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初见汪艳,给人的感觉温婉而恬静,有一种江南女子的优雅灵秀之美。这种美不仅源于她的外表,还源于那充满艺术气息的内在。她看似娇小玲珑,内心却无比强大,对于艺术,她勇于探索,执着坚定,孜孜不倦,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努力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汪艳出生于陶瓷世家,她的曾祖父是景德镇陶瓷史上赫赫有名的“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祖父汪少平、姑婆汪桂英、伯父汪平孙也都是声望很高的陶瓷名家,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从小耳濡目染,逐渐对陶瓷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陶瓷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汪艳说,在她的从艺道路上,姑婆汪桂英、伯父汪平孙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他们就像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伴随自己不断成长。大学时期,汪艳主修的是中文专业,但出于爱好,她利用业余时间向家中的长辈们学习汪派山水瓷画技艺,姑婆汪桂英,伯父汪平孙作为她的启蒙老师,可谓是倾囊相授。“姑婆和伯父都是做事十分严谨认真,又和蔼可亲的人,在学习中,他们总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我的不足,当有进步时,他们也会毫不掩饰地给予我鼓励。”汪艳告诉记者,从两位长辈身上,她不仅学到了绘画技艺,还从他们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姑婆和伯父的悉心教导下,汪艳的陶瓷绘画有了扎实的根底。大学毕业后,汪艳被分配到市第六中学任教,这所以陶瓷美术专业为主的职业中专,给了汪艳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艺无止境,学海无涯。2007年,汪艳凭借着自身的刻苦努力,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院,就读于邹晓松教授门下,继续学习深造,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作为名家大师后代传人,汪艳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前人的成就和技艺上,而是在努力传承汪派山水优良传统的同时,勇于开拓创新。“师古不泥古,师心不师迹。”这是汪艳一贯坚守的创作理念。汪艳说:“照着前人的东西画,那叫练基本功。从前人那里学习的方法,汲取的精华,要消化吸收后融入到创作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那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因而,汪艳的作品既秉承了汪派山水的传统绘画技艺,又结合了学院派的绘画理念,具有时代气息。一直以来,汪艳都在努力寻求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尝试着各种装饰手法。她擅长粉彩山水,同时对颜色釉、刻花工艺及造型设计得心应手。
近些年来,汪艳沉湎于艺术创作之中,精品迭出。观其画作,构图新颖严谨,用笔不拘一格,或雄浑豪放,或秀丽纤细,写意工笔,交融运用,相得益彰。其作品不仅继承了汪派山水淡雅空灵,文人气质深厚的特点,又吸纳了学院画派之长,绘画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传统的汪派山水画法多采用披麻皴绘江南林木繁茂、河湖清幽之景,用笔用色简洁洗练、清丽淡雅;山水层次分明,远近疏密、山气云水的结合恰到好处;常以小桥飞瀑,茅亭草庐,苍松奇石等点缀其间,组合成一幅幅格调高雅,意境幽远的山水画。汪派山水虽是陶瓷绘画,但却具有国画山水的神韵,讲究皴法用笔,自然劲健,不矫揉造作,注重意境神韵,将诗、书、画相结合,浑然一体。如她的传统汪派山水作品《十里溪山最佳处》瓷瓶,构图严谨、近实远虚,用笔沉稳、静雅隽逸,画面中河岸平坦,桃红柳绿;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水面平静,天高气清,描绘出江南一河两岸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景。
汪艳在传承汪派绘画技艺的同时,不断求新思变,探索新的创作风格。《依韵》就是她思变过程中的一件代表作,整个2尺6的竖长方形瓷板的上面三分之二全部留白,只在下面三分之一的地方以汪派山水最擅长的皴法勾画了一块起伏有致的山地。这件作品设色清淡雅致,构图新颖简洁,景致突出,与背面大量空白形成鲜明对比,立意大胆深远,不拘泥,敢突破,意境悠远空灵,营造出单纯、幽静而神秘的山水境界,给观者以无限遐想。这件作品以汪派山水的画法、用色为基础,融入时代的审美观,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意味,是一副传统与现代兼而有之,不可多得的现代好瓷画。
如今,汪艳在陶瓷艺术领域走得越发稳健,她探索的脚步却不曾停歇。“师古不泥古,创新敢为先”是汪艳在从艺道路上永亘不变的主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路上,她能走的更远!
作者:程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