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现场
2024年7月23日至8月6日,“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南京站)”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画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承办。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是陈辉教授江苏巡展的第四站。展览分为五个艺术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故土家园”;第二个板块是“物照光华”;第三个板块是“山川异域”;第四个板块是“恒古天地”;第五个板块是“静之物语”。展览集中展出了陈辉教授近年来创作的艺术作品共112件,这些作品大部分是陈辉教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执教40余年过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反映了其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追求与精神理想,展现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精神意蕴与内涵。
展览现场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南京站)”学术研讨会也在此期间圆满召开。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主持。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来自南京的张凌浩、陆庆龙、赵震、栾剑、潘永斯、袁传慈、陆霄虹、刘粟、卢韵至、何开炼;来自北京的有杨冬江、董书兵、叶健、陈洛奇、刘利平、何先球、王墉、滕腾;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刘会营、崔朝阳、田希军、陈雨晴、郝国馨、陈光、丁涵、张正中、郭睿、芮电卫、李楚智、李雪梅等,大家对陈辉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学术影响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展览研讨会现场
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 张凌浩
张凌浩(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表示,陈辉的水墨画展非常震撼,作品的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及个人感受时,张凌浩提到了水墨语言与水彩之间关系,并围绕这一点分享了两点体会:
第一,水墨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并非中国画所独有。陈辉的作品融合了西方意象,既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又有西方的艺术元素。他的画作与传统水墨画有所不同,传统水墨画倾向于写意,通过意境来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陈辉的作品则巧妙的运用了光影,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东方特色,具有中西交融的美。他的创作打破了水墨与国画等同的传统观念,证明水墨可以作为一种更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段,适用于多种艺术形式。
第二,陈辉的画作中具有水彩的感觉。他的作品在表达写意、光影和物体等方面,有一些独特的艺术特色。光影的表达在陈辉的作品中尤为突出,他能够精确的控制水墨语言,给观者带来新的震撼和启发。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陆庆龙
陆庆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不仅参加了陈辉江苏巡展的第一站——盐城站,也参加此次南京站的展览。陆庆龙表示,陈辉的作品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示,都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他认为,陈辉是一个纯粹的画家。陈辉的画中西结合,将水彩的技法融入到水墨画中。中国画博大精深,要在这样深厚的传统基础上发展,往往更为困难,传统带来的负担和包袱较重,使得每一步的前进都显得不易。多年来,艺术界一直在强调中西结合、融会贯通,尝试将西方的元素融入中国画中,但实际做起来非常困难。
陆庆龙提到,目前大的趋势是融合,以及绘画边界的拓宽。拓展到什么程度?边界在哪?引发了专家们的讨论。不仅水彩和油画在发展和拓宽自己的边界,漆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也在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把握艺术的边界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陆庆龙认为,陈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画作既是中国画,又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但他巧妙地融入了光影和现代构成的元素,使作品呈现出新颖且与传统不同的风貌。
陈辉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形式和语言清晰地展现了中西融合的特点。他将水墨画的传统与光影、构成感融合,同时保持了边界的清晰,使得观者在欣赏时不会有争议,仍然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代感。陈辉作品不仅给青年艺术家们带来了启示,也展示了如何在守正的同时进行创新,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叶健
叶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从创作角度,对陈辉的艺术语言探索进行了解读。他谈到,陈辉在清华执教四十余年,是清华美院承上启下,承启老工艺美院艺术传统不可或缺的代表性艺术家。他致力于水墨画的延展,不拘一格,精研传统,推陈出新,不论在艺术实践、艺术教育、学术探索等领域,均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与社会影响力。在艺术上,陈辉保持高度,在生活中与社会保持距离。他的成功与生俱来的天赋、精研刻苦努力兼有。
陈辉从两个方向来思考艺术,一方面,是以现代手段追求古典意境;另一方面,以传统笔墨来表达现代艺术。他依靠对黑色的敏感和研究的深度,对画面中每一块墨韵的处理都令人叹为观止。他追求每一块黑色的属性、质地、厚度、饱满感、透明度以及每一块黑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形成的墨色组合在一起所呈现的质地是不言而喻。
陈辉的画面带有抽象性与偶然性,把原本具象的形体融在了抽象的语言之中。时光荏苒,沧桑尽在其中,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绘画性,也扩大了表现力。他是有意识的在思考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契合与关照,局部与整体的迷局就像抽象与具象之间肆意的转化,由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空间理念与维度。
他对水墨画本体中的主客体的把握亦很精到,既有控制又有感应,挥洒自如。他将传统与西方的艺术选择性的融合贯通,其中既包括水墨自身的材质美感,同时依据自身的修养与感悟,运用创造性思维把具有美感的因素结合,选择合理的语言形式,彰显出芙蓉出水般气韵生动的异常空间,表达现实的精神状况。
陈辉的画气概很大,与传统的关系直接而紧密,精妙的笔法不可忽视。他潜心研究当代水墨的表现语言,许多被传统忽略的技法会毫无禁忌的使用。笔、墨、水与速度的完美结合,带来了许多纵横交错、意想不到的效果。与城市化的语言相比,生动而自然,无迹可寻,增添了许多偶然性与不可控性,增加了随机发挥的成分,填补了许多传统技法无法达到的质感与基本表现。为拓展水墨画语言的表现力与表现手段,丰富当代水墨的笔法形式和表现领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叶健认为,真正的技法是超越制作,把好的技术藏在了更为开放的表达方式中,其精神气质却更加易于画外。陈辉拿到了文化传统中的真精神,他的画并不是一个真实空间的再现,而是将其视为中国文化情境的载体和意象。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馆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赵震
赵震(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馆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表示,陈辉的画作给观者留下了浑厚华滋的印象,其作品中既有北方高山大水的雄浑气势,又有江南水墨淋漓的细腻韵味。作为新一代的美术工作者,如何在先辈巨人的肩膀上迈出更进一步,陈辉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标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西艺术的融合。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 栾剑
栾剑(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表示,从陈辉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承古今、融中外的个人观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了创新的精神。这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是陈辉艺术创作的核心。无论是在黑白对比的巧妙运用、题材的精心选择,还是在形式的灵活运用以及材料的综合运用上,陈辉都展现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能力,为当代尤其是年轻画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启发。
在光、形、水、墨、色等元素的运用上,陈辉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他的画面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和代表性,具有大气象,形式多样,呈现的画面效果极具震撼力。
此外,陈辉的作品中还融入了西方的艺术观念和理念。栾剑认为这是中国画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陈辉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江苏省文联四级调研员 潘永斯
潘永斯(江苏省文联四级调研员)认为,陈辉的作品打破了中国画的传统模式,同时又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陈辉的作品给观者带来了极美的观影体验,作品的通透性完美展现了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此外,作品中的光与影、黑与白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观众却能感受到色彩的丰富性,尤其是对光的深刻感受。
潘永斯进一步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光接触,尤其是当光遇到水和雾时,自然中那些神奇的瞬间就会显现出来。陈辉的作品带给观者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美,更是有与无、实与虚的大美,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
江苏省文联四级调研员 袁传慈
袁传慈(江苏省文联四级调研员)认为,近现代中国画家在面对传统与创新的问题时,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例子。陈辉通过运用多种技法和题材,成功地将它们统一在丰富的水墨意境之中。
中国画的意境讲究气韵生动,意境被视为中国画创作的灵魂。陈辉不仅把握了这一灵魂,还加入了当代视觉艺术的全新表达。为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及江苏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陆霄虹
陆霄虹(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的大学同学是陈辉的硕士研究生,曾与她分享了陈辉的教学理念。陈辉在教学中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使得他的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上展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陆霄虹还谈到了观看此次展览后的一些个人的感受,她认为,陈辉的作品有一种沉稳的气质,这种沉稳是成熟艺术家重要特质之一。这种气质使得整个展览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张力,并且足以支撑起大型场馆的展览。
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刘粟
刘粟(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在谈论个人见解时提到了陈辉对绘画作品的要求,强调作品应具有宏大的气象和格局。刘粟认为,绘画不仅仅是模仿自然,“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的事物和形态通过艺术家的内心体验和感悟表达出来,不仅要反映出艺术家个人的视角和思考,而且还要阐释和传达一种深层次的思想和精神境界。陈辉的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启迪。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 卢韵至
卢韵至(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表示,陈辉在艺术创作上没有局限于中国画,他打破了中国画的界限,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之上,拓展了语言范式。在技法上,采用了冲、刷等,并融入了其他介质,这些创新对青年创作者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卢韵至谈到,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通常注重线条和古法用笔,以及点、线、面的穿插。在陈辉的作品中,不仅保留了这些传统元素,还加入了三维和光影,极大地拓展了青年创作者的艺术视野。她认为,陈辉的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非常适合走出国门。他的作品蕴含中国哲学,不仅中国人易于理解,同时也能被世界各国人所理解和欣赏。当陈辉的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时,不仅能吸引全球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的目光,还可能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以及对中国文化神秘感的探索欲望。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拙艺堂书画院院长,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何开炼
何开炼(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拙艺堂书画院院长,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虽然专攻书法,但在陈辉的指导下,他的学习之路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帮助,特别是在参与水墨实验课程期间。何开炼深受陈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的影响,陈辉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创作激情也深深感染并激励着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董书兵
董书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在评价陈辉时首先指出,英雄不问出处,陈辉虽非国画专业出身,而是专攻陶瓷,但在中国陶瓷领域,绘画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陈辉多年来的耕耘,正是因为他的多元背景,塑造了其目前的成就和作品的独特性。他的作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延续和发展。
董书兵接着提到,工艺美院所学的知识内容与传统美术学院不同,除了基础训练外,还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训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这些综合知识有助于塑造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工艺美院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和生长的环境。
他还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陈辉树立了勤奋的典范,表明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汗水的浇灌,艺术才能更加壮硕。
董书兵之前也看过许多陈辉的作品,但这次有机会全面地欣赏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他认为陈辉是沿着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脉络做出了一小步的推进,把光引入到画面中,这种引入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生活体验和感悟,并通过水墨的方式呈现。
董书兵认为,一件好的作品不应过分计较技法或工具。在阅读陈辉的画作时,观者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心中的广阔,同时也能体会到细腻情感和深邃内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张敢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表示,陈辉的展览常看常新,不同的展示空间会带来了不同的观赏效果。在江苏省现代艺术馆,丰富的自然光线与地面上的斑驳光影相呼应,与画面中的光影形成了一种互动。这种自然光让画面显得特别通透,层次清晰,呈现出了以往展览中未曾感受到的效果。这种体验证明了陈辉在创作时融入了细腻的元素,而展示空间的特性可能会影响这些元素的呈现,这次的展览确实让观者眼前一亮。
陈辉的创作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探索。他的作品没有题诗或大量文字,而是通过画面本身传达诗意。他的画作虽不题诗,但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诗意。在创作时,最重要的是考虑作品完成后所要传达的意义。中国的诗歌和绘画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是因为它们虽然使用简单的材料,却能营造出深远的意境。陈辉在继承中国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并未局限于此,而是进行了创新和突破,这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陈辉在材料的使用上也进行了探索,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最为关键的是陈辉在造境方面的探索,意境能够显示出艺术家的修养,每一幅作品都能感受到他是在营造他心目中的理想、精神以及对世界看法和理解。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清华的文化传统,而且作为一位教师,陈辉的为人和学术风范对后来的学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陈辉致答谢词
陈辉对所有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表示,艺术家的艺术积累和生命阅历是在不断变化的,希望自己的作品不要形成一种模式和格式,不同阶段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取向和面貌。
他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支撑的基点上,承载着完美的意境。中国画传统上讲究文人墨客的笔墨情趣,注重每一笔一墨的精妙,但在整体的视觉冲击力上,可能在展览中缺乏一定的视觉扩张力。他追求的是在保持传统绘画精致细腻的同时,也能够具有强烈的第一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目光,使他们去观赏作品,并在走近后能够发现更多细微之处。
与会专家合影
艺术家介绍: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展览馆协会展示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南京站)
总策划:覃川
总策展人:马赛
学术主持:张敢 文中言
执行策展人:何先球 刘利平 周霞 陈博贤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中国画学会 北京美术家协会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雅昌文化集团
承办单位: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 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媒体支持: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美术报 雅昌艺术网 文化视界网
媒体宣传:金鑫 何先球
视觉设计:张清溪
展览协调:刘娟凤 蒋勤丰 何开炼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3日—8月6日
展览地点:江苏省现代美术馆1号展厅
部分作品展示:
《皖南冬境》 纸本设色 69cm×139cm 2015年
《春秋眷故人》 纸本水墨 69cm×139cm 2016 年
《皖南月色》纸本设色 69cm×139cm 2017年
《故城春秋》 纸本水墨 69cm×139cm 2017年
《物照光华系列》 纸本水墨 69cm×23cm×6 2018年
《帝都遗韵》 纸本水墨 200cm×160cm 2020年
《堂前故影》 纸本水墨 200cm×160cm 2021年
作者:王丽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