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靳之林绘画艺术历程(五)

  1950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原艺专的音乐系迁往天津成立了天津音乐学院。1951年美术科改为绘画系,冯法祀任系主任。绘画系中又先后成立了油画系、彩墨系和版画系。靳之林是留校的青年教员,作为秘书参与了彩墨系、油画系和版画系的创建。1955年,靳之林和董希文下乡到饶阳五公村,董希文邀请靳之林帮助筹建董希文工作室。1956年,油画系成立“董希文工作室”,靳之林受邀做董希文先生的助教。

老油漆工 北京 1955 100x75cm 布面油画

农村生产合作社妇女间棉苗 1956河北饶阳五公村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 80x48cm 布面油画

  董希文先生一直提倡油画的民族化,画面中有中国气派。靳之林做董希文工作室助教之初,曾问董先生:“我的画里不常用线,不是您要求的风格,你为什么选我做您工作室的助教?”董希文说:“你的画用线是线,没有线也是线,因为你注重外轮廓。”

  董希文工作室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油画民族化”和“在民族化基础上的百花齐放”,这对靳之林的影响很大。他至今任保留着董希文工作室成立后摆出的第一张写生作业《老油漆工》。董希文先生主张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把学生作为艺术家来培养,画素描要“简练概括,提炼取舍”,与留苏回来的“苏联学派”提倡的“全因素”素描,画长期作业的意见相左。

打机井 1956河北饶阳五公村 40.5x53 木板油画 中国美术馆收藏

五公村房东的女孩 1956河北饶阳五公村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 40.5x53.5cm 木板油画

打谷场上的托儿互助组 1957北京京郊红星集体农庄 52x40.4cm 纸板油画

  靳之林与董希文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董希文先生常说“中国的油画要有中华民族的血液”。民族的血液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民间文化信仰的民族文化群体中。他们一起带学生下乡,靳之林画《农村生产合作社妇女间棉苗》时,董希文也画了一幅,董希文是用中国画画的毛笔画棉苗,表现棉苗棉叶的走向,很精神。靳之林从此也开始用毛笔画油画,那次下乡靳之林还画了一幅画叫《打机井》,机井架就是用毛笔表现的,效果很好。

1958年的冬天之一——大炼钢铁中的土法炼焦炉 1958黑金石景山 53x29.5cm 木板油画

  董希文先生还强调艺术作品要表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他和靳之林带学生去耿长锁合作社考察,先去打前站的靳之林在董先生和学生来了后,陪董希文在村庄里走了一圈,给他介绍这个全国最先进的农业合作社,最后董先生指着门口一片大葱花说:“我对这片大葱感兴趣!”靳之林问:“为什么呢?”

  ——“生命力!”

  这是董先生的回答,靳之林常说“生命力”代表了董希文整个艺术语言的思想性,董先生在生命最后几年的艺术语言正是凤凰涅槃般的生命情感的发挥。

1958年冬天之二 1958河北黎昌 70x19cm 布面油画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