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虽然已经年过70,两鬓中也有了明显银丝,但作为中国文坛“常青树”的冯骥才仍然为民间文化而奔波着。4月22日,一袭黑色西装,身材高大的冯骥才带着乡愁、眷爱和自豪,再次出现在了故乡人面前。这一天,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正式开馆。
这座被当地人称为“五马桥花园冯家”的晚清建筑,寄托了冯骥才浓郁的乡愁,也无声地见证了一个以药业起家、底蕴深厚的文人家族的辉煌历史。冯骥才希望,每一代人活着都像火炬手一样,把前人手里的历史文化火炬传承下来,完好地教给后人。
心系故乡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
穿过幽幽的巷道,推开木质的大门,一股别样的气息铺面而来。这气息中,不仅有历史的古朴,现代的时尚,还有田园的清新。这里便是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主路上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
4月22日,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正式开馆。
宁波市宣传部长万亚伟表示,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开馆既完成了家乡父老的夙愿,也将是宁波耀眼的历史文化明珠。“我们可以展望,冯骥才祖居的落成必将成为慈城乃至宁波重要的文化研究交流基地,创造出独有的文化空间,进一步丰富书藏古今的宁波形象。”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由冯家祖宅和新馆两部分组成,分为“怀先堂”“南轩”“我们的大冯”三大展区。迈进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冯骥才祖居的正房。?冯骥才的祖父冯家屿、父亲冯吉甫都曾在这里生活。
而在正房的北边,有一口冯氏祖辈使用过的古井。它静静地躺在那,用自己的沧桑向来访者诉说着自己的历史。2015年12月份,冯骥才回来的时候说,自己的老母亲99岁了还对他念叨着老家的这口水井。那天,冯骥才专门和它合了影。而在这次重返祖居时,冯骥才又与这口古井合了影。
走出展厅,可以看到,在祖宅和新馆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周边栽种着一排翠竹。菜园内,一棵棵青菜昂首挺胸,争先恐后享受阳光的滋润,颇具田园特色,为这个博物馆增添了不少生机。
冯骥才告诉记者:“我每次到家乡来,都很感动。”在他看来,他的一切都是来自这块土地。为此他将自己的书和书桌都搬到了这里,“在这里有亲切感,还可以写散文。”
大话乡愁 像火炬手一样传承文化
在冯骥才眼里,该祖居博物馆,有一半装着的是对故乡的情深,另一半则是游子浓浓的乡愁。
“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有一个神奇的土地,这个土地就是故乡,你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但是你到了一定岁数的时候,就会对故乡产生一种怀念。”而在冯骥才的心中,祖居就是那片神奇的土地。虽然冯骥才并不是在宁波出生,但在这座祖祖辈辈好几代人生活的故土,他心怀敬畏。
1992年,对于冯骥才而言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他回到故乡办了冯骥才敬乡画展。“我在外地搞画展,都直接叫冯骥才画展,只有在故乡办画展,我才取名。”站在巨大的画展旧照前,冯骥才解释道。而在敬乡画展举办的10年后,他又举办了省亲画展。
冯骥才强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神奇的土地——故乡,每个人把这块土地连在一起,就是祖国。故土、故乡、故人,连在一起的就是我们的历史,就是我们的根。”在他看来,乡愁就是每个人对于故乡的情感和怀念,而这种情感有的时候需要载体,祖居就是一个固化的载体。
而这座承载冯骥才乡愁、乡情的祖居,收藏了冯骥才几十年来创作的各种作品。冯骥才说道:“我老家的人对我挺在乎,对我的作品也挺在乎的,所以我愿意把我的东西带回来,充实家乡的文化资源,在家乡里寻找知音。”
冯骥才梦想着有朝一日闲下来,到故乡来住上一段时间,在陪伴自己多少年的书桌前,静静地写下、画下对故乡的爱和思念。
抢救民间文化 结合历史保留原生态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只是冯骥才文化保护中的重要一部分,除却祖居,在保护民间文化的道路上,冯骥才一直行走在路上。
在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看来,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对宁波和周边地区而言,可谓是锦上添花。随着社会的发展,刘诗昆注意到,伴随着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不少老建筑正在消失。他强调:“不能建新拆老,喜新厌旧。”他解释道,文化终归是根基,屏幕语言再简单新奇热辣,也终归不如文学语言有内涵。
“有些青年只知苹果机,而不知我国近代作家鲁迅、巴金、冯骥才等文学巨人,只能叹之不该有之憾事,须知国家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才是真发展。”刘诗昆掷地有声地说。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犹如文化添加剂,使宁波文化美上加美,犹如水滴汇入聚成大海。
而在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看来,文化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他表示,“借用冯老的话,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这次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开馆,并不是他自己的事儿,这是我们大家的事儿。”在姜昆看来保护历史文化人人有责,这是大家共同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看着冯骥才为民间文化、古村落在奔跑、在忙碌、在悲叹,这无一不触动着他。他希望民众能静静地看过去、看历史,思索未来、崇尚文化。
而在冯骥才的心中,祖居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东西,这好比古村落保护中保留一些历史的痕迹,“这样你就可以进入历史隧道,与历史结合起来。”
1992年,首次回乡办画展的冯骥才得知月湖边的贺秘监祠年久失修,无钱修缮,当即决定卖画筹钱。最终,冯骥才凭一己之力,卖掉自己的5幅画,捐修了宁波贺知章祠堂——贺秘监祠,拯救了祠堂被拆迁的命运。“这是我做过的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案例,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没钱修文物时,我可以卖画!”冯骥才说道。
悠悠清风从弄堂里穿过,把最原生态的东西送回家乡,将承载历史文化的祖居呈现给民众,或许这就是冯骥才对家乡最深情的守望。
作者:林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