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12 18:44
2015年10月31日,夏小万三十年回顾展“自转”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图为展览现场。
在夏小万刚刚于民生美术馆举办的30年创作回顾展“自转”开幕式上,来自两个体系内的重要艺术家纷纷到场:除了夏小万美院时期的师友:詹建俊、杨飞云、苏新平等;还有如今已鲜少出席当代艺术展览的张晓刚、曾梵志、岳敏君等。一个展览集齐两个系统中的重要艺术家,在整个当代艺术语境中,或许很难出现像夏小万个展一样的情形。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夏小万与其老师詹建俊
与此同时,和这些已经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比起来,夏小万却很难称得上当代艺术中的一个棋手。一年前,崔灿灿在与夏小万的一次聊天中,两人有了做这次回顾展的初步想法。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崔灿灿对夏小万的个人艺术生涯进行了梳理与研究。他发现,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夏小万不仅参加了“89现代艺术大展”,“后89中国新艺术展”等与新潮美术运动相关的重要展览;也受邀参加了“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等学院系统中的展览。围绕着这两个不同的“中心天体”,不同的艺术家在各自的系统中“旋转”,彼此几乎没有产生过交集。夏小万则刚好处于两者之间,既感受到了吸引力,又产生了排斥力。几十年的独辟蹊径,让他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自转”体。
在对夏小万的创作历程进行梳理时,崔灿灿发现,他的创作经历了大的四个时期的转型:80年代在集体主义的裹挟下,夏小万的作品与王广义、丁方、孟禄丁等人作品中所探讨的神性有着相似的一面,此时他所创作的“荒原”系列,就是某些不明就里的非人非神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创作被批评家巫鸿概括为“巴洛克”时期。
夏小万个展“自转”第一部分:从荒原开始
夏小万 《荒山幽灵之丑童》水粉 40x25cm 1983
夏小万 《荒山幽灵之四》 水粉 39x29.4cm 1983
到了90年代,当集体主义的热潮退去,个体的意识开始逐渐觉醒,方力钧的大头像被西方人误认为时代的呐喊时,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为当代艺术打上了地缘政治的标签。如果说85思潮时期的夏小万还保持着与集体的某些一致性,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夏小万的自我觉醒或许体现在了对体制的疏离上。此时他所创作的作品延续了80年代“荒原”系列中的混沌,现实与虚幻的模糊界面,变得“更加自由,造型荒诞不羁,叙事天马行空,自我想象和组织的浪漫成份也更为明确。”
夏小万个展“自转”第二部分:人与神:自觉的个体
夏小万 《梦想》 布面油画 178X270cm 1986
夏小万 《海滩》 130x163cm 布面油画 1996
即使作为一个“自转”体,夏小万也从未放弃过自我的更新。如果提到一位艺术家,总要谈起他极具代表性的个人创作,那么夏小万为人所熟知的创作应该是他从2003年左右开始的“空间绘画”。在这一创作中,他抛弃了自己早已成形的绘画风格,以新的玻璃切片的技术进行创作。夏小万认为,这一创作从主题的独立性,到语言的一致性都达到了统一,解决了一直困扰他的绘画的观看问题和空间问题。这一尝试也在之后十多年的创作中不断延伸出新的内容。比如此次个展第三展厅展出的“他者的肖像”系列。这些肖像作品与夏小万之前的绘画创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既非来源于现实,也非完全出于艺术家的自创,而是中西方神话题材中对于神怪的想象,夏小万根据人们的这些想象,把这些形象创造出来,成为现实世界之外的“他者”。
夏小万个展“自转”第三部分:他者的肖像
夏小万《他者的肖像》系列作品局部
对自我创作历程的审视表现在了此次展览上最新创作的《传说》这件作品上,这是夏小万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幅作品,由132张55X74.7厘米大小的绘画组成。这幅作品花了夏小万半年的时间完成,从第一幅到最后一幅,那些早已烂熟于夏小万内心的各种图像被再次呈现出来。这是夏小万对自己三十年多年创作的再观看。里面所包含的形象从:“荒原、山水、假山石、造像、骷髅、山海经、神话故事、奇怪的生物”,到“杜桑的小便池、安迪沃霍的白发、宇宙星体、气泡与神灯等”。回顾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夏小万认为自己始终延续着一条“与自己的生命体”有关的创作之路。早在80年代就被两个系统认可,却从未成为标杆性的领头人,夏小万早已花白的头发却掩盖不了他的谦虚,他表明因为跟不上,所以被迫成了两个系统中的“他者”。然而,当三十年的回顾展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时,对夏小万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份幸运?“因为他鲜明的风格与异样的他者身份,让他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中的一个孤例。”(引用部分来自崔灿灿《夏小万:缺席的自转》)
夏小万个展“自转”第四部分:自由变形与回转
夏小万 《卧观音》 色粉 108X469.2cm(12张拼接) 2015
《传说》 色粉 448X385cm(42张拼接),55X74.7cm(单张) 2015
夏小万专访:
综合以往经验的最新创作:《传说》
雅昌艺术网:整个展览在崔灿灿的策划下被划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策展人放置了一个十字架的框,里面陈列了各个时期中外文学、艺术、哲学等的经典作品,表明这些对您创作的综合影响。这些综合影响似乎反映到了您最新的创作《传说》这幅作品中?
夏小万:之前十多年做空间的实验,把空间绘画包括的内容都尽可能去尝试做了。再往下我希望有一个新的方向,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鲜活的动力。《传说》是色粉画,回到了平面作品,我希望把以前的经验综合起来,同时又有一个持续性的表达,不是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孤立去创作一个作品,而是探索如果持续不断地这样去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在创作的时候,头脑里面发生什么就把它画出来,没有深思熟虑地想对这个题材怎么展开,到底深入到什么程度?或者它跟历史、文化的关联。借这样一个载体把我的一些经验在一个时间的连续性当中呈现出来,“传说”只不过是一个借用,通过这个载体,我可以自由地呈现。我从来都是这样创作的,没有说完全遵循某个逻辑去创作。
雅昌艺术网:您这么多年的创作,为什么会对“神话”这一类的东西比较偏爱?
夏小万:我一直是这样的,主要是觉得它能够给我生命的展现提供最大的空间。它不受任何东西,比如说技术、文明程度或者是现在的一种社会的理性这些问题制约。所以我觉得这个幻想对我来说留有一个最大的余地。这不是一个文化命题,而是一个生命的命题。
夏小万 《他者的肖像之十四》 玻璃尺寸40.8x60.5cm 外框尺寸42x66.5x40.7cm 2013
夏小万 《他者的肖像之十八》 玻璃尺寸41x60.5cm 外框尺寸:42x66.5x45.5cm 2013
历时最长的空间绘画与《他者的肖像》
雅昌艺术网:《他者的肖像》虽然是借鉴了中西方神话题材中的人物形象,但也加入了您本人的想象在其中。在策展人崔灿灿看来,这些形象既是脱离了现实世界的“他者”,在另一方面又指涉了您在当代艺术中的处境:即,作为主流之外的他者。您是如何认识这些“他者”的形象的?
夏小万:“他者”在人类社会属性中组成了你、我、他的关系。现在人的关系越来越单一,都是你、我的关系。谁也不能称其为“他者”。所以我把人造的人变成了“他者”,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进行创作的。
因为创造一种超越自身局限的人或神一直是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包括我们改造自己的外表也是这种意识。人总是希望自己比自己完美,比自己强大,从文明的角度说,从个体的角度说都有这个诉求。
艺术家夏小万
“他者”的处境 因为不得不同
雅昌艺术网:对于崔灿灿所总结的“他者”处境,您是如何观看自己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三十多年中的位置的?
夏小万:我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也想要进入到这个进程当中。我的综合状况总是找不到契合这个发展历程的点,最后会形成大家对我的印象是若即若离,实际上我自己没有可以追求这种若即若离。
雅昌艺术网:也许对您来说这是一种偶然性导致的,但在策展人的总结中,您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中的一个孤例。
夏小万:以最后的结果来看之前我的位置,这个逻辑是存在的。因为我一直与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不匹配,总是找不到适应点,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雅昌艺术网:对于这个不匹配您曾经苦恼过吗?
夏小万:没有,这正是我的一个推动力,如果我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语言方式固定下来,可能就不是我了,我之所以后来延伸出这么多的头绪来,都是因为我自己的缘故。
在我的创作历程中,从来没有形成某种固定的观念,每一部分的成长逐渐在我身上形成了一种综合性,我不会因为一个时期的问题就放弃掉所有的方向。对我来说,艺术是与生命的结合,我的创作也正是基于我身体对它的需要。所以在我的创作中,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的方式都有,在这两方面都能找到沟通点。
雅昌艺术网:所以对您来说,创作是出于您自身的需要?即使在80年代那个集体主义盛行的时期,您也没有被某一种理念所裹挟?
夏小万:我可能跟那个时候的人比较不同的地方是我比较的受制于我个人的局限性,以及在接受事物时的特殊性。我不太容易因为相信了一个什么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改造成另外一个我,我不善于那种理性化的思考问题,从我的创作中是可以找到这个线索的:创作更多的是出于本能的需要。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不是说我想要不同,实际上我不得不同。所以对我来说,在这个历程中,我其实没有太明确自己是一个什么位置,到现在也是这样,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像一个人使劲想跟,跟不上的人一定就成了他者了。
雅昌艺术网:有过使劲想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产生过焦虑吗?
夏小万:因为使劲也没用,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焦虑。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已经足够了。我所做的事情是对自己有所交代的,因为我不能当什么领袖、棋手之类的,我把我自己的事做出来就行了。最后尽可能的延展自己的生命形态,这个就够了。
相关链接:
【雅昌观察】夏小万大型个展“自转”开幕 呈现中国当代艺术30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孤例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罗书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