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9-18 10:01
近期,香港蘇富比公布了即将于9月30日举行的“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作品清单,除了赵无极、朱沅芷、常玉等蓝筹艺术家的焦点作品,中国当代艺术部分亦不乏曾梵志、刘炜、张恩利、王光乐等市场热点名单。而在此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音和段建宇作品也首次跻身其中,加上一件王兴伟作品,将视角对准了近期在国内市场持续升温的绘画新现象。自2014年以来,蘇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的现当代艺术夜场对中国当代艺术新力量的推动成效有目共睹,其在追随市场潮流的同时,亦在主动制造潮流。在艺术家、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联动愈发紧密的当下,国际拍卖巨头对中国年轻艺术家的选择究竟遵从了怎样的内在逻辑?
新趋势足够成为市场显学吗?
在近两年的国内一级市场中明显出现了一股回归绘画本体语言的潮流,其中王音、王兴伟、段建宇等艺术家无疑是最受追捧的箭头人物,此外在此体系里的还有廖国核、马轲、秦琦以及一批年轻的绘画新生力量。他们的绘画面貌不同于以往常见的写实、观念、抽象,而是直面油画的本土性特征,如策展人鲍栋便认为:“像王音、王兴伟、段建宇等艺术家不是说在风格层面有突破,他们的关注点是在油画来到中国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到底给油画带来了那些东西,他们实质上是面对这种问题。”
尤其在2016年的国内现当代艺术市场中,当老一辈当代艺术家尚在历经调整,新一代年轻的市场明星也因过于激进的价格膨胀而不得不放缓步伐时,绘画风格稳定且新鲜,价格也有不错上升空间的王音(们)、段建宇(们)无疑成为国内拍场中支撑当代艺术的一支中坚力量。
王音2014年的新作《民族舞》将在香港蘇富比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中上拍,估价为120-250万港元
王音《花》系列最大尺幅(225×420cm)作品在2017年北京匡时春拍中以230万元成交,为王音目前的拍卖纪录
2017年6月3日,北京匡时2017春拍,王音的作品《花》最终以230万元成交,这张市场所见最大尺幅的该系列作品刷新了艺术家的拍卖纪录。同样是2017年春拍,段建宇有三件作品拍卖价格过百万,分别是《乡恋 No.3》《嘿、哈啰、喂!之三》与《艺术女神刚刚醒来1》(价格分别是149.5、109.25、105.8万元),三件作品也都跻身段建宇拍卖成交价格的前十名,而她最高单价的作品是由半年前北京保利秋拍中创下241.5万元成交价的《他的名字叫红2》。
这些艺术家在二级市场上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在一级市场中的良好表现。2016年,段建宇、王音、王兴伟都分别举办了个展,作为市场的热点,他们的作品在展览和后续销售中都有不错的表现,造成了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有二次市场的存在。不过王音、段建宇、王兴伟3位艺术家在二级市场中价格的启动并非从近两年才开始,应该说近两年屡创高价的表现其实是他们价格上升的成果。从图表-1所统计的3位艺术家拍卖成交作品的平均溢价率可以看出,在2013-2014年阶段,3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二级市场已经有较高的溢价现象出现,之后随着上拍量和整体估价水平的上升,溢价率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图标-1 王音、王兴伟、段建宇在2013-2017年间二级市场成交作品平均溢价率
王音和王兴伟都是资历丰厚的画坛健将,从2006年当代艺术市场初期起已有部分作品参与市场流通,价格水平相对稳健,当重要作品出现拍场可能会在短期推高溢价率,但长期来看趋于平稳。相比之下,段建宇更为年轻,其作品第一次成规模进入拍场是在2011年蘇富比的“尤伦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专场当中,初露面于市场并未引起多大关注,作品估价水平也偏低,再加上其作品可流通数量较少,使段建宇作品在近5年的二级市场里都保持了相当高的溢价水平,成交价格也急速上涨。本季于蘇富比夜场中上拍的段建宇作品《艺术鸡6号》即是一件2014年由尤伦斯收藏释出的作品,但估价水平较3年前已经上涨了近5倍。
段建宇2011年作品《他的名字叫红 2》2016北京保利秋拍 “中国新绘画”专场中以 241.5万元刷新了其拍卖纪录
将于2017年香港蘇富比现当代艺术夜场中上拍的段建宇2003年作品《艺术鸡6号》,估价60-80万港元。此件作品曾为尤伦斯收藏,在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43.75万成交。
对于在秋拍夜场中加入王音和段建宇作品,香港蘇富比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表示,本次推出王音和段建宇与此前所推出的贾蔼力、王光乐等艺术家都在一个规划当中,其最主要目标是要拓展一个多元的市场面貌:“香港蘇富比的拍场和许多欧美藏家都有很深的关系,而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当下最新的艺术资讯取得不方便,很多人可一年去不到一次北京或者是上海。他们对于中国当下最新的艺术完全不了解,我们希望透过这一次的规划,让国外的藏家知道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什么事情,另一方面也告诉他们新的绘画形式的现状。”林家如还表示,很多藏家手上已经有了像张晓刚、王广义等老牌艺术家的作品,该如何让他们延续收藏,对拍卖行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推出新艺术家也是为了拓展藏家视野。
图表3-2007年-2017年王音二级市场成交额及成交量走势图
图表2-2007年-2017年段建宇二级市场成交额及成交量走势图
不过对于这股绘画新势力在市场中的爆红,也有部分藏家表示质疑,如资深藏家刘太乃便认为这部分艺术家最大的问题在于很难在艺术史上被确认,它可能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艺术史。“对比美国的二级市场,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20世纪的印象派和立体派,另一个是战后抽象。美国的绘画历史七八十年了,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就两个部分,看不到其他艺术家。新出现的绘画现象没有美术历史根据,更多的只是个性表现,因此很难被确定。”这种难以确定,造成作品在二级市场的定位不准,也影响了收藏的进一步延伸。
将于2017年香港蘇富比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上拍的王兴伟1998年作品《新兵》,估价250-350万港元
资深艺术品经纪人伍劲认为新的绘画面貌的流行可能难以持久,这批艺术家的作品有别于传统绘画、政治波普等过去许多年当代艺术的主要形态,而呈现出更多的个人化特征,比如王兴伟、王音、段建宇都是比较个人化,甚至故意寻找某种冷门美学,这部分东西被重新挖掘出来成为显学导致“坏画”流行。“大家都在画坏画我个人觉得不会持久,因为它作为一个相对冷门的美学形式是有意思的,但如果它开始作为显学存在的时候,我认为大家就会开始不适应。”
国际拍卖行的艺术家如何选择中国年轻艺术家?
王音和段建宇作品的首次蘇富比夜场之旅是否顺利,在不久的拍卖中便会见分晓。不过从该个案管中窥豹,国际拍卖行选择中国当代艺术新势力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也是近几年市场所出现的一种趋势。而跻身国际拍行夜场,在曝光度和价格水平上得到整体提升,无疑是对这种话语权最有力的诠释。
图表4-2013-2017年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现当代艺术夜场上拍中国青年艺术家名单
从图表-2中可以看出,自2014年有青年艺术家作品进入夜场至今,两大拍行于夜场上拍的年轻艺术家名单不超过10人,稳居其中的包括贾蔼力、刘韡和王光乐。此外能重复入选的还包括蘇富比和佳士得近年力推的梁远苇、袁远和黄宇兴。而国际拍卖行的夜场,也几乎成为了年轻艺术家创造拍卖新纪录的指标。无论是贾蔼力、刘韡、王光乐、仇晓飞,还是新晋的梁远苇、袁远和黄宇兴,到目前为止的最高成交,都是在香港夜场创下的。但是这些和同年龄层艺术家相比过于悬殊的成交高价,也颇受争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年轻艺术家名单的两极分化。
梁远苇作品在二级市场流通较少,2016年春拍首次亮相香港蘇富比夜场,即以137.5万港元成交,创造了其拍卖纪录
作为佳士得近几年力推的艺术家,黄宇兴2014年作 《气泡不会消灭 时间也不会流向未来 (一组共两件) 》在2017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18.75万港元刷新了其拍卖纪录
袁远二级市场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埃尔金斯火车站》(双联作)在2016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50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其记录
如果说夜场的特点是高单价、小圈层、卖方市场、寡头垄断、长线资金,讲究的是居高临下。那么日场则要反其道,价格下沉、客群做大、买方市场、多极化、中短线资金进出自如,要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而其活跃度在某种程度上,才是市场整体状况的真实反应。
从2012年到2013年,香港的拍卖市场上便已经迎来了青年艺术家的集体上位。从上拍数量来看,2012年在香港蘇富比拍卖名单中出现的“70、80后”只有王光乐、贾蔼力、郭鸿蔚、陈可、焦兴涛、尹朝阳几位,到2013年,这部分艺术家的名单已经扩充包括宋琨、陈飞、郝量、徐华翎等十六位艺术家,并且此版块被安排在蘇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打头阵。而在此之后,这份国际拍行的艺术家名单也被逐渐扩充至50人左右。
图表-5 蘇富比(香港、北京)和佳士得(香港、上海)2013-2017年9月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上拍次数气泡图(横轴为蘇富比上拍件数,纵轴为佳士得上拍件数,越靠近右上方表示总上拍件数越多,统计范围为上拍件数2件及以上的中国青年艺术家)
2015年10月,上海佳士得推出的“+86 First Open”是国际拍卖行最集中的一次新艺术家推荐,该专场中大部分作品均出自上海和北京的画廊,十余位艺术家为首次上拍,为当时的市场输送了许多新鲜面孔。但这种推荐由于种种缘由并未在上海佳士得此后的“First Open”中得到延续,而香港佳士得的当代艺术场次亦因为泛亚化的策略而鲜有年轻中国艺术家作品出现。
陈天灼的装置作品《眼》在“+86 FIRST OPEN”专场中以人民币27.5万元成交
相较之下,中国年轻艺术家在香港蘇富比当代艺术日场中仍保有一席之地,每年均有一些新鲜的艺术家出现。如从2014年推出的宋元元、周轶伦、张业兴、秦琦,2015年推出的谢墨凛、梁远苇,以及今年首次上拍的徐渠、赵要等艺术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节奏。
对于蘇富比选择青年艺术家的逻辑,林家如表示,“我们有一份包含了很多艺术家的名单,但由于拍卖公司的特性,并不是想要收哪些艺术家的作品就一定征得到。而且我们对于年轻艺术家单元的规划还是非常谨慎的,每季也会把数量控制在十件左右,因为我只想选择好的作品,好的艺术家推荐给藏家,拍卖公司主要做二次市场部分,年轻艺术家还是要归于画廊。”而在具体作品的选择标准方面,林家如认为首先要注重艺术家一级市场的饱和度,以及是否有二级市场的空间,其次还要看艺术家和作品是否足够好。
将于2017香港蘇富比当代艺术专场中上拍的秦琦2011年作品《花房》,估价24-36万港元
不过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缺乏焦点的当下,新出现的市场热点艺术家,容易因为与和资本契合得太过急切,而导致价格起伏过大的不稳定情况。林家如坦言这也其所一直担心的,“我看过很多艺术家最终消失在市场里,这不是我所期望的,尤其是好的艺术家。”但她依然认为拍卖是很多艺术家无可避免的途径,“不要忘了拍卖行也是一个很高的国际平台,我常和画廊主或艺术家说要学会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如果能克服资本市场这一关,这位艺术家将是非常成功的,因为他能够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所谓商业的操作。而学着让艺术家、画廊和拍卖行之间保持良好正常的发展,我想这是最重要,也最有意义的。”
将于2017香港蘇富比当代艺术专场中上拍的赵要2012年作品《很有想法的绘画 III-250》,估价10-15万港元,这也是赵要作品首次进入二级市场
徐渠 2013年作《立体迷宫-蓝黄》在201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40万港元成交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