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文尚丹青 徐一文作品赏析

存心守道——读徐一文的彩墨荷花

文/邓馨

  徐一文(徐洪文),书画家、诗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师从李可染、叶浅予、周思聪、黄润华等先生。他的山水画画风独立成熟,书法坚实,人物画画得妙趣,且尤爱画荷。

  徐一文的斋号名为“知荷堂”,由此便知他这一生将与荷有着不解之缘。徐一文喜欢置身于荷塘,欣赏荷花并用心感受荷花,将之深深地植根于艺术生命之中。无论是春夏荷花的繁茂葱郁,还是秋冬荷塘的孤寒料峭,都能使他沉浸于宁静的氛围里,尤其在下雨的日子,坐在荷塘边聆听荷叶撑着细雨绵绵低吟浅唱如天籁之音,更是有一种超然物外之感。几十年与荷花为伴,感悟荷花的心性也逐渐有了许多变化。早年徐一文更愿意沉浸在古诗词对荷花的描述中及对枯荷残而坚的生命力的表现上,当古诗词都不能满足表达需要的时候,他自己又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从这首20世纪90年代题写在水墨荷花上的自作词《酒泉子》便可一窥他当时的心境:“独坐观潮,满篇恶墨圈清寒,悬来凝笔万刃残,愁雨薄如烟。弄潮儿独立泥潭,怎忍长鞭落肌繁,回首诙像梦中看,尚觉浑然白。”借荷咏怀,词句中涵盖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悟,既有不能随波逐流的孤高桀骜,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孤寂落寞。

  徐一文寄情于荷花始于80年代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之时,至今已有三十载。90年代初他创作的大写意荷花便自成一格,笔墨恣肆,雅逸幽淡,具有“书画同源”的特质。他的荷花已然超越了自然中的物象,彰显人文情怀的同时,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早在“六人水墨艺术展”(1990年)和“一文老十绘画艺术展”(1992年)上,他的作品之精到、艺术修养之全面便引起各界的注目。徐一文自年少便痴迷于传统文化,几十年潜心书画耕耘不辍,最终,他希望通过创作实践从传统绘画中找寻适合自己情志的表现方法。不可否认,徐一文具有深厚的传统绘画的根基,对传统绘画笔墨、章法驾轻就熟,加上深厚而全面的艺术修养,继续沿着这条艺术之路走下去,更易获得社会和市场的认可。而这条路于徐一文而言,恰恰悖逆了他热爱艺术的初衷,令他十分反感,于是他遵从己心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他说:

  “借古人的眼睛、心意、语境寄情遣兴,终究不是表达自己,这样的‘作品’是苍白无力的,无异于死亡。学习传统绘画的精髓,应该学习古人如何将天地万物从心所欲且完美地呈现到画面上,学的是精神,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一笔一墨、一招一式的程式化方法。传统绘画有着非常成熟、完善的绘画程式,对于它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尊重并学习,而不是在这样博大精深中迷失自己,那会无路可走。我们活在当下就不应该忽视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关注,应该把真切的思考、感受表达出来。所以我更加要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追风,不随时尚,有胆量不断推翻过往的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它或许不成熟,也可能很幼稚,但它像新生儿一般,具有很鲜活的生命力,并带给人无限的希望。生命是个过程,表达生命的过程是艺术的本质。”

绘本《荷塘月色》后记

文/徐一文

  我爱荷,也画了二十几年荷,有了些体会认识。其实我从开始对荷感兴趣不是因前人的情致“出污泥而不染"而是荷与塘里面的情趣,那份生机。没什么大境界,只想着把自己的情性溶在里面令内心愉悦。

  早年读过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喜欢但不太深刻,几十年下来也没再有多少时候想起来细品一下。

  2013年普普兰的张冬汇女士邀我为朱先生的《荷塘月色》绘制绘本,我们是发小不能推辞尽管我之于绘本是个地道的新人从没画过,但冬汇及普普兰的社长石川郁子女士的诚意让我很放松,她们认可我独立思考的创作方式。

  我再次重读朱先生的《荷塘月色》,朱先生他在这篇小文中的那份清癯的孤冷令我忘情,我的思绪随着与先生的交流而流动。起初画得有些辛苦,也是对文字的逐步咀嚼慢慢地有了契合的感受,我很希望是在用我的解释手法来传递出这份清癯的孤冷。

  绘本不同于连环画要讲究故事情节,它更在意本身对文字意念与意境的传导表述,创造出与文字稍有距离的语境、意境。

  朱先生的荷塘是他的荷塘,那满满的月,细细地吟发散着他的情怀,读者能跑出他的情景那更是朱先生文字里所期望的大情怀。所以我读着、品着、想到了自己对荷塘的那份幽思与摇曳,自然也就多地想画出我的荷塘来了。

  绘本如期完成了,满意否?毕竟在那里了。

  一文的画既使人满眼生辉,又令人过目存心。

  说他的画使人满眼生辉,是因为他的画有大片浓淡相宜的墨色,有五彩斑斓的光影,有沉稳刚健的笔墨,无论是山川、人物、荷塘,都氤氲在在墨色、光彩和笔意之中,让人如沐拂面而来的山岚,心中顿生温润舒爽的感觉;说他的画令人过目存心,是因为他的画笔意工稳,墨色讲究,一笔一笔画进去,于厚重之中见空灵,于浓郁之中见散淡,于沉稳之中见性情,既大开大合,又娓娓道来,浓烈落脚于祥和,昂扬复归于平易。

  如此说来,一文的画有古风。

  ——焦仲平

  一文画荷,蓝绿色的主调,大多稠密的构图,在明亮中透出些许忧郁,在古意之中流露出性情。那些还在盛开的荷花、已然失色的枯荷,一朵两朵甚至铺天盖地,既是他与前人的对话,于笔墨,于构图,于着色,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的观照,一时激愤,一时昂扬,一时彻悟,一时感伤。

  这样看来,一文又是一个吟唱着自己的内心和当下生活的诗人。

  关于自己,徐一文,那个追求古意而不拘泥古意,用自己的语汇表达当下而又循着古风的画家,如是说:艺术大师李可染在他十七岁时给他上了第一堂课。对他说:学艺先做人,做人要“渗”得进去……一文牢记着这话,也践行着这话。

  这就是徐一文,那个存心守道,真实表达着自己的内心,讴歌着山河日月的当代水墨画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