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家李文光个展在上海举办 紧密勾绘几何造型

2016-03-10 18:13

  开幕:2016年3月18日(周五),下午2点

  展期:2016年3月18日 – 5月10日

  展览地点:1933当代艺术空间

  几年前在科恩画廊看到李文光的画,我被他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段吸引,他用钢笔、铅笔在纸张上和布上画格子,其中还有类似数学公式一样神秘的图案。

  - 张恩利

  我在国际艺术世界工作的这些年里,有那样一些少数的机会能遇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使我立刻产生奇特、不拘一格、和完全新鲜的感觉;甚至更稀罕的是能带给我们一种奇妙而惊叹的能量。

  当我最初看到李文光的作品时,看到他画面里那些紧密勾绘的几何造型,好像是为了盛开的植被而制作的线图,又好像是为了金字塔或未来建筑而做的绘图,有时候这些画面还包含了难以识别的虚拟科学方程式。我看到了一位年轻人广阔的想象,强烈的创作动力和决心。他的创作实践自信而独特,包罗着那些来自于他生长环境里的并持续创作的神秘对称构图与符号。

  - 邵希亚(Arthur Solway)

  凿-当我们回到日常

  陈一帆 策展人

  从2011年开始李文光便与纸本和线条结缘。他的工作室位于上海松江的一角。每天他深居简出,以八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密度投入到工作状态中。在创作过程中,他的作品存在很大的“身体性”,而这个“身体性”在内化入作品中却再次退后,呈现出视觉上近乎真实存在的花砖形态。这并非是对环境的再现,而是日常经验在画布上的再发生。这是他独特的创作路径,也可被理解为他的思考线索,与观念无关,甚至有点反观念。他所承载的系统是以城市中的日常经验为土地,让生活经验本身连同身体的行为一起沉淀在了近乎曾经真实存在的画面纹路里。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对文化、生活的感知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在这座城市里的日常经验,让他为当代艺术在这座城市里存在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当我们回到日常,我们会发现最简单的形态里面能够囊括人性的各个层面。正如李文光的创作产生了一块块花砖的形态,用最简单的线条在画布上面开出花来。这样的形态可以成为他在作品中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尽管里面应该是最具张力的形态,但传达出的情感中几乎没有对抗,而是和谐自如地状态,一如生活中最朴实的日常体验。这样的体验对于任何人都是敞开的,甚至不需要任何说明便会产生个人的解读。

  《1—2》宣纸 亚麻布面 油彩 树脂胶 中性水笔,150x 210cm, 2015

  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了他的创作手法,并进而酝酿了作品的独特气质。在他的创作中,媒介并不主导,而是辅助地完成、传递在他日常经验中的个人体验。他自如地创作,自然地将生活经验的感知绵密地表达在纸面上,而后又将它用树脂封存在了画布里。时间随着他的经验的生长渗透在了花砖的缝隙中。他的艺术对任何人都是可以感知的。我们总想知道艺术家给我们的答案是什么,但是他却已经把所有的表达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在我们阅读他的画布的时候,也回到了他带给我们的可感知的日常经验。

  在本次展览中,作品呈现的思路沿三条线索分别展开:首先为我们呈现他作品的核心脉络,如何将身体性在作品上付诸实施。而“凿”也最能体现他作品背后的身体性和日常体验;其次,纸本的展示记录日常经验如何渗透和沉淀进他作品的形态和线条中;最后我们同时呈现他的一组实验性创作,将身体性的产物和商业社会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对话,在开放性的城市结构中给参与者不同的答案。

  关于艺术家

  李文光 1985 年出生于上海,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李文光的展览包括在科恩画廊上海空间举办的个展“李文光-新作品”(2013),双个展“李文光:谬论”(2012),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15)。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