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动心》的创作

  我从小生长在河北农村,对那片土地及土地的主人,有着不可忘怀的记忆。

  为了迎接第六届全国美展,我又多次到农村去。从平原到山区,路上经常碰到穿着皮鞋,听着收音机在赶毛驴车的小伙子。田间有不少烫着头发,带着手表的乡村大嫂和姑娘在劳动。村里一排排新房中,不时出现一座座二层小楼,宽敞的阳台上摆着花草……本来很熟悉的人们,现在使我感到陌生了,农村的变化使我震惊、羡慕、高兴。

  农民新的生活、新的形象,时时撩拨着我的思绪,撞击着我的心田,我想用笔表现这种感觉,但又苦于捕捉不到不落俗套的构思。

  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住了一家较高级的旅馆。到了客房,一进门便看到钢丝床上,堆着一堆脱下的衣服,一件土布大裤衩,一条大裆的挽腰裤,被子上直挺挺的放着一件新中山装,床下是一双半旧的解放鞋。从不协调的装束上,我想到了最近经常见到的农民形象。

  他从卫生间洗澡后出来了,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一副典型的河北农民形象,朴实、厚道,饱经风霜的脸上,热气腾腾地泛着浴后的红光。

  “屋里带澡堂,真便当,洗洗吧。”他对我说。返身又回到卫生间,用毛巾擦浴盆上的灰黑的肥皂沫。

  我对他说:“您不用擦,有服务员。”老人反而盆里盆外擦得更认真了。我默默地观察着他的举动:像爷爷给小孙子洗脸儿,又像老农用手抚摸小牝牛身上的绒毛……

  突然,他抬起头对我说:“咱盖房子能不能也装上这么一个大盆。”我让他说楞了,还来不及回答,他却笑起来:“这东西真不赖,你快洗吧。”

  老人舒舒坦坦地躺在床上,半眯着眼睛,嘴角挂着微笑……

  看着老人的样子,想着他说的话,我砰然心动,农民的形象在我心中有了升华。我意识到,农村变化的实质比我的认识更深刻,更感人。我觉得一个农民,在今天能对浴盆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决非只是干净干净,讲讲卫生的问题,而意味着一种深刻的含义:中国农民将要同愚昧、贫穷、落后告别,只求温饱的时代已经过去,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们生活在提高,精神境界在提高,丰衣足食已不能使他们满足,他们已经有条件追求更高的目标。

  我想起童年时的家乡:冀南大平原上的农村,村村都有大水坑,夏秋储满一潭清水,中午男人从地里回来,脱去汗湿的小褂,踢掉鞋,拽下挽腰裤,跳到水里,大人孩子清一色的“狗跑儿”,水花四溅,扑通、扑通响成一片。

  天黑后,媳妇、闺女们结伴遛到坑边,悄悄地洗着……

  到了旱年,坑中无水,吃水都困难,人们被剥夺了这最低的稚拙的乐趣和享受。他们已习以为常,多少代都是这样过来了。

  多少利索、健美的姑娘结婚后,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在她们身上,扭曲了她们的心灵。自得起乐的满足,令人心痛。

  人是爱美的,可贫穷、落后、愚昧,无情地摧残了人们爱美的天性……

  看着这个幸福的老人,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猛地清晰起来,一幅从泥土中走过来的庄稼汉沐浴图,在我脑子里油然而生。

  艺术品是动心的产物,真挚的感情是艺术的灵魂。

  主题找到了,怎么来表现它呢?我勾了许多小草图,老农擦、搬、敲、量浴盆都试过了,不满意,觉得太低、太浅,决不能单停留在一个“买”字上。

  怎样来处理这幅画的构图?我久久回味着老人擦浴盆时对我说的那句话。我想他当时是“动心”了。我应该抓住他这一心愿的瞬间,刻画他的心理活动,突出表现老人对“浴盆”的喜爱和渴望。表现手法一定要含蓄、深沉、朴实。

  在苦苦找不到合适的情节时,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件趣事。

  一九六五年初冬,全国著名的画家叶浅予随中央美院“四清”工作团来到邢台。一天,老先生到我当时所在的影院听报告。听说叶浅予先生来了,我跑到剧场里去看他。听报告的人还不多,他站起来,走到影院门口,我悄悄地跟了过去,躲在一个地方,怀着崇敬的心情观察他。他走到一个平板售货车前,车上摆着香烟、瓜子,还有一小筐邢台特产柿饼。叶浅予先生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歪着脖,眼睛盯着那筐柿饼,围着平板车转圈。转了一整圈后,他站住了,买了一个。老先生捧着这个柿饼,走到影院门口的橱窗后边,我又好奇地跟了过去,见他正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吃完了,走回来买了一斤,用手帕包好,回到座位上,有滋有味的吃了来……

  叶浅予先生围着平板车转圈,动心思的情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动态有一种自然朴实的美,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把这一特定的动态用在动心的老农民身上,不是能较好地表现他在新的选择面前的心理活动吗?为了符合农民身份特点,我把老画家插兜的动作改成了猫腰,倒背着手,围着浴盆转圈。这幅小草图就算构成了。

  在构图处理上,我抓住老农围着浴盆转圈的情节,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让画面恬静、简洁,突出表现老农的精神状态,用一动一静、一横一竖,用大块的空白和大块墨团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上,追求一点形式感。

  不用文字语言,用绘画来表现一切是很难的,再加上画这幅画的时间很仓促,画得不理想,还有不少不足的地方,恳请同志们指正。

1985年1月

作者:黄耿卓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