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继中鸿信二十五周年庆典春拍全国巡展(明)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研讨会苏州站及广州站圆满落幕之后,8月17日中鸿信25周年春拍全国巡展杭州站将拉开序幕并呈现潘天寿馆藏级为学生秦惠亭所绘作品《鹰石图》。
中鸿信25周年庆典
春拍全国巡展收官站
杭州
2022.8.17-19日
地点:杭州大剧院
(免费提供西泠印社春拍预展现场—中鸿信杭州巡展往返GL8商务VIP接送!电话18600726866)
潘天寿《鹰石图》
潘天寿
1897-1971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0531
潘天寿(1897-1971) 鹰石图
PAN TIANSHOU EAGLE AND STONE
镜芯 纸本设色
壬寅(1962年)作
112×70 cm. 约7.1平尺
RMB: 3,500,000-7,500,000
【款识】惠亭老弟鉴正,六二年壬寅初秋,雷婆头峰寿。
【钤印】潘天寿印(朱文)、不雕(朱文)、阿寿(朱文)
【说明】1.此件作品为潘天寿学生秦惠亭旧藏。
2.作品直接得自秦惠亭先生子女。
3.附家属证明信合影及相关视频。
【上款人简介】秦惠亭 (1903-1999),别名心丁老人,江苏无锡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潘天寿得意门徒。生前为上海美校教授,上海书画家协会会员,其一生谦虚诲人,自若如故,弟子亦多入名流,满声海内。后从事文学创作,有剧本、小说数种流传于世。晚年专攻梅兰竹菊,尤爱写兰,偶作山水,必精,功力深厚,笔墨拙朴,简淡超俗,诗意昂然,富有神韵。
此幅《鹰石图》创作于1962年,这是潘天寿艺术创作的旺盛时期,他将一生所追求的“一味霸悍”和“不雕”这对矛盾完美地统一起来。也正是为了追求这样的境界,潘天寿六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巨幅指墨画,其建筑般的构图、朴素原始的气息和生机盎然的形象,及其达到空前高度的笔墨,都与他对自然、艺术、哲学的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时的潘天寿,无论学养还是功力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潘天寿 《鹰石图》
这一成熟时期始自到1955年,潘天寿的思考已经非常清晰了。他在一次会议上对民族遗产和民族形式提出了八点看法,其中包括:“任何民族都有民族的文化,任何民族的新文艺,不能割断历史来培养和长成”,“今后的新文化,应从民族遗产民族形式的基础上去发展”,“尊重民族传统,发展民族形式,是爱民族爱国家”,甚至他直截了当地说,“号召世界主义文化,是无祖宗的出卖民族利益者”,最后他提出:“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与发展光辉的民族形式,须真诚、坚毅、虚心、细致地研究古典艺术,才能完成。”
潘天寿赠秦惠亭《鹰石图》
现年73岁的秦惠亭之子秦璞先生和他的姐姐秦瑞详细介绍了其父亲秦惠亭、母亲温八眉在民国早年追随潘天寿学习绘画,以及此后半生亲密交往的历程:
“我叫秦璞,我的父亲叫秦惠亭,我的母亲叫温八梅,我的父母和中国的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有着长时间的交往。早在1929年,我母亲在第一届杭州西湖艺术院就读。当时潘老就任国画系的教授。那么因此我的母亲得到过潘天寿大师两年的指导。后来我母亲转到了上海,就读刘海粟创办的美术专科学校。那么潘老这个时候也就在学校兼课,又得到了潘老的指教。我的父亲秦惠亭和我母亲温八梅是在同一个学校的校友。因此他们相识而且结婚成为了夫妻。
秦惠亭子女秦璞、秦瑞与《鹰石图》合影
当时我的父母是逃难到了昆明,在昆明又遇到了潘天寿大师。因为他们的西湖艺术学院也迁移到昆明去的。但1944年的时候,可以说潘老的家庭的生活也是非常艰难,但他在那里办了一个画展。在画展上我父母都去了。那么潘老看到我父母以后,他都是相识的。所以就特意的送给他们他所写的一幅甲骨文条幅。
秦惠亭、温八眉、大女儿秦玖、二女儿秦瑞、儿子秦璞
解放以后我父母回到了上海,潘老还是在杭州。但他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了。那么在1954年的时候潘老专门就写了一个很长的条幅。条幅后来出版,在出版物上叫做叫做天寿师论书卷。那么也有的叫论书札,就是这样两个名字。这是特意是写给我父母的,上面写了我父母的名字。
潘天寿、潘公凯、蔡若虹致秦惠亭、温八眉夫妇书信
他们和他潘天寿大师一直有书信来往的。有些书信已经捐赠给了潘天寿纪念馆。这些就是我将收藏的我父母和潘老的一些交往的信件和一些资料。这是我母亲当年在上海美专就读的毕业证,这本潘老给我父母的一封关于论书法的一封信那么后来捐给了潘天寿纪念馆。那么出版社把它正式出版了。这是他们一生交往的的证据。也非常珍贵的一个艺术品。有的时候我父母会把自己写的东西或者诗词啊给他看。这就是我母亲写的一首诗词,希望潘老进行修改。潘老专门非常认真的给他逐字逐句的看了,之后进行了修改。
潘天寿、潘公凯、蔡若虹致秦惠亭、温八眉夫妇书信
那么1962年的时候,潘老到上海博物馆来进行了古画鉴定的工作。那么这次和父亲也进行了接触。就在这一年潘老特意画了这张《鹰石图》送给我父亲的。这张《鹰石图》我父亲说潘老用手指头画到纸上的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们家的墙上。我从小都看着这幅画长大的。可以说那么在62年的事情。
非常可惜,就潘天寿大师在这个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受到了严重的迫害。而他身体不好因此在1971年9月5号在杭州市含冤去世的。那么这个消息传到我们家,我的父母都非常的悲痛。我母亲后来专门写了纪念潘老的一篇诗句。那么我父亲也写了纪念的文章。那么当潘天寿纪念馆建立的时候,那么潘天寿的儿子潘公凯和我父母马上就发生了联系。那么我父母他们把他一些遗物捐给了潘天寿纪念馆。也得到了潘鸿凯的回信感谢。
家属证明信
也非常感恩大家,今年是潘天寿大师正好去世50周年。那么我们在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潘大师送给我父亲的这幅《鹰石图》能够流传的更广,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不至于在我们家默默无闻的就淹没掉。是我父亲生前好友的儿子王总(王信武)那么他建议这幅画可以通过拍卖市场通过拍卖。能够在有这个条件也懂文化的人手里去收藏,那么我和姐姐觉得这个建议是非常的好。”
潘天寿 《鹰石图》
此幅《鹰石图》成为潘天寿与学生秦惠亭之间毕生交往的证物之一,更是潘天寿艺术大成时期的经典之作。此画尽显潘天寿先生“体块组合”之精髓。鹰是神来之笔,石是平中求险,整幅画的构图绝妙。巨石上方雄踞之鹰,墨色淋漓,苍老披纷,有浑厚之感,嘴爪坚硬如铁,居高临下,转侧睥睨,雄视下方。
潘天寿 《鹰石图》局部
巨石方长起棱角,视平线贴近地面,潘先生巧妙地运用“变实为虚”的方法,只用粗笔纯墨画出石的轮廓,线条中显出凝练沉健,铁画金钩,笔力雄健。石面不皴不擦,唯取其形,以淡赭涂染,将体块转换成了框架,让人对岩石的厚重感一目了然。整幅作品体现出他“强其骨”、“一味霸悍”、从高远、大处立意,深得阳刚之美,具有高度辨识力的艺术风貌,堪称民族化艺术精神的典范。
巨匠之门-吴昌硕书画专题
吴昌硕1844-1927
吴昌硕作为中国海派艺术的开拓者,是近现代最为重要的书画家、篆刻家之一,在艺术上是传统与现代交汇点上坐标式的代表人物,是承古开今的艺术大师。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吴昌硕出生在浙江省安吉县彰吴村,卒于1927年,终年84岁。吴昌硕一生名号颇多,初名俊、俊卿,后署名苍石、昌石、昌硕,别号很多,如缶庐、老缶、缶道人、苦铁、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等。他的篆刻、书法、绘画,具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面貌,在中国书画史、篆刻史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请横屏欣赏此作品
0478
吴昌硕(1844-1927) “贵寿无极”巨幅屏风
屏风 泥金设色
辛酉(1921年)作
155×343 cm. 约47.8平尺
【说明】此作品于2021年11月2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上款人简介】横山大观,Yokoyama Taikan(1868-1958),日本近代著名画家。本名秀,旧姓酒井,母姓横山,明治元年9月18日(1868年11月2日)生于今茨城县水户市一藩士家庭。1889年起受业于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系,并师从桥本雅邦等人。特别受校长冈仓天心的垂青。1893年,他以《村童观猿翁图》为毕业作走出校门。1895年成为京都美术工艺学校教师,同时在博物馆从事古画临摹工作,并与菱田春草一同巡游京都附近古迹。1896年任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副教授,同年,日本绘画协会创立,成为中坚画家,发表《无我》等作品。
缶老写已近八屏巨构时已近八旬高龄,虽年岁已高,但全幅一气呵成,丝毫无颓唐衰疲之态,笔墨畅顺无滞,笔随意转,状物传神,得诸天然,尽去熟惯所易生的雕饰是意。他施彩绚丽,艳而不妖,清而不寡,浓淡轻重配搭得宜,见诸数开繁花密叶的褂托上,掌握自如,绿叶牡丹之效毕现。虽曰写意,但题跋布局疏颏、字体多寡、大小,皆与画面自生呼应,无失宾主之序。钤印沉着,极得点睛之妙。他藉此抒心头之快,也为后人留下铭心绝品以志念!
(拍品局部)
此帧《贵寿无极》所画并非“疏影横斜”,而是苍松巨石与国色牡丹。此画构图奇特,苍松主干笔直竖立,老辣虬结、骨力深厚、全以大篆草出之,支撑画面右肩。又从画面中部伸出数枝牡丹花,茂盛生长于树荫之下。牡丹的处理,粗看似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坚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
(吴超先生鉴定现场)
吴昌硕之画震人心魄,其根本关要在重气。此帧巨构八屏右紧左松,布局大起大落取交叉之斜势,用枝干衔接以增画面气势和连贯,注重画面错综回应,枝干交播、以顺应逆、以拙藏巧,且于题款纵横、长短,用印的多少、大小、朱白、位置都与布局气势统盘处置。缶翁曾有言:“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吴昌硕的绘画布局,多得益于他在金石篆刻上的甚多修养。此画中的梅花以渴笔勾勒,用色大胆,大张艳炽,万紫千红,生机灵动。此画可谓是吴昌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横山贵一
同时此帧巨构上款“横山先生”为日本银行家横山贵一,他任职于横滨正金银行(现更名三菱东京UFJ银行)上海分行,1925年左右吴昌硕曾多次到该家银行办理业务,并结识横山先生,横山先生应是对王一亭与吴昌硕在日本有大帮助,且此时二日在日本艺术界也有厚声望,有意求之,故吴昌硕写此书赠之。
0485
吴昌硕(1844-1927)五月天热换葛衣
立轴 纸本设色
丁巳(1917年)作
120×64.5 cm. 约7.0平尺
RMB: 350,000-550,000
【说明】作品于2021年11月2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
0474
吴昌硕(1844-1927) 菜蔬图
立轴 纸本设色
77×40.5 cm. 约2.8平尺
【出版】《中国历代名家书画作品集·书画精品集粹》第143页,西泠印社,2005年出版
【说明】此作品于2021年11月2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在这幅《菜蔬图》中,画面单纯而设色分明,有着一任情性、淋漓挥写的快感,吴昌硕乐观而又隐晦的抒发了自己对于挫折人生的态度:画家将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白菜、萝卜描绘在一起,显示了对于清贫生活和高洁志向的甘于坚守。在画面中,白菜被刻画的烂漫无拘,硕大的叶子斑斓恣肆,分别用浓墨和彩墨加以晕染;一只洋红的小萝卜跃然纸上,被置于画面的最下方,既是画面物象的补充,使构图更加完美,又使得整幅画更加意味无穷,画面极富视觉张力,也奠定了这幅画的思想基调,有语云“花猪肉瘦每登盘,自笑酸寒不耐餐,可惜芜园残雪里,一畦肥菜野风干”,作者固守贫困的君子之志也就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了。这幅画的创作是画家与天地万物间心灵的交流,是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赞美。他体悟的是自我和整个民族在苦难时代里的生命本质,并由此展示了自身顽强的精神与生命特质,这种精神状态同样也可以从另一位海派大佬作家任伯年为吴昌硕画的《寒酸尉像》中看到,可见吴昌硕的精神面貌与自己的人格选择是一如既往的相印和。如同齐白石绘各种花鸟鱼虫和菜蔬一样,吴昌硕这种绘画题材既是自身志趣的写照,也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传统题材和技法提炼的结果,画家在追求优雅淡泊的情感精神和理想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于视觉形象的冲击力、色彩的装饰感、画面的形式感以及节奏感,崇尚简约、力度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对于这幅画来说,它蕴意深刻,给予了物象以人格化的性格特征,是这位画坛巨匠心灵的写照,此一艺术价值极高之作品且带有权威出版著录,愿识者得缘宝之。
0476
吴昌硕(1844-1927) 水仙幽石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916年作
137×34 cm. 约4.2平尺
【出版】《吴昌硕全集·绘画卷二》,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4-2018年,P335页
【说明】1.附日本原盒
2.江上琼山上款并旧藏。
吴昌硕画古柯水仙,加以诗赞,以赠东瀛友人,别有一番情意在其中。此作水仙和石之笔势均劲厉,直笔多,且气势雄强,足见缶翁线条功力异常深厚。本身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笔力敦厚老辣、纵横咨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此幅“水仙幽石图”为1916年吴昌硕七十三岁时为日本友人所画,多少带有书画切磋之意,缶翁也在此尽展其功力。江上琼山来中国,或是经过长尾甲等在沪友人介绍,认识了吴昌硕陆恢等人,才得结此墨缘。
出版物
梅、兰、石合称三益友,昌硕以画笔咏寒梅幽兰与顽石,各涵哲理,寓君子坚贞高雅之节操,益人心智,再三写之,聊以自喻,亦自写照也。其笔墨具浓厚金石气息,写此传统文人题材,领衔沪上艺坛。缶老得益多年铁笔之功,根底扎实,笔力遒劲,写来游刃有余,画中梅枝蟠曲,斜垂招展,修竹挺拔,疏朗多姿,奇石苍劲,古茂厚重。
此幅《岁寒三友图》为缶翁七十二岁高龄之时所作,此时的吴昌硕心胸豁达,作画似解禅意,绘梅兰如育儿孙,画境乃心境,无非解其心性也,故而驰笔纵横,挥洒自如。大写意的色墨将一树红梅绘就得张扬而格外有生命力,苍石便以篆书运笔补上,与书法题字一样,这是他的拿手骄傲,诗书画印俱全,不怕疏漏,用笔是如此的潇洒倜傥。极具金石味道的书法题文,以其铁划银钩般的行书题于画幅左上方,为此画的疏密布局衬托的恰到好处,落落大方。
0487
吴昌硕(1844-1927) 岁寒三友图
立轴 纸本设色
丙辰(1916年)作
149.5×77.5 cm. 约10.4平尺
【说明】1.作品于2021年11月2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2.萧退庵旧藏。
此幅笔墨劲爽老辣,设色浓艳沉着,吴昌硕敢于用色,反俗为雅,乃大师手段。更为突出的是这幅作品在构图上的疏密呼应,梅花树主干从右侧上方呈斜势伸出,吴昌硕喜欢表现老梅,将老梅的铮铮铁骨与清香欲放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强烈视觉效果,有一种唤春归来、挣破冬的牢笼的感觉。吴昌硕画梅少有全树,也非千枝万蕊,他总是把环境和气氛省略到不能再添置一笔,有如特写镜头,既细致,又逼真,得梅花之真性灵,简直是划金刻石的杰作。此帧岁寒三友,中段密枝繁叶,下幅幽兰茂密,画面主体构成三角的视觉感受,密与疏的交织让人一目了然,所谓红梅傲寒压枝,满目迎春,世人见之,当爱之极矣!此《岁寒三友图》既得君子之雅,复有吉祥庆瑞,雅俗可堪共赏。
0482
吴昌硕(1844-1927) 天竺水仙
立轴 纸本设色
甲辰(1904年)作
141×82 cm. 约10.4平尺
【说明】作品于2021年11月2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书到画时书亦画,画到书时画亦书。”这句诗贴切地展现了吴昌硕作为海派画坛代表性人物,吴昌硕兼具苍茫古厚的金石篆隶和恣意烂漫的艺术思想,以创造性的意象,改变了中国传统写意艺术的形式结构。诗意寓意美、跌宕构成美、金石古拙美和篆籀朴野美,形成吴昌硕“缶庐四美”。
画中天竺的枝干和叶子苍润烂漫,层次丰富,色墨交融。吴昌硕在用色方面雅好来自西洋绘画的西洋红,画中的天竺籽正是采用此颜料,深红古厚,不露火气,艳而不俗,洋溢着富丽、热烈,而又稳重典雅的趣味。水仙花叶的石绿色同样厚重而滋润,加之花朵中藤黄色花蕊的点缀,更加突出了画中水仙的高洁与亮丽。
0472
吴昌硕(1844-1927) 篆书石鼓文中堂
立轴 纸本水墨
庚申(1920年)作
120×51 cm. 约5.5平尺
【出版】《吴昌硕·王亭作品选》第111页,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出版,2016年出版。
【说明】此作品于2021年11月2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众所周知,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印学社团,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吴昌硕作为西泠印社的首位社长,在以金石篆刻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
吴昌硕的篆刻,引历代印风,亦对金石砖瓦等印刻类型有过借鉴,同时还将书法“笔意”融于其中。这种多重字法构造结合的形式,在精微变化中呈现出古朴拙美的气息。下刀时冲、切并举,时而带有披削之意,正如书法中的提按之变。且吴昌硕极为注重对印面边栏与残破的处理,使其古质之余更增苍茫之气。如此来看,吴昌硕被称为近现代印学的制高点,实在名不虚传。
出版物
金石书法是中国视觉美术独特的美感发现,其凝炼遒劲,貌拙气酣的气势令人折服。吴昌硕晚年将篆、隶、行、楷、草熔于一炉,同时汇入篆刻的 “金石气”,形成真力弥满、古趣横溢的金石书法,其恣肆老辣的笔墨达到孙过庭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地。
0475
吴昌硕(1844-1927) 石鼓文五言联
立轴 纸本水墨
甲寅(1914年)作
131×30.5 cm.×2 约3.6平尺(每幅)
【出版】《吴昌硕全集·书法卷》第279页,上海出版社,2018年出版
【说明】此作品于2021年11月2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出版物
吴昌硕在书法观念中注重气势,以气取胜,力追古拙。他广泛学习,入古出新,广参博涉及,终于达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吴昌硕真草篆隶各体皆能,熔碑学、帖学于一炉,其雄强书风直追三代、秦汉,一扫宋元以来的精巧、阴柔风格。吴昌硕很擅长集石鼓文书写楹联,传世作品中也以此类为多。而此联是为好友承良先生所书,笔力之精,可谓力可扛鼎,古今独步。
0477
吴昌硕(1844-1927) 篆书“怀德惟明”
镜芯 纸本水墨
1915年作
34×139 cm. 约4.3平尺
【出版】《月圆中秋情系中华·台湖镇第十届文化艺术节书画作品展》北京台湖书画院P39,2020.9。
【说明】此作品于2021年11月2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上款人简介】沈煦孙(1868-1942)民国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字成伯,一字师米,号虞山聋隐、里葛遗民,晚号师米老人。
在这幅作品中,“怀德唯明”四字的结体吸收秦篆特点,以纵取势,即在书写时将字形稍稍拉长,上部相对紧密,下部疏朗而垂笔向左右微微开张。同时字型之间稍有斜侧呼应,使得左右高低更参差险劲,内外疏密更富于变化。吴昌硕在用笔上浑朴厚重,饱满鼓荡,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起,或轻顿缓提,尽显遒劲老辣。用墨上则以浓湿为主。饱墨铺毫,中锋下笔,若背阳光照射,正中间可见黑线一道,黑线周围尽是淡墨。如此一来,笔笔肉丰见骨,如绵裹铁。行至墨尽笔枯,飞白顿出,更添苍莽朴拙之趣。款识以行草书写而成。不难看出,吴昌硕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影响,倚重笔锋,行转果断遒劲,不强调章法的疏密聚散,而以方折顿挫的笔法一气呵成。虽占尺幅不大,字里行间却气充力足,纵逸放达,且因墨色燥润相宜,颇显沈雄端庄。可以说,不论正文还是款识,都是吴氏“金石书法”的重要表现。
出版物
精品预览
傅抱石(1904-1965) 红衣仕女图
立轴 纸本设色
丙戌(1946年)作
130×45 cm. 约5.3平尺
出 版:《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傅抱石》第3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说 明:此作于2010年经傅抱石之女傅益瑶认定为真迹
《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萃·傅抱石》
0518
傅抱石(1904-1965) 策杖观瀑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癸未(1943年)作
76×49 cm. 约3.4平尺
RMB: 2,000,000-3,800,000
说明:香港佳士得2016秋拍1232号拍品。
蓝瑛据《明画录》卷五称:“蓝瑛,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钱塘人。画山水,初年秀润,摹唐宋元诸家,笔笔入古,而于子久究心尤力。”关于蓝瑛学习古人的说法,以唐宋元诸家为主,同时得力于黄公望,史料中有明确的论述,而此轴《溪山行旅图》虽题为范华原《溪山行旅图》,但是仔细观之,与范宽的画法大相径庭,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托古改制手法。范宽的画法密实、厚重、压抑,有威慑感和对自然的敬畏感。而此蓝瑛《溪山行旅图》明显是抒情、和缓、人文的,同时也是具有自然主义的。如《仿范宽溪山行旅图》《仿赵雍溪山听泉图》这类作品,是蓝瑛最典型的风格之一(除了学张僧繇没骨重彩一路外),此种画法最能代表蓝瑛在山水画的成就,也即艺术的典型性。
1415
蓝瑛(1585-1664) 溪山行旅图
LAN YING LANDSCAPE
立轴 纸本设色
179.5×74.5 cm. 约12.0平尺
RMB: 750,000-1,500,000
【说明】袁保恒、胡佩衡旧藏
此轴描写冬季雪景,在荒寒萧疏之中带有几分明显的雅俗共赏的特征,如用朱膘点染的红叶,红叶外留白处表现积雪压枯树的质感,而夹杂在山坳之间的界画,也用朱膘染出,都具有设色古雅的特征;在瀑布的锤炼上,具有明代人程式化的特点,雪景用较为常见的借地为雪、烘云托月的留白手法,先皴山石的阴面,而阳面留白,再在阴面用淡水墨加以烘染,之后在背景刷出大片的淡水墨,以表现阴云惨淡冬景的肃杀之感。策蹇骑驴过桥溪的老者,以及奚官的缩手缩脚,都在为我们点明主题。
从构图经营来看,此轴为往日所常见的主峰高耸,山麓回环萦绕之势,具有北宋山水画的大幅堂堂正正的气象。《明画录》还称蓝瑛“晚境笔益苍劲,人物写生并佳,兰石尤绝。寿八十余。”晚年的蓝瑛画笔与人品达到了人画合一的地步,写生、人物、兰竹皆尽其妙,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寿八十余,这与董其昌形容沈周、文徵明、文嘉诸人的长寿是“烟云供养”的观念如出一辙。
1411
恽寿平(1633-1690) 仿宋元诸家设色山水十二开巨册
册页 绢本设色
47×33.5 cm.×12 约1.4平尺 (每幅)
RMB: 800,000-1,200,000
【说明】余绍宋旧藏。
1410
查士标(1615-1698) 仿董源春山图
立轴 纸本水墨
116×53 cm. 约5.5平尺
RMB: 650,000-1,200,000
【说明】【“士标私印”、“查二瞻”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查士标》37、43印,652页】相符。
【展览】“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4年3月27日-6月6日。
【出版】1.《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S19-26,东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第31页,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4年出版
【藏家简介】1.招曙东(1900-1995),广东人,定居香港。香港“敏求精舍”成员,室名“听松书屋”。著名收藏家。
2.曾绍杰(1910-1988),别署绍公、绍翁,又号万石君,万石堂,湖南湘乡人,精篆刻。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及华冈艺术研究所教授。
此轴构图为深远与平远的结合,分为前中后三个层次,前景四株树或为松树、或用横笔混点点出,或用芥子叶加以区分,或用垂藤点尖笔划出,显示出了査士标在绘画技法上的多面性,此图虽题为学董源一路,但更多体现了倪瓒绘画的特点,在山石皴法上用笔明显带有倪瓒折带皴的影子,在远景山峦处以董源披麻皴写出,画史称査士标“画用笔不多,惜墨如金,风神懒散,气韵荒寒,逸品也”。在明清画史著录品藻中,逸品最终确立了要高于神品的地位,也即文人画品评的最高标准,故而在清人的眼里,査士标的绘画显然是逸品的代表者。
此图在中景山头上缥缈的云烟下用米家皴法点出树叶,溪水一波三折,显示了査士标在技法与构图上的成熟,同时也成为山水画中某种符号的存在。此轴前景处的茅屋与桥梁、高士俨然又是文人绘画中的标志性符号,点明了此轴为访友类的题材。
1412
朱朗(明) 云山寻幽图卷
手卷 绢本设色
嘉靖壬辰(1532年)作
引首:38.5×94cm. 约3.3平尺;
画心:38.5×325cm. 约11.3平尺;
题跋:38.5×110cm. 约3.8平尺
RMB: 500,000-800,000
【说明】李春芳、徐小圃递藏。
【藏家简介】1.李春芳(1511-1584),字子实,号石麓。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祖籍句容。明朝名臣。著有《贻安堂集》十卷。
2.徐小圃(1887-1959),名放,上海宝山人。历任上海国医公会监察委员,新中国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中国医学院董事长,神州医学总会副会长等职。近代收藏家。
1413
弘仁(1610-1664) 静谷寒烟图
册页 纸本水墨
22×16.8 cm.×12 约0.3平尺(每幅)
RMB: 1,200,000-2,200,000
【著录】1.《麓云楼书画记》第三十八页;
2.《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十八页
【说明】1.汪士元、戴植、张重威递藏。
2.【“芝农收藏”、“芝农心赏”、“戴氏芝农藏书画印”、“芝道人”、“芝农家藏”、“听鹂馆收藏书画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第1545页,戴植第1、9、19、25、27、42方印】相符;【麓云楼书画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第485页,汪士元第18方印】相符。
1418
文徵明(1470-1559) 行书七言诗
镜芯 纸本水墨
142×66 cm. 约8.4平尺
RMB: 450,000-750,000
1419
文徵明(1470-1559) 云林烟瀑图
立轴 绢本设色
175×103.5 cm. 约16.3平尺
RMB: 1,200,000-2,200,000
【著录】1.《历代著录画目正续编》第27页;
2.《味水轩日记》第404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3.《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第1200页,
【说明】1.日本回流。
2.【“文征明印”、“歌斯楼”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第179页,文征明第124、127方印】相符。
1403
曾国藩(1811-1872) 楷书“虚静堂”
镜芯 纸本水墨
33×84 cm. 约2.5平尺
RMB: 200,000-300,000
【说明】1.附书画鉴定家章津才先生鉴定证书。
2.【“曾国藩印”、“涤生”与《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P938页】相符。
1406
金农(1687-1763) 墨梅图
立轴 纸本水墨
1761年作
116×41 cm. 约4.3平尺
RMB: 250,000-350,000
【出版】《扬州画派精品集》第5页,广陵书社,2013年出版,书画鉴定家萧平为此书题序言。
0516
林风眠(1900-1991) 水乡
镜芯 纸本设色
67×67 cm. 约4平尺
RMB: 600,000-800,000)
【说明】1.原藏家吕蒙得自作者本人。
2.附林风眠致吕蒙、黄准夫妇信札(复印件)及黄准与作品
0518
傅抱石(1904-1965) 策杖观瀑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癸未(1943年)作
76×49 cm. 约3.4平尺
RMB: 2,000,000-3,800,000
【说明】香港佳士得2016秋拍1232号拍品。
0529
齐白石(1864-1957) 和平鸽雁来红
立轴 纸本设色
103.5×32.5 cm. 约3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说明】1.0528、0529号同为梁劲予旧藏。
2.此件作品已收入《20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卷》(待
出版)
0509
钱松喦(1899-1985) 延安颂
镜芯 纸本设色
44×55 cm. 约2.2平尺
RMB: 300,000-500,000
【出版】《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百年历程绘画精品集》第28页,文物出版社,2019年。
【展览】1.“江山如此多娇特展”,国家会议中心,2019年5月。
2.“丹青不忘初心精品绘画展”,台湖书画院,2019年10月。
0501
康有为(1858-1927) 为康同环作行书“破烦入佛”
镜芯 纸本水墨
37.5×108.5 cm. 约3.7平尺
RMB: 50,000-80,000
【说明】康同环旧藏。
【出版】《百年翰迹》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
0502
康有为(1858-1927) 行书“为康同薇书七言巨联”
镜芯 纸本水墨
363×71 cm.×2 约23.2平尺 (每幅
【出版】《百年翰迹》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
【说明】此联原为民国时期龙山寺大门木匾楹联,拍品附民国时龙山寺照片。
【上款人简介】康同薇,字文僴,号薇君。康同薇是康有为和第一任妻子张云珠的大女儿。1899年,康同薇与父亲康有为的弟子麦仲华在香港结婚。康同薇倡导重视中国女子教育,倡导重视中国女子教育,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批女记者之一。《女学报》宣传变法维新,大力提倡女学,争取女权等,还辅助教学内容,以女性解放为主旨。
0504
弘一(1880-1942) 行书“泥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句”
镜芯 泥金水墨
56×26 cm. 约1.3平尺
RMB: 350,000-750,000
【说明】此作为福建泉州地区藏家家藏,首次在市场上露面。
2208
元 龙泉青釉涩胎座龛
来 源:香港佳士得2012秋季拍卖会(二)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lot2285
参 阅:西泠印社2016春季拍卖会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Lot1673 元 龙泉观音佛龛成交价RMB 2,185,000
H:23.5cm
RMB: 250,000-350,000
2209
明 白釉菊瓣洗
参 阅:香港佳士得2014.5.28 漱玉供菊—宋代艺术精品 Lot3214
备 注:附古陶瓷热释光年代检测报告
D:21.3cm
RMB: 120,000-200,000
2211
明正统 青花高土图梅瓶
来 源: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挹古芳——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Lot6234
参 阅:华艺国际拍卖 2013年冬季拍卖会 古董珍玩—瓷器 玉器 工艺品lot1320 明正统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成交价RMB: 402,500
H:36cm
RMB: 120,000-180,000
2223
清乾隆 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
H:26cm
RMB: 250,000-320,000
2248
清康熙 董沧门刊田黄薄意方章
3cm×2.6cm×5.7cm;重约94.7克
RMB: 250,000-280,000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