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锔瓷十一 布面油画 120X160 2020
文|尹鼎为 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锔瓷”这一传统手艺,原是指用延展性强的金属片通过敲击成形,制成扁平菱形的两脚钉,将已破碎或出现裂痕的陶瓷结合起来的传统技术。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锔匠
锔瓷的过程,是一件完好无损的瓷器经历破损再到弥合的全过程,但瓷器之后却也再不能回到原初的模样了。这恰恰符合中国自十九世纪以来被席卷进全球化浪潮后的变迁历程。
1988,北京 长安街 阎雷摄(法国)
中国艺术与文化在一个原本超稳定的时空之中,被外来文化所冲击,从而导致割裂与转型。百年来,几代艺术家们都在寻找如何融合与修复这一复杂的文化冲撞带来的历史鸿沟。择取何种艺术手法成为长此以往困扰当代艺术家的难题。是传统?是写实?是抽象?是行为?不论你如何做,都会招致犀利的批判。
王华祥作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并在随后的岁月里一直深耕于学院之中,他对当代社会与艺术问题的洞悉极其精准与深刻,他自然有其自己的答案。中西艺术从十九世纪末始,彼此汲取对方的养分。西方有梵高从浮世绘中汲取色彩,弗莱从“气韵”中思辨马蒂斯速写的精髓。而同样欧洲古典艺术的文脉也在中国的学院里生根发芽。
王华祥从欧洲古典油画技法中吸取养分,图为创作《锔瓷十四》过程中
王华祥对于“写实”显然没有中与西,高与低、好与坏、先进与落后的思想桎梏,在他笔下格列柯、提香、鲁本斯、伦勃朗信手拈来;与此同时,偏偏作品中又带有马奈式的现代主义反讽与幽默。艺术史的经典图像烂熟其心,烘托出的是他对自己艺术创作的自信与超然。或许在王华祥看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远优于格林伯格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形式宣言,因为它更能精准的传达古典与当代的隐喻。
左《锔瓷三》草图 右《萨提尔Satyr》鲁本斯
* 王华祥致敬鲁本斯,“锔瓷式”的致敬既是东西理念锔瓷也是古今优化技法的锔瓷
《锔瓷三》 布面油画60X80 2020 王华祥
王华祥的《锔瓷一》与《锔瓷二》《锔瓷三》都在表现一种弥合下将破未破的割裂状态,一种狰狞的张力感。作者用左侧鲁本斯笔下的萨提尔与右侧的亚裔人物半身像来作对照。从艺术层面上说,鲁本斯是王华祥眼里的“原始主义”,而经由鲁本斯转换而来的中国化“写实”,才真正具有现代性。 两脚钉是桥梁,它象征着一种从鲁本斯向王华祥的技术语言过渡,却也是一种现实的枷锁,是他渴望从前者的光、灵、肉中获得新生的挣脱欲。从文化隐喻的角度,希腊神话中的萨提尔,一方面是代表着创造力、音乐、诗歌的森林之神;另一方面,他又因耽于淫乐、纵欲无度成为色情和性欲的标志。萨提尔与亚裔人物脸上狰狞的表情恰恰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如何用画笔驾驭那放纵不羁的情与欲,就如在万米高空上走钢丝,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这也呼应起个展主题锔“瓷”,艺术正如瓷器一般,在其仙谷幽灵般淡雅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堪撞击的易碎性。当然,其作品也具备对于众生相一针见血的揭露。
《锔瓷四》 王华祥 布面油画 120X120 2020
《锔瓷四》似在描摹“拜物”社会中人在现实与拟像世界穿梭中的割裂与弥合,在高度机械化运转中的环境下生存,被物化了的人已经渐失去其对周遭世界的本能感知力,漠然,迟钝与虚无感充塞着人物的心灵。《锔瓷九》用两张夸张的诧异表情书写着网络世界中人们对于毫不相干讯息的应激反应。王华祥将右侧人物的面部表情用极其怪诞的角度进行描摹,似乎是在讥讽人们对于因特网中每天“爆炸新闻”的大惊小怪。
锔瓷十三 布面油画 120X160 2020 王华祥
《锔瓷十三》中王华祥通过戏仿的手法向提香致敬。欧罗巴的身体被绳索缝补,化身为牛的宙斯也戴上了口罩。欧罗巴惊慌失措的动作来隐喻因全球流行病而带来的杂乱、破碎、无秩序且亟待缝合现实世界。
锔瓷十三 草图 “新冠背景下爱的能力受损”
王华祥与《锔瓷一》 2020
在王华祥的谈话中,他始终强调绘画“技术”在其艺术创作中的根基作用。利用精微的绘画手法去刻画在历史与当代冲撞下产生的割裂与弥合,既有全景视野,又聚焦于刻画个体反应。技术并未将王华祥规训,他反而通过熟稔的手法使得自己在表达的自由度上获得了解放,让他可以游刃有余的运用他的王式批判法则。画笔是他这个敏锐的人在现实与艺术世界中游走时内心世界的焦虑、不安、冲突的真实反馈。
作者:尹鼎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