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末路余辉——林逸鹏访谈

  访谈时间:2006年1月21日下午

  访谈地点:南京市龙凤花园

  王惠:您认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那么您看到刘知白的作品时是什么感受?

  林逸鹏:我发现他心性很好。他要在社会上取得地位,必须要以泼墨的面貌打出来。在传统领域里,他已经算胆子很大了,但这种胆子大,跟我想象中的胆子是两回事。我们的文化弊端太多,而且我们传统笔墨的东西,它里头有许多思想因子是不好的。要想让这种画对中国画起到一个本质性的推动作用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文化已经是一种奴才文化,就怕献媚不够。我觉得现在是整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在集体堕落。人类的发展是靠知识发展的,知识阶层浮躁了,整个社会就有问题了。知识分子完了,一个民族就全完了。现在的画家,和艺术根本就不沾边。

  王惠:刘知白老先生一生坚持做了一件事,就是画画。他一辈子没有画过一件时髦的作品,也从来不为别人的喜恶而改变。这刚好与您刚才所讲的文化堕落有些不同。

  林逸鹏:实际上这种老先生他对传统文化的榫接性是非常强的,在这个榫接过程中他非常真诚。为什么中国传统的一些东西是好的呢,比如象文人画的一种气质,它影响着老百姓去讲究一些品味。艺术它必须能震动灵魂,对文化有贡献。吴冠中能起来,那是有道理的,他是吸收了西方文明的一些合理因素在里头。吴冠中的画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他是现代人的情感。而刘知白是在传统文化的审美判断上,他不可能完全完全走向抽象。这是对事物的态度问题和认识问题。他还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取象法则,对于传统他是不可能脱出去的。

  王惠:我觉得在他的画面上,每一块墨都是活的,是有情感、有情绪的,但是放在一起又是物象,从某一层面又很写实。

  林逸鹏:这些他都做到了。放在这个框架下他都做到了。

  王惠:但是您又把这个框架给否定了。

  林逸鹏:这个框架不是我要否定,是社会它自然要走出这个框架。

  王惠:如果这个框架它不断更新的话,它还是有生命力的。

  林逸鹏:更新的可能不大,因为它这个圆圈已经画完了。我们现在如果还要那么画,就算死在上面也没用了。就像把纺车造得比黄道婆还真实,都没用的。如果说它有生命力,它的生命力就是一种涅磐再生的生命力。希望就是要改变我们文化的性质。现在有人说回归传统,没有用的!回归什么?连家都找不到,你怎么回归?是一种爱屋及乌、敝帚自珍的心态。这又是一种阿Q式的心态的反映。为什么我们传统绘画的大师,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盯着山水画领域?实际上山水画容易寄托传统的老庄文化的境界。但是老庄文化现在还是我们的主导文化吗?不可能的事情!艺术的发展是跟着社会的文化发展走的,我们的文化机制正在转型,时代的要求不一样了。如果说黄宾虹他们是最后一班车的话,刘知白他们只能是加班车了。

  王惠:那么您认为刘知白的绘画在传统的绘画体系中他做到了什么程度?

  林逸鹏:在他们这个知识框架里头,他能走到这一步,胆子已经很大了。他在这里头已经是走得很远了,在他们那个层面他是很不错的了。他画得比那些名气大的人好多了。在他们的知识框架之下,对自然的态度,对文化的认识,他已经走到了极致。

作者:王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