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现场 | 出光华记:袁运甫艺术教育思想暨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

2023-11-02 23:3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0e21e478123051b75f3ebdc15e4769f.jpg

2023年11月1日,“出光华记:袁运甫艺术教育思想暨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张敢,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包豪斯研究院院长、展览学术主持杭间,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张晓凌,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艺术家代表袁加先后致辞。开幕式上,杜鹏飞为艺术家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龙门印象》《马记综合材料 1 号》《百草园一狗尾巴草(5)》《气》等八件绘画作品。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社会观众等出席了开幕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634645d9309c77721c5d6942f5e489e.jpg

开幕式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18a3ab20e787fcd38f6f12c2d771d2a.jpg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辞

“新时期以来,清华美院设计专业在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当年袁运甫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创新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这种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精诚合作,为学校和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美育资源,既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也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希望艺术博物馆和美术学院加强协作,推出更多高水平展览,共同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赓续历史文脉,书写当代华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25d5ba06956bc888f472fd1c326d6fc.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致辞

“今天参展的艺术家都是从光华路的工艺美院走出来的,都有各自的方向和对社会变革的认知,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是工艺美院优良传统和文脉的体现。工艺美院并入清华后,为纪念工艺美院,清华美院门口这条路也被命名为‘光华路’。希望更多从光华路走出的艺术家可以像今天这四位一样回到这条光华路,展示好的作品,引领、启发在读学生,让他们沿着光华路走得更好、更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1b7a42a5f0db848edd5682f7688a1a4.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张敢致辞

“大家可能会把‘出光华记’与‘出埃及记’联系到一起,但后者是逃离,前者却是超越,背后的力量恰恰来自于袁先生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态度和有容乃大的胸襟。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都超越了原来的专业局限,走向了更宽广的领域。探索新艺术是袁先生当年的愿望,展览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今的艺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他们要具备何种素质?相信袁先生的‘大美术观’会带给我们启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bc84e4290be7d6406de4f9193e8c8b4.jpg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包豪斯研究院院长、展览学术主持杭间致辞

“随着时间过去,我们越发确定老一代工艺美院教育家是希望通过艺术改变社会、推动历史进步的,袁先生就是循着这样的传承,引领我们这一代学生在艺术上进行自由的探索,怀着改进社会的抱负去创作。离开母校时间越长,对母校老先生们的艺术思想体会越深,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风格,希望能通过更多今天这样的展览使工艺美院的思想脉络被更多地了解、发掘,不断达到艺术的新高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87841a360f38c928fa96ccae004ecd2.jpg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张晓凌致辞

“当其他学校还沉浸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时,工艺美院的学生已开始尝试装置艺术等多种形态的创造,这是工艺美院开放性的体现,也有袁先生‘大美术观’的影响。今天这四位艺术家的创作都或多或少与‘大美术观’有内在联系,从四位身上我感受到工艺美院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希望年轻艺术家们在这样的引导下可以有所领悟,思考自己艺术道路的走向,创造出中国人的优秀当代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04af0127206cba6c4b8bb98d984e210.jpg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致辞

“艺术博物馆特别举办袁运甫先生与他学生的联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袁先生最好的怀念。袁先生是我院承前启后的艺术家和学术灵魂,一生高举装饰艺术旗帜,倡导形式美、大美术和艺术的第三条路。今天展出的四位艺术家深受袁运甫和老工艺美院艺术思想的熏陶,是面向永恒的文化精神所养育的一代新人,他们的作品展现体现了他们艺术的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我们为他们鼓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6e03b4fcfbfb2da702b040172f01c39.jpg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

“我想补充一点:今天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庆日,选择在今天开幕不是偶然,是对中央工艺美院学术传统的致敬。今年时逢袁运甫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同时也是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四位艺术家入学四十周年,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都是促成本次展览不可忽视的因素。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特别感谢四位艺术家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青睐和慷慨捐赠,感谢你们!也期待更多优秀艺术家支持和帮助我们,不断推出更多优秀的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c37494b91ef0f639fbf4aca4001e93b.jpg

艺术家代表袁加致辞

“母校对我而言是十分温暖的地方。我今天还有一个身份是袁运甫先生的儿子,这个展览令我非常感动,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六年,大家没有忘记他。我想这不仅是因为父亲对教学的贡献,还因为他非常爱学生、爱学校,举办这个展览也是一种爱的传递。展览不仅是我们四个人对母校进行的汇报,也是对老一代艺术家的再次研究、发掘和理解。我在此对今天所有光临展览的嘉宾表示衷心感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ff11bbfa5db69fbfb982fed84db5a93.jpg

杜鹏飞为艺术家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颁发捐赠证书并合影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院校,开创并书写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史的重要篇章。1999年底并入清华之后,重整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了铭记“光华路”的历史,清华大学将穿越美术学院的大路冠名为“光华路”,以昭示“中工不朽,光华永存”。袁运甫先生是“中央工艺”甫创时期的第一批教师,为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9b2989febf0438a3e7276bc51ecc919.jpg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开幕式

今年时逢袁运甫先生诞辰90周年,又恰逢1983年入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四位艺术家——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入学40周年,他们在大学时代曾亲炙袁先生教诲,现在已经走出了各自的艺术道路,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彰显了以袁运甫先生为代表的“大美术”观,以及“中央工艺”的育人理念与教育成就。由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出光华记:袁运甫艺术教育思想暨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作品展”,回望袁运甫先生及其学生的艺术风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35ce6b315cc3af46a71abc214942812.jpg

开幕式嘉宾合影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29日。

— 于会见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dd2b816dd57ef11c15a0469a7dd7264.jpg

于会见,1962年生于河南偃师。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艺系装饰绘画专业。现任河南省美术馆馆长、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30a3de8bf5aea0d703527c8d960abb4.jpg

《远行》 于会见

布面油画 180cm×120cm 2011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于会见多年来以布面油画、纸本水墨、纸本水彩等媒介进行创作研究与多元表达,他以鸟、树、塔等视觉符号为载体持续进行类似词汇学的训练,从而对作品中的寓言意义进行强化和升华,蕴含着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解读,展现了他对民族、对土地的热爱和感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2d3222916e3a7b955d582148f6de953.jpg

《为大地输液》 于会见

布面油画 200cm×380cm 201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9dd451bf6042cb5bb93a879019ae0d8.jpg

《龙门印象》组画其一 于会见

布面油画 80cm×50cm 2021年

伴随着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的不断发展,于会见坚持自我完善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其作品流露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人与大地命运的关注、思索和追问。

— 马  泉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592639011e540c09ce2c4c034213620.jpg

马泉,1962年生于陕西西安。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679c04b04b9b632df82f9796a245b6a.jpg

《冬》 马泉

纸本丙烯 30cm×30cm 1987年

马泉长期致力于探索媒介与叙事的可能性,探寻自然时空中生命个体的自我超越状态,探究宏观场域与微观物体的共存关系。他试图将艺术和人文、哲学、自然科学进行跨越整合,形成全新的结构性语言系统和艺术性表征样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deb225cf2027f05fcae89bb6ca764ae.png

《沙漠之子》影像截图 马泉  影像 02'50''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578c98fb33ee2ca78a7b795aea0aae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617beb921d4f878c8a60e8c48728ea0.jpg

《“態”系列》4号、11号  马泉

布面油画 200cm×200cm×2 2023年

近十年来,马泉陆续使用水墨、装置、影像、音乐、版画、油画等混合艺术媒介进行实验性创作,力图打破艺术与科学的壁垒,超越视觉的固有界限。 

— 张大力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533c87e1e6fb2938699be34af6eb602.jpg

张大力,1963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1989年移居意大利,1995年回国,现生活于北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ac2ac9eeb7c18fddd57a949bd4ffc32.jpg

《废墟 No.21》 张大力

工业石蜡塑料 281cm×110cm×100cm 2022年

张大力的公共艺术始终围绕并介入中国的社会现实,其独有的敏感也始终与社会生活的脉动保持同步。从最初的“实验水墨”到“城市涂鸦”,再到之后的“历史影像”,直至现今的“古法晒蓝”,艺术家凭借油画、雕塑、摄影、装置、行为和文献等多种媒介展开对民生的热切关注和对时弊的激烈批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03afde80003f87298753539363ab369.jpg

《人间》 张大力

宣纸油画 74.5cm×54cm 1986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9781cbeb2215484da094a0f8fa6eece.png

《影子(54)》张大力

纯棉布蓝晒 120cm×175cm 2023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艺术家创造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富于实验性质的公共艺术作品,但却从未陷入观念的藩篱,对于形式的执着追求则愈发鲜明的阐释着“过去与未来”“恒常与变化”“身体与灵魂”“感悟与表达”“存在与权利”“现实与极端”等深刻主题。

— 袁  加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4c2ece5d6d8da319b149dffdb70e75e.jpg

袁加,1963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艺系装饰绘画专业。现任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fbcc5825531729a5ad4811ea217142c.jpg

《镜子上的雨伞和闹钟》 袁加

布面油画 40cm×60cm 1982年

袁加的绘画是他艺术之路的真实记录。在他看来,艺术就是真实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他受到家庭的熏陶、学院的教育,以及在西方的长期研学,形成了不拘于特定形式和主题、随性自由的艺术表达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c51f524a1bc7998ea2cbf2c5394a030.jpg

《气》 袁加

布面油画 160cm×210cm 2019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73793c4a6026ecd1f26d6dd2be0c184.jpg

《怀河7号》 袁加

布面油画 200cm×160cm 2022年

袁加的绘画是宣泄个人视觉认知的自由表达,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北京、上海、青岛、广州、莱克桑德、波士顿、芝加哥、纽约、西雅图和迈阿密等。袁加亦是一位公共艺术家及艺术策展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68bc03d0a54a31e2e507da2883a37c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b66599e6a5d200c6d6681e8c08d884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42b551c63afc939e0161395e6d6087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43564f734ff3d58b7a272d112af7cc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c0d9fea200e438ac9a57a8ca5b3030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44d89c8466b538f4316d4b6339a25d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3e0c41d2b33cca874b1075ccff68e5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2dc5e540051ec6918adda907052c46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40cec0fdf4baa94f6ea39a05d694a1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b287d19027325cc6555240b0a4e49b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c37e4463cf7ea5a453d6f7b5887d7e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93146f5762c77de4cce3f04feb7d14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9a1cd39ec265f58537cfdf39830390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fb29bc3bf575e006a3225cc11162c0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184b900e828320c35221867cc1e296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d57b6e6efca0689e467e2dc757601c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94777c49007411ab4d2259b11a66a0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e351162309a438de3bafc58b2e73b2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9d573854299364dec4be74f82b5d5b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fe2a99182271bee215809ae7e0f9ea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5b5e5fae63433946df59a46f51319c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3d9fb2f995f65fa6ec2232e4f87181c.jpg

展览现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