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年7月16日下午,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推出新展: “我们不在一起漫游”—饶维懿个展,展出艺术家饶维懿近期创作的十余件作品。
饶维懿是一位出生于1993年的年轻艺术家。这是艺术家饶维懿的第一次个展,同时也是第二次在千高原艺术空间亮相,第一次还是在两年前的“自定义的方式”群展上。实际上,饶维懿在自己的学生阶段,就已经获得了多个有分量的艺术奖项,表面冷酷的新生代艺术家,作品中呈现出对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对抗的思考。
嘉宾合影,左六为艺术家饶维懿
他的作品呈现出当下众多年轻一代艺术家正在深受影响和探索的视觉符号,比如:电子化、虚拟化、卡通化的形象、热烈刺激的色彩以及与画面形式形成对比强烈的符号。不得不说,当今的年轻一代艺术家深受虚拟世界的影响,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改变艺术走向的践行者。
饶维懿认为:他的个人审美经验是由环境和周边的因素构建起来的,当下艺术家的工作则是让个体的审美经验失控,在失控中人的情感得到重新分配,获得新的审美体验。从他的作品中亦可看到这样的重新分配:远看是一种感受、近观又是另外一种思考。他擅于制造“表面视觉”和“深层含义”的冲突,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重合在一张画面上,如果不细究,很容易被他表面强烈的视觉所欺骗。
作为年轻一代的新锐画家,饶维懿将网络图像的独特质感转换为实验性的绘画语言。他并不依赖“后网络”或者“元宇宙”等流行概念的描述,而是从网络图像独有的清晰度缺失,拼贴,以及荒诞当中,凸显碎片化的视觉逻辑。
同时,他用绘画的方式还原图像的电子质感,用笔触和颜料复制像素的视觉特征,带来不同以往的色彩,肌理,以及构图的组合,由此将绘画变成一种创造性的视觉“复制品”。这令人想起波普艺术的基本美学逻辑,但又更加依赖某种源自经典现代主义的,传统且个人化的“绘画性”。
在网络图像之外,饶维懿也引用不同类型的古代图示。这些图示原本包含的深远信息,在转变为图像形态之后,也变得如图像的洪流本身那样扑朔迷离。饶维懿用绘画手段描绘这些图示,将它们并置在其它图像当中。它们的真相于是被绘画掩埋,同时又被绘画所挖掘,在这样的过程里,个体的判断力不仅变得自由,也抛弃了所有的支点。
如果说工业时代带来了对金属的审美,那么人在图像世界中究竟又看到了什么,又对“美”有什么新的发现?在网络和科技的包围下,人们在第一时间可能会想起各类炫目的电子色彩和光效,但在这些“高清”的,充满消费气息的审美背后,还隐藏着与之相反的“低保真”视觉,而“真”几乎变成了某种隐私。
饶维懿的创作更接近一种典型的后现代思潮:它们不提供什么是“美”的答案,同时解构既有的答案,并质疑潮流的可靠性。或许他的绘画仅仅在说明,荒诞本身也是一种值得注视的现象。他用绘画实践这种注视,而“注视”正是置身其外并保持独立性的方法之一。
本次展览就邀请观众加入这一注视,由此提示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发现自身在一个扑朔迷离的时代中的独特位置。展览标题叫做“我们不在一起漫游”,或许人可以交流的部分永远在语言之外,所以无法“一起漫游”; 那么本次展览就像是每个人各自漫游的一场交集。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8月26日,期间免费对外开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