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0-30 09:4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说部已是第一批国家项目,至今已有46部出版,还有20部完稿正待出版,全部问世后共66部,2000多万字,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成果。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人认为,经过20多年的抢救挖掘,说部文化和文本已被挖尽,就是有一些存在,也是散在民间的段落,不成体系。但是,我们的估计并不准确。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黑龙江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行重拾黑水魂——一带一路文化探源工程,重点考察历史上我国明代海西东水陆城驿站连通东海和日本海的古驿路,以便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打通历史上被称为东北亚丝绸之路的我国北方经俄罗斯通往鄂霍次克海可到达欧洲的通道,这是一次综合性的重要的自然探源、历史探源和文化探源,考察组精心配备了社会学、民俗学,民族民间文化学等方方面面的专家,并在所经过的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及明海西东水陆城起点双城的底失卜站(今双城的石家嵗子)起,经由阿城、依兰、佳木斯、同江,直到抚远的莽吉塔站(今抚远的小河子村)。万万没有想到,在此过程中,一个重大的发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部珍贵的说部浮出水面。
这次,在经过黑龙江省依兰驿站时,一个新的满族说部文本线索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那是9月3日,我们到达依兰时,见到了今年已81岁的刘忠生老人,他向我们透露他的家族掌握一部说部叫《乾隆秘访三姓》,全文长达13万字,目前他已整理出3万多字,这使我们惊喜不已。这部长篇记载了清代帝王情系祖先、心念故土、不忘边民、不舍边疆的历史作为,并多次寻察边陲,驻防驿站,巩固大清边土的故事,其中如乾隆看望驿站边兵、私访驻店、巧破奇案、征送回民棺罩,对清代及依兰远古时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都有详细生动的记录和记载。这部重大文化文本的发现,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领域的一次探寻,同时也是对东北亚丝绸之路文化探源的重大支撑和主题的丰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依兰,是中国北方的重要边镇,这里文化厚重,历史久远,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里古称三姓,《新元史》《辽东志》《明实录》等历史文献均对依兰和古驿路驿站斡朵里(今依兰马大屯)、一半山有详细记载,更是清史祖的诞生地,诸多文献记载了《三仙女》的传说及布库里雍顺到达三姓,平息判乱,建立了平安的社会制度等。明代,依兰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驿路,这里是北方通往海外的必经卫所。明统一东北后,在黑龙江东部地区设立了100多个卫,需要有一个统治机构进行管理,永乐七年(1409年),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管理黑龙江、松花江下游的女真人。到万历年间,奴儿干卫所已多达384个卫、24个所,仅依兰境内就有斡朵里卫(今马大屯)、忽尔海卫(胡里改在依兰的旧城)、呕罕河卫(在依兰注入松花江的倭肯河流域)、河屯卫(在依兰县城西一带)、撤力卫(在依兰松花江北的巴兰河流域)。明代北方边域加大与各民族的交往全靠这条通往大海的丝绸之路,当时与郑和处于同时代的女真首领亦失哈曾10次率领船队北上,进入今鄂霍次克海,到达奴儿干都司。《雪山罕王》《萨哈连船王》(富育光讲述,曹保明整理,谷长春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满族说部全书)等说部故事中均有记录。
说部是历史文献,更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它的产生是在自然的历史背景中,由传承人代代口述而传承下来,所以说部的主要特征是必须要有传承人。此次我们一带一路文化探源工程恰恰与重要的说部传承人不期而遇。刘忠生老人就是一位典型的说部传承人和代表者。
他具备这样几点传承人的特征:一是他是当地著名的故事家,能讲述上千个故事,并出版过《刘忠生故事集》。早年,刘忠生先生曾经与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家马亚川先生(已故,双城人),进行过故事讲述比赛,他们讲的是一部长篇《葛成龙演义》。据说那是他的祖父刘永生在130多年前讲述的代表性说部。刘忠生曾与马亚川先生在一个屋子里各讲各的民间故事,讲到天亮,不分上下。同时,他说他同东北著名的满族民间文化学家傅英仁先生(已故,东宁人)也比试过讲述故事的能力,二人也是各说各的,比了一整天,不分上下。这一点,已得到当地专家和政府的认同。可见他的故事贮存极其丰富,资源饱满。
二是他讲述的故事十分完整,思路清晰,情节跌宕,他的表述十分生动、形象。在这次考察实践中,他不停地为我们讲述,就连吃饭也舍不得停下,而且出口成章,许多歌谣、引文的出处,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一个故事家的典型特征。
三是他的故事来源清晰,是从父亲那里听来的,而父亲又是从他的父亲即刘忠生的爷爷那里听来的。他的爷爷是个奇特的人,精通《易经》等诸多古代文献和民间文化,这说明他的文化积累有清晰的传承性。
第四也是重要的一点,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重要的故事家,爷爷人称“刘老夫子”,是依兰城里的八大怪人;父亲在依兰开过大车店,接触南来北往的车老板子,所以故事有来源性。刘忠生当过兽医,也接触马贩子,这些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都对他的传承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目前他在依兰已有53个徒弟,他的两个女儿刘玉琢、刘玉诚,目前已全面接受了父亲的传承,成为刘忠生故事的代表性传承人。
此次我们发现的满族说部《乾隆秘访三姓》是属于记载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丝绸之路文化带上的文化成果,不但内容上有丰富的丝绸之路的民俗民族风情,而且在故事结构和情节上也更加印证了丝绸之路文化的成熟风格以及在民间流传的广度。这个故事在这里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此次考察活动中,就连传承人刘忠生的徒弟、年仅6岁的张泽元也能熟练地讲述其中的一则传奇故事,可见这部说部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这也证明,满族说部的传承,一定要有广泛的文化基础,在人们爱学习、爱文化的背景下,传播将会更充分,更自觉;第二,传承一定要有优秀的传承人,他能自觉自愿地去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第三,传承人一定要有广泛的知识积累和突出的表现能力,他的表述能够凝聚人、吸引人;第四,传承人一定要有广泛的知名度,在一个固定的地域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曹保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