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摘要]当代中国画教育应该引进现代视觉艺术教育的先进知识和训练系统,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视觉语言意识。色彩、材质是视觉语言最基本的要素,《色彩表述》、《材质触觉》是在现代视觉艺术教育理念下设计的两门课程。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十分热烈的学习兴趣,色彩与材质触觉的表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和表现力的启发,对于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提供了非常开阔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色彩表述;材质触觉;视觉语言;岩彩
关于中国画的概念确立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是恪守其表现形式还是秉承其艺术精神?从理论上来讲关系比较复杂至今似乎还难达成一致,竟致悄悄形成了自己圈子里所谓的国画和非国画的界限。我们认为,名体之争不妨继续,但名体争辩时的各执一词千万不要束缚学生创作思维的自然生发,至少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这些在历史上被尊为传统典范的艺术大师,从来没有在创作的时候还去顾虑这类问题。因此,传统哲学美学、人文精神与民族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立足点,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广泛地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优良营养而“为我所用”,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属于全人类的艺术作品。
站在中国古代艺术辉煌的历史背景前面,有人欣喜、有人惊叹,但这些辉煌并不属于我们,我们必须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才不愧对先祖。凡认真研究了历史自然会发现,每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繁荣的历史时期都有一个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做基础。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效沟通、全人类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有许多新生事物都是未知和陌生的,如果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蒙蔽了自己的眼界,怎么建树时代的艺术丰碑?作为导师,自觉身负着时代所赋予的重担,我们有责任为下一代艺术学子铺设更为优化的知识竞争平台,《色彩表述》与《材质触觉》两项课程所传授的内容,应该被看作是未来画家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技法基础和形式语言要素。这就是我们邀请胡明哲先生来担任中国画研究生这两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本意。
学生们对这两门课程都抱以极大的热情并全身心地投入,通过学生们数量可观、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看到他们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以及年轻一代敏锐的领悟力。我相信,在今后艺术求索的道路上他们会进一步感受到这两门课程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是永久和重要的。
《色彩表述》与《材质触觉》教学纲要与课程安排
文/胡明哲[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综述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艺术教育,无论哪一个学科都应该站在世界看中国,而非站在中国看世界。应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语言,更加宽泛地拓展审美的视野和创造的空间,并且通过训练来具备起码的艺术素质——视觉语言意识。视觉语言意识指能够自觉地运用视觉语言要素,随时随意地创造视觉形式,触及欣赏者心理,达到交流的目的。而视觉语言最基本要素即:形态、色彩、材质。《色彩表述》、《材质触觉》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设计的两门课程。
李魁正先生是在学院正统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中,大胆纳入被认为“不属于中国画范畴”的《色彩表述》、《材质触觉》这两门课程的第一人。这必定在中国艺术教育改革历程中具有开拓性和深远的意义。
下面将《色彩表述》、《材质触觉》这两门课程的具体课程意义、内容安排、学习方法等列出,与学生作业相对照,以供大家检验、讨论学习的效果。
一《色彩表述——主观配置色彩训练》教学纲要
1.1课程设置的意义
色彩是一项主要的视觉表现形式语言,对于视直觉和精神心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研究抽象的色彩审美特性、形式规律及视觉心理是相对色彩写生教学的反向思维,是另一个体系。设计“主观配置色彩训练”,是希望通过训练,使学生更快捷地理解色彩语言,具备主观摆布色彩语言,直接表述精神内涵的能力。
中华民族的色彩审美观念始终是主观性的,这与当代艺术的追求十分一致,对于我们站在当代立场上研究色彩语言大有裨益。然而,也不能不遗憾——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和表现能力与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并不和谐。中国本土绘画中,色彩语言运用的贫乏、概念化,与今日时代的社会文化、艺术精神的动感节奏、丰富形态早已形成了强大反差。中国古代文化中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五色说”的色彩理论学说,但“青黄赤白黑”只是个在观念上具浓重象征意味的笼统概念。传统画论中只言片语的色彩论述也多为经验式记录,并未形成什么体系。民间艺术中的赋色体系也是“凭借记忆表象视觉经验的色彩模仿……由于其粗略和类化特征看起来便显得是概念化的”。即使今天,中国画教学中如何开展色彩课程也仍旧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的学院教育多数还只是以继承传统绘画中某一类既定样式为目的,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简单而程式化的学习一些古典成熟的色彩表现模式。色彩语言本体的研究和相应形式规律的研究,很少进入课堂。因此在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中,画家使用着种类丰富的颜料却的对色彩并不理解,头脑中有着不少盲点,更不要说现代色彩表现的专业能力和色彩的审美个性。
色彩的科学知识、基本规律以及绘画领域中对色彩语言及形式构成的研究都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能再认为它们只属于西方而予以排斥。东西方文化尽管属于不同文化体系,但它们不是对立物;绘画语言的演进过程,始终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民族绘画的发展是不可能从全人类的文明演进中分化和孤立出来的,自信的民族精神只能是站在全人类科学文化的积淀之上,站在本时代的历史平台之上,努力找到自己相对独特的视角及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
创作与教学的实践使我感到——教授现代的色彩思维方式,教授主观配置色彩的设计技巧,已成为广大学生的期待;同时,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本土文化中装饰性色彩的精华,扩展传统的主观色彩思路,创造中国本土绘画色彩语言的现代语汇和新表现形式也是时代的要求。
1.2主观配置色彩训练的课程安排
第一周:认识色彩、学习配色
目的:走出简单概念的色彩认知习惯,感知色彩的丰富和微妙。
方法:集体制作国际通用色标中100色的色纸,并且寻找其他印刷色纸,然后拼贴红、黄、兰、白、黑。
课题要点:理解色域的宽广和色阶的微妙。
第二周:摆布色彩关系
目的:认识色彩三要素及色彩的关系。认识对比和谐之形式规律。
方法:从对比色构成、同类色构成角度、从强对比、弱对比角度拼贴四幅抽象作业。
课题要点:明确色彩的基本关系,明确个性化色彩倾象。
第三周:色彩的精神表述
目的:尝试以色彩表现精神情感。
方法:以精神命题拼贴四幅抽象色彩。图形要求简洁抽象,色彩要求调性明确。
题目参考:《向往》《忧伤》《热恋》《孤独》《郁闷》《宁静》《悠扬》《飞翔》《烦燥》
课题要点:理解色彩与精神的联系;并自觉运用色调表达。
第四周:采集、抽取
采集:
目的:扩展审美感知力,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的色彩关系的眼光。
方法:在民间刺绣、脸谱、工艺染织、陶瓷和绘画作品中采集优美的色彩关系做小型局部的记录。
课题要点:选择、采集、积累。
抽取:
目的:养成以抽象的眼光分析色彩关系的习惯。
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摄影图片,将图片的局部用铅笔打上小方格。将每个方格中最有代表的色彩倾向抽取出来,填在另一张纸上相应的方格中,找到本图片的抽象色彩关系。
课题要点:抽象分析色彩关系。
第五周:转移。扩展
目的:与各专业创作相结合,进一步觉悟色彩的表现魅力。
方法:绘画专业选择采集的一对色彩关系转移到绘画创作之中。自选图形,变色不变形,创作不少于三幅单边50cm的作品,
课题要点:感受色彩魅力,尝试专业创作。
1.3课程阐述
让学生按色标大量制作色纸,然后以非绘画方式拼贴作业的实践证明:短期内集中地接触宽广的色域;辨别微妙的色阶、色差;了解调配灰雅色相的方法,并且从各种角度摆布色彩的关系,主题单纯,效果显著。这是一种比传统色彩教学更快捷地触及色彩本质,更直接地建立色彩语言意识的方法。
把作业形式定位于抽象,使学生远离具象形、绘画技巧、风格样式等各种附加及琐碎因素的干扰,纯粹而直接的切入色彩主题——冷暖、鲜灰、明度、原色、复色、补色、同类色、对比色、强对比、弱对比……以及色彩与视觉心理,色彩与个性,色调与情感……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精力集中地摆布色彩的语言关系。并且学习运用抽象形式直接表述内在精神。
课题对于色彩关系要求明确严格;却把造型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想象力满足创作表现欲。
制作、拼贴色纸的过程,也是使色彩物质化,并且觉悟到这种物质性的过程。所以,摆布物质化的色彩会使学生一举两得——在摆布色彩关系的同时也觉悟到材质的意义。理解材质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表现魅力,使用任何材料都要尽量发挥其特有质地。色彩要素同时联系造形要素和材质要素,它们相互依存自由转换。
《主观配置色彩》课题具有宽泛重要的意义。它以游戏般的方法轻松而本质地触及色彩语言,适合一切有兴趣摆布色彩语言关系的人。同时,课题让学生站在视觉语言要素的原点上直接进入创造思维,拓展创造潜能和个性智慧;并且自然而然地玩味形式规律,体验形式形成的历程。对于艺术精神和艺术创造,从无意识状态进入意识状态,在能力提高的同时达到精神的修炼与觉悟。
二《材质触觉——岩彩材质语言研究》教学纲要
2.1课程设置的意义
本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重新观看一直环绕在我们身旁的各种材质,认识材质自身的物质属性,文化属性,理解材料的质地、性质、品质,发现蕴含其中的视觉美感及精神能量。研究如何将材料的物理“质感”与人的心理、心智发生联系、引发联想,尝试以各种方法,将其转化为视觉形式语言,创造性地探索借物抒情、以物寓意的形式。
2.2课程安排
材质语言研究的课题很多,第一课题选择中国文脉中特有的材质——岩彩为起点。授课方式以临摹中国古代敦煌壁画入手,体验岩彩的材质特性、技法组合及审美意义。时间安排为两周。
2.3岩彩的材质特性
岩彩——岩石之色彩,中国传统矿物色的变异和拓展。
(1)岩彩的特点:
岩石:固体、颗粒、凸浮。
色彩:多样、本色、浓郁。
局限=特性:风格源于局限,所以要欣赏局限,利用局限,在局限中展现智慧。
(2)岩彩的意义:
与以往的颜料不同,岩彩的材质效果强烈,视觉效果鲜明。大小不同的颗粒,丰富多样的色相,配以相关材质,使其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之美。
材质颗粒粗大凸浮并分成不同粗细。这使岩彩脱离古典审美范畴,进入欣赏材质语言自身之美的现代观念。岩彩完成了颜色到材质的跨越,由表达他物之美,变为表达自身之美。岩彩欣赏自身晶莹的颗粒质感及样态,强调以材质自身固有美感象征和表述精神。“质”这个概念在传统绘画中是没有的,而在岩彩绘画中却是要大大高扬的,如材质的“性质”、“质地”、“品质”……有的颗粒沉重,有的颗粒轻浮,粗颗粒散漫、透明、凸浮,细颗粒密集、流淌、龟裂。当你想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视觉效果时,这些都是要大加利用的。晶莹的颗粒之美还须与其它材质(乌光的纸张、闪光的金属箔、粗纤维的麻布……)异质共构才更加相得益彰。
岩彩材质粗大,所以必须简化琐碎写实的形态,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运用抽象形式语言直接表述抽象精神的境界。
岩彩的实体性质颠覆了传统绘画的深远空间观和虚体空间观,使绘画回到其本质——一个物质性的平面,并以物质本色直接象征精神。
岩彩是我们生存空间——大陆环境的象征,也是中国悠久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本土画家有着特别的意义。
(3)岩彩的归宿:
综合材质,走出纯绘画范畴。
(4)岩彩基本素材:
2.4岩彩基本技法
技法——以简捷有效的方法达到预期视觉审美的目的。
获得技法的途径——个人的实践:实验性、原创性,多一点科学分析,养成分析的习惯,多解决具体问题,运用智慧过河搭桥,遇水泛舟。
技法基本分为:
(1)添加法
1.勾填2.平罩3.扫刷4.透叠5.堆塑6.泼洒7.交溶(撞水、撞色)8.刀抹9.混色10.埋伏(水落石出)11.编织(立点、立线)12.压印13.涂蜡14.贴(平整贴、破碎贴、皱褶贴)
(2)除去法
1.刻线、刻形2.刮铲3.打磨4.水冲、水洗5.剥落
(3)变异法
加热处理 硫化处理
材质及技法组构方式:
上下左右,无穷尽,自行创造
依此类推举一反三地摆布素材和技法,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视觉效果。
2.5岩彩材质的语言特色与审美特性
岩彩材质所形成的语言特色:
形态 以色块为画面骨架,讲究平面色块的抽象结构。
色彩 利用石材本色,主观构成色彩,色彩丰富浓郁。
材质 突显晶体颗粒,突显斑驳厚重,突显材质交融的自然痕迹。
岩彩的材质美欣赏:
每一个色块内部的可读性:
1.读材质的对比互衬之美
2.读色彩颗粒交织之美
3.读层面叠加之美
4.读非人为痕迹之美
一组色块之间的可读性:
1.读色块转换关系的情趣性
2.读同形异质的穿插错落
3.读色彩关系的冷暖鲜灰
4.读肌理技法的凹凸变幻
作者:李魁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