写生稿最终完成的时候,你会发现,与其平时精心的创作没有太大区别,甚至完全可以作为创作的作品来欣赏,非常完整和精彩。实际上他已经把写生当做另一种形式的创作来对待,以其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来完成每一次写生、每一幅写生作品,我想这种对艺术负责的精神很值得当今每一位画家去学习。当然这也与当今画坛整个浮躁的时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了一剂辛辣的讽刺。因为李先生在作画时全身心都是投入的,都是安静的,都是毫无功利等杂念的,其画面也自然是安静的,是爽朗干净的,是秀润清丽的。它使每一位观赏者都能够真正从中感受到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静美与诗意,也真正能够使其心灵得以感染和陶冶,并能够启发其对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的思考。我想仅凭这一点,李德福先生的绘画便已经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也已经是成功的了。
(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美术评论家、作家、书法家)
作者:王进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