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我十几岁开始学画那天起,李学明老师就是我崇拜的偶像,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我坚信有共同信念的人会越走越近,直到李老师在北京那段时间与我同住一个小区,并一同创立了元社,他的为人和艺术足以让我奉为楷模一生追随,从而更让我相信,我们不只是一世的缘分。
李学明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艺术家,无论是艺术天赋、文化素养、笔墨技巧,还是生活感悟在当今画坛都堪称一流。其绘画艺术中的传统意味与创新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他的美学思想从传统中来,但不是对传统的照搬和复制,他运用了传统文人的笔墨语言,却讲出了自己心中的故事,文脉相承,又不乏时代的风貌。这些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不期而遇,自然而然,情到深处,花开见佛。
中国画讲究的是一种味道,一种格调,一种文心,是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体悟,这些是先于画而生,从而来架构笔墨的。李学明笔底多以写意为之,但并非是笔墨游戏,也绝不是程式符号,一笔有一笔之势,一墨有一墨之韵,一画有一画之境,它们各自恰到好处地点化着胸中的情致。他的笔墨是寓繁于简,大巧若拙,而能气韵生动,这般隐而不彰的手段便是最耐品味的,其中的气度、情味、文思是常看常新的,而能解此语者便是有缘人。与此许多无法言说的情愫便能直达你我心底,于是,我们感受到的是欢喜、恬淡、悠远、深邃……但最终总能在画中千回百转复归释怀平静。这种手段的背后也透露出李学明那从容而淡然的自信,此亦是一位画者应有的品质。
儿时的生活记忆是李学明创作时的心灵原乡,他用一切可用的手法表现自己心中的这片自留地,人物、山水、花鸟相得益彰而能自出机杼,无论老者亦或是童子都生活在温情、安宁、祥和的世界里,他们一起雅集、品茗、对弈、礼佛、荡舟、牧牛,看似平常,却充满诗意之美,处处禅机。禅机是李学明的画作最终的归旨,以画载道,而其高妙处在于让我们从这般平常亲切的人物与情境中体味到格高韵古,画里画的是他们却又已不是他们,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在不经意间进入到画中那般文心禅境。
李学明的画中总有诉说不完的情愫从笔底生长,因为他爱那片土地爱得太深,也因为他从这片土地里得到了太多,他让这些在画纸上从新鲜活起来的同时,也在观者的心中产生共鸣,也许场景有些许不同,但心境是相通的,他在表现那些过往的同时又能将其化开,运用了朴素的、极具亲和力的笔墨语言帮助我们回忆起一段段年少时的乡村往事,这里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温存,它们也因之广阔而永恒。
中国画越往后会是越来越高不可攀还是柳暗花明呢?中国画发展千百年,我们一直讲究传承,因此规矩会越来越多,标杆会越来越多,前面时代的一座座高峰就立在那里,在他们后面的道路上挤满了求道者,却没几个人敢说自己能鹤立其中;但笔墨当随时代,出脱樊笼似乎又是顺理成章的事,是身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的担当,而如何丰富中国画内涵,增强其质感,也是我们需要思索并解决的。李学明从传统中突破传统,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对传统中国文人精神的一脉相承,他做到了对中国画的内省,因而这种突破亦是由内而外的,以纯正的中国画味持守着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执着与自信,他的艺术实践为当下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增添了无限的可能,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勃勃生机。
作者:杨中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