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名家点评

  石开(中国书法院研究员):陈一耕治印的历史已有10年,用10年之力从摹仿依傍,到逐渐独立可谓时间也长,但比起某些穷经白首而仍不能独立者则是幸运。这使我更加相信一句名言:成功等于正确的方法加用功。陈一耕的成功在于没有走弯路。
  刘曦林(原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著名美术评论家):刚才翻看陈一耕的作品照片,觉得印章第一、书法其次、画第三。看完山水画原作后,可以更正一下。画和印一样好。山水画的节奏感很强,有趣味,有想法,有禅意,能把书法中的篆书和印章的东西融在画里,这一点很珍贵,现在的画家能有意识这样做的人很少。
  陈震生(书画篆刻家、评论家):陈一耕对自己山水画的方向,有着良好的控制。具体地说,陈一耕走的是“聚笔成象,复笔浑象”与“以线勾勒,复笔具象”相结合的道路。
  陈一耕在峰峦、山石等部分,谨慎地借用前人“聚笔”法,而在近景的树木及其他的配景上,又变化利用经典的勾勒和填皴,同时,在细部如树叶等处,又变化经典的符号而谐和于背景或近旁的“聚笔成象”的意味,时出新意。
  可以说,陈一耕正在努力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种式样的符号,正因有此种努力,他的画整体看去,其山脉脉络清晰而又不失浑茫大气,树木条畅而又多有繁荣俊茂之象,显出一种可贵的独立自主的面目。
  陈一耕早岁对禅学及诗词、书法用力颇多,后进京拜名师学印章,孜孜多年不旁涉;再后又数年潜心追摩古人经典画作,并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参学,得益颇丰,数年前始以自家笔墨山水面世。因而,当其有抉择有取舍有自我的创作时,能够并各种功力于一点而激发奋进,得以上述成绩。不知其所以然者以为妙手偶得,熟识如我者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成似容易却艰辛。”
  杨中良(书画印艺术家、评论家):从陈一耕的书画印新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审美取向的变化,一耕十分注重自身文化品格的建立,对书、画、诗、文也用功颇深。一耕的书法洒脱率真,近说他篆书《千字文》,见其运笔沉着凝炼,点画轻松飘逸,通篇墨气淋漓,不失为佳作;一耕绘画浑厚质朴,曾见其《南雁山水写生集》,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尽收笔底,看似平常景物到他笔下都会变得充满诗意,潺潺溪水、扁舟横渡、红叶小径、深山古寺,无不令人心驰神往。笔墨更是朴厚华滋 ,浑然天成。一耕诗文清新凝练,既充满激情,又富于哲理。观其论书,虽寥寥数语,亦显真见,这是他多年以来对艺术的追寻,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之轨迹。这也与他文化品格的建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耕是个有才华的人。
  我远俗人,恨庸人,有才华的人,我佩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