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9月11日,由北大资源集团文化艺术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荣宝斋当代艺术馆主办、北大资源天竺艺术中心(PKU AC)承办的“秋鸿有信——巨建伟作品展”在北大资源天竺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艺术家巨建伟
作为首位在北大资源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青年艺术家,出生于1987年的巨建伟,已在故宫临摹古代书画近十年,这样的过程,让他逐步吃透了古人的笔法、墨法,也在临摹中明晰了绘画技法上的传承。对于一个画中国画的人,这样的学习经历难能可贵。但同时,他身上又有从清华美院继承的全套学院技法基础,这让中西两套艺术的逻辑都在他的笔下发挥了作用。
巨建伟为观众和嘉宾导览
此次展览展出了巨建伟近两年所作的60余幅作品,展览如一幅画卷形式徐徐展开,呈现了艺术家在人物、花鸟、走兽等题材的最新动态。巨建伟告诉雅昌艺术网,他在技法层面走的是一条集大成之路,既有宋人的端庄、元人的萧瑟、又有明人的笔墨纵横、清人的个性,同时不失当代雅趣,虽然他不舍一法,但又不拘一法,本质上是把握传统法度的内在规律性。只要是对画面有益的元素,他都会试着融入创作中。
巨建伟的水墨画兼工带写,在小写意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许多精致细节描绘,如人物衣纹、动物毛发等,令画面深度和可看性大大增强。而这种“精致”并非简单的技巧传承,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同时,不断拓展水墨技法的表现力;在精神层面,如何解读东方的“含蓄内敛”并接受西方的“奔放热烈”也是其创作实践的重要方向。
展览现场
“东方审美是含蓄的,常要借一些其他媒介来表达内心想法,但西方艺术家对美常常是直接输出。在日益快节奏的当代,我能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与西方融合,包括科技对生活的拓展,这些都会带来一种不同于古代的审美方式。所以我的创作在继承古人审美逻辑的同时,也会融入当代视角”巨建伟说。
在巨建伟的画中,我们可以看笔墨,看造型能力,但其实更难得是他对气息的统摄。中国历代的画家都这样画,画得甚至是同一样东西,怎么才能画出你的气场呢?这就是一个“临在”的问题,你得在场,在场接收到古人的信号,接收到大自然的信号,并且要与古人的生命韵律调节到同样频道上,其实就是某种精神共鸣。
巨建伟《出海图》 68.7X19.5cm
其笔下的罗汉、钟馗等形象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罗汉粗眉大目,骨骼突出,具有明显的印度人特征。在视觉上冲击力很强。他们半人半神,半痴半黠,使人想到宗教教义里的神灵,也使人觉得具有某种可爱的人性。其实,这是被艺术家赋予的一种理想化的生命情态。
巨建伟《 来禽图 》68.5X22.5cm
不仅是人物,他的花鸟也是如此,追求一种众生平等。花果树木长得硕大无朋,一丛石竹花也写出它的精微,倒伏水中的荷花甚至有悲天悯人的佛性。艺术家以小写意的笔法写出,却不拘泥于小情小趣,直抒草木天然的灵气。
巨建伟认为,传统水墨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传统绘画的发展,既离不开人文基础,包括传统哲学、传统文学的积累,如果缺乏必要的储备,即使通过水墨的方式进行创作,也不能赋予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同时也离不开对于自然的深入理解,要对世间万物,对造化的变化、规律、本质有一个不断的深入的挖掘、认识、概括和总结。只有认识深刻,才能表现自如,进而有所取舍。
巨建伟《舟莲图 》59.5cmX52.5cm
巨建伟《清林图》 36.5X33.5cm
同时巨建伟的每一次做个展都在梳理和总结这些审美逻辑和思维。这次展览多是他疫情期间的创作,这段难得的独立创作空间,也让他的创作能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除了不断挖掘拓展笔墨本身的表现力,他又在画面中融入了更多情感的表达,也传达出更具时代精神的、诙谐和理想化的审美趣味。而这次的展览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创作中,他还会把这种思路继续拓宽。
巨建伟及其绘画艺术是当下的代表性个案之一,反映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对于传统绘画艺术和当代审美精神的实践态度。据悉,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0月17日。
巨建伟《寒拾图》 138.4X47.7cm
巨建伟《花蝶图》68.5X25.5cm
巨建伟《临溪图》69X35cm
巨建伟《柳堤巡岸图》115X53cm
巨建伟《曲岸巡游图》138.2X42.7cm
巨建伟《洗象图》26.4cmX 32cm
巨建伟《携蟾图》 33.8X28.9cm
巨建伟《行者图》33.2X29cm
作者:刘震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