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辑按:1956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观察》杂志编委。2015年10月10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2015全国美术学学科建设论坛暨邓福星美术学思想研讨会”会议间隙,笔者对郑工研究员进行了采访。
问:您与邓福星老师的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郑工:应该是在1991年,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上课时认识了邓福星老师,那时候他给我们讲了艺术发生学的看法,接着我就读了博士,邓福星老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
问:邓老师的治学与为人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郑工:有几个特点,第一,视野开阔,考虑问题从大处着眼,比如他为什么会提出美术学的概念,其实这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学科框架。第二,邓福星很讲究一种方法,不纠缠一些具体问题,这也是一个从大处着眼的特点,学术视野开阔,全局观念很强,我认为这是他最突出的特点。第三,大的格局下面邓福星老师很善于抓住重点问题,体现出他对学术的敏感度。
问:您怎么评价邓老师的学术思想和贡献?
郑工:他的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艺术前的艺术》,其中提出的关于艺术发生的一个理论——同步说,在学术界引起了一个很大的反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一种声音,都说明了邓福星老师学术的影响力。第二,就是关于美术学学科的框架建立,邓福星老师也一直在致力于推进中国美术学的学科建设,在这一方面,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采编:郭丽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