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协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艺术总监:王绍强

  策展人:于洋

  艺术家:林蓝、李云雷、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李雪松、刘海勇、曹远平

  展览地点:广州市二沙岛烟雨路38号广东美术馆5、6、8、9号厅

  展览时间:2017年2月22日-3月12日

  开幕时间:2017年2月23日上午10:30

  研讨会:2017年2月23日下午14:30

  会议地点:广东美术馆人文图书馆会议室

  展览介绍

  在写意花鸟画的千年传统文脉中,以花鸟草木寓兴传神,观物取象以写逸趣,凝聚了写意精神的神髓。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拓展,更将中国传统画论中“造物”、“造化”的理念,与西方哲学对于“万物”(universe)概念的阐述相融合,增益与丰富了传统笔墨物象的内涵。此次在广东美术馆呈现的“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即汇聚了当代中国写意花鸟南北画坛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70一代主流画家群体。

  从2015年京城琉璃厂的正观美术馆,到2016年津门海河边的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再到南国珠江畔的广东美术馆,自策展人于洋提出“齐物见心”(Universal Things in Mind)的理念被付诸展览实践,这一主题展览已来到了第三回。展览希图通过林蓝、李云雷、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李雪松、刘海勇、曹远平九位艺术家不同路向的探索,重审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格趣及其深层动因,重启当下对于自然、对于季节的朴素的感知,及其对世界万物的纯净观照。在这一意义上,展览藉由具有当代文人情结的精英群体的风格展示,把握切实而具体的问题,呈现了一个当代中国画史的典型性切片。

  缘“物”之意——“齐物见心(第三回)2017·广州”展序

  传统文人形态的写意花鸟画重在以花鸟草木寓兴传神,观物取象以写逸趣,凝聚了写意精神的神髓。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拓展,更将中国传统画论中的“造化”理念,与西方哲学对于“万物”(universe)概念的阐述相融合,增益与丰富了传统笔墨物象的内涵。通过这种以小窥大、一叶知秋的观察、描述与呈现方式,花鸟画艺术的创作理路连同其方法论,都构成了画家对于自然、对于“物”的主体化观照。

  此次在广东美术馆呈现的“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即汇聚了当代中国写意花鸟南北画坛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70一代主流画家群体,并从一个典型而富活力的角度,揭示出写意花鸟画在当下的多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蕴含着时空跨度的展览,并天然地具有艺术地理学的趣味——从纸绢之上的笔墨丹青,到厅堂展陈的文房清玩;从北方的故园生韵,到岭南的自然风物;从传统的花卉翎毛画科,到当下的自然物象范畴……这些作品本身即蕴藏着某种穿越时空的差异性张力,使我们得以重新省思作为风格和样式的“写意”,与作为画科和题材的“花鸟”,在今日所呈显的文化深意。

  从2015年京城琉璃厂的正观美术馆,到2016年津门海河边的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再到2017年南国珠江畔的广东美术馆,自“齐物见心”(Universal Things in Mind)的理念被付诸展览实践,这一年度主题展览已来到了第三回。本次主题展希图通过林蓝、李云雷、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李雪松、刘海勇、曹远平九位艺术家不同路向的探索,重审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格趣及其深层动因,重启当下对于自然、对于季节的朴素的感知,及其对世界万物的纯净观照。在这一意义上,这一主题展览依然要强调和提示的,是藉由一种精细分类的、具有当代文人情结的精英群体的风格展示,把握切实而具体的问题,呈现一个当代中国画史的典型性切片。由是,我们力求回避或祛除某种玄虚、空泛、囫囵吞枣式的“泛传统”论,并希望藉此有助于恢复我们对于一种深远而可持续的传统的感知力与鉴别力。

  更重要的在于,从九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亦可感受到以象“缘”物的多种方式。从大写意的笔墨淋漓到没骨花卉的精审雅趣,再到工写结合的色彩之舞,笔墨形态上的“收”与“放”、情绪寄寓的“隐”与“显”之间,对于自然世界与“自我”关系的感知,及由此启导出的更为玄远深闳的思考,最终凝结于笔端的物象。“物”借“象”而超越了语言,那是对于“写意”的画理探研,也是对于自在之“物”的哲学追问。

于洋

2017年元月于北京

  林蓝

  1971年生于广东。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50cmx50cm

金箔设色

1999年

  Q

  于洋:在中国绘画史的叙述中,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将绘画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杂画四门;《宣和画谱》亦单设“花鸟叙论”,而元代以后的文人写意绘画则诗意地发展了花鸟画的“寓兴”传统。你如何来看这种缘物言志寄情的传统,“寓兴”的方法与精神在当下的创作中又有何新的内容?

  林蓝: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中,几乎每一种题材都有其象征寓意,以及由象征寓意连结的这个题材特有的表现形式,它们是一体的。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写实绘画很大的不同之处。如梅兰竹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而这四种题材本身也富形式感,每一种都可以不同的国画线条、笔墨来概括表现,内容与形式、画与品是联系在一起的。

  李云雷

  1970年生于安徽合肥,祖籍山东高唐。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系,2004年结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供职于浙江省文化馆。

秋冥

44cmx38cm

纸本水墨

2016年

  Q

  于洋:除了绘画,在日常时间里哪些其他艺术门类是你所乐于实践或鉴藏的,你认为它们与绘画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对你的创作和思考有何影响?

  李云雷:书画同源,传统文人写意自嘉道以来,首先是书学深受金石碑版的影响,那种以金石笔线入画的书写到民国以至滥觞。除了绘画,在日常的时间中,个人倾向于古代器物的收藏研究与近现代书画的鉴赏,我认为离我们最近的传统即是民国书画,通过对民国时代中国画梳理则让自己对笔墨写意的认知有明确的方向。而古代器物能让我对传统的气息有更深的了解。

  许晓彬

  1971年生于广东揭阳。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方楚雄教授。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荷塘

137cmx69cm

纸本设色

2011年

  Q

  于洋:在画史发展历程中,从工笔到小写意再到大写意,显现出笔墨发展的写意化进程及笔墨形态的“收”与“放”、情绪寄寓的“隐”与“显”,如果将“工”与“写”作为两种风格状态,你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许晓彬:画境之妙,最为关键的就是解决虚实矛盾。要创作一幅颇具生命力的花鸟画,首先要做到工写结合,才能形神达意,虚实结合,灵动深远。宋人重物理,是为“工”也,元人讲神韵气趣,是为“写”也。“写”则专从笔尖上用功夫,写出胸中所欲画者于纸上,而能得神韵气趣者为上,此元人画学之大致。由宋到元,从黄、徐的升降,从色至墨,由工至写,可以看到文人的创作思想、审美情趣在花鸟画领域中的演化,而这又与从形似到传神的追求密切相关。

  许敦平

  1972年生于广东省澄海市。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

关山飞雪

138cmx21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Q

  于洋:回溯二十世纪以来,“写意”曾被作为一个巨大的标靶,长时间地承受着从社会改良者、革命家到留洋归国慨叹画坛衰弊的画家们的攻讦。自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序》提出要摈弃“简率荒略”而重返“专精体物”,到后来“写意”被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美术史学者笃定地认定为“中国晚期绘画衰落的原因”。你如何看待“写意”在当代画坛的现状及其未来?

  许敦平:当下提倡和疾呼写意精神回归时,正是写意精神没落的真实写照。当然,我认为被边缘化未必是坏事,在精神领域,要适当习惯被边缘甚至自我放逐。而事实上“写意”特别是写意花鸟画也难以在社会洪流中有所担当。写意小众化是事实,在当今画坛,好名写意者多,切实从事者少,能得个中意味,则又少之少矣!未来不能想象,有写意精神的作品及人物可能会辈出,但真正好的写意花鸟画想必不会太多。

  阴澍雨

  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水墨樱桃

纸本水墨

137cmx67cm

2013年

  Q

  于洋:在创作实践中,“写”意味着笔墨的放松随性和情绪的淋漓抒泻。在你看来,当下的都市情境和生活节奏,与传统语境下“写”的精神有何关联?

  阴澍雨:不管我们处在过去的时代,还是活在当下,都需要表现主观的精神世界。“写”是重要的手段,传统语境下的“写”更多地与“书写”相关联。因为在过去人与毛笔的关系在日常书写中得以合一,书画关系密不可分。当下语境中的“写”则更关注人的创作状态,是抒写情感。至于笔墨所反映出的放松随性和情绪的淋漓抒泻是共同的表象,不论是在过去的农耕社会,还是今天的都市情景中。“写”的精神无关古今,贯穿于中国画的发展轨迹,今天的社会生活需要“写”的精神,今天的创作也需要“写”精神。

  周午生

  1975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兼花鸟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碧盖猗风

38.5cmx52.5cm

纸本水墨

2013年

  Q

  于洋:我们今天来审视传统笔墨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当笔墨的日常书写被键盘时代与虚拟媒介所替代,诗文题跋也只存在于有限一部分中国画家的创作,在当下的语境中,我们如何面对“写意”的雅趣与诗性?

  周午生:正是当今笔墨的日常书写被键盘时代与虚拟媒介所替代,“写意”的雅趣与诗性才显得更重要。时代在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了手机阅读,键盘写作,这种短平快的节奏,显现了诗性的缺失与文化修辞的退化。“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内在生命。在当下的语境中,保持“写意”的雅趣与诗性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能唤起我们对生活,对自然的重新关注,唤起人对本身天性的关注,从而不至于迷失自己。

  李雪松

  1975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与海共舞

290cmx54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Q

  于洋:写意花鸟画重在面对自然物态时的写其意,见其心。通过物象生机的呈现,生拙、润涩、收放之间,“见心”是其要害,亦是其难度。花鸟画写生难在兼顾笔墨造型的塑造与物象表现的“传神”,也难在通过深入体验造化的过程而反证于自然造化。在创作的过程中,你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创作状态的“写意”?

  李雪松:写意有很多方面,写物造化之生意,写心转化之本意,都为之意,在创作之初要先穷物理得造化之功,再以此为本而传内心之意。传统的笔墨与章法是进入中国绘画的一个准则,是进入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必经之路。中国艺术的基因在于写意,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传承。写意性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中国的各种艺术形式之中。当前的社会的变化对于中国文明之影响变化实在是太过渺小,中国每有变动,必先以文化衰落为由来发声,但结局往往以文化发展的飞跃而收场。

  刘海勇

  1976年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花鸟画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秋风展蔓熟平原

198cmx95cm

纸本水墨

2016年

  Q

  于洋:近代以来的文人写意绘画深受以书入画、金石风格的影响,你怎样看待中国画的写意性与书法的书写性的关联?

  刘海勇:“大写意”,真放本精微,此精微不是工细而是到位,有时更可以意到笔不到;“工笔”,精微本真放,此真放是笔笔见笔不是刻描。草书中点画的表意功能为大写意花鸟画最早吸收,如青藤云:草书盛行方有写意画。其吸收的核心是书写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性具有表意功能。金石入画在于古意气息、淳朴拙味、雄浑章法三个方面。如果中国画还继续走“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路线的话,提高文心诗性是中国画艺术性、文化性发展之核心。

  曹远平

  1976年出生于湖南。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武汉,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海棠花

68cmx68cm

纸本设色

2010年

  Q

  于洋:你如何看待传统形态的笔墨与章法范式?在你的日常创作、教学与思考中,它们对你的艺术意味着什么?

  曹远平:一个人的创作样式和表达方式是和他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近几年好像对传统的东西越来越着迷。传统里面好玩的东西太多了,并不仅仅是限于书画。在日常教学中我很提倡学生加大对传统绘画临摹力度,也经常鼓励他们去博物馆看传统绘画的原作,只有站在原作面前那鲜活的的笔墨气息才能感知到。传统和现代并不是宿敌,你必须得懂传统,只有你真的懂传统理解传统你才能走的更远,否则将来还是要回头补课的。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