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具有未知性——艺术家张培力专访

2017-11-11 23:11

  库艺术(以下简称库)_您在90年代从架上转入非架上的艺术创作,是艺术语言的转换吗?

  张培力(以下简称张)_也许是吧。差不多是在1994年以后,我完全停止了架上绘画,但这一转变有一个过程。这个转变最早应该是从1986年开始的,到了90年代只是完全放弃了一些东西。我想一件事情的原因有时候是复杂的,放弃绘画并不是觉得绘画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直觉上对它厌倦了,或者说,觉得它不再适合我了。

  库_为什么做出了这么大甚至说是艺术媒介的革命性调整?

  张_不知道。我不喜欢用革命这个词,这个词在什么时候对谁而言是成立的呢?至少在我身上,它不是我追求的东西。很多时候人是靠本能和直觉作决定的,艺术更是如此。在艺术史中很多看起来很革命的事情,在最初只是那些不太安分的人本能上想破坏业已成为规则或被视为正确的东西,也就是所有人都趋同的东西,一不小心也就成了后来所说的革命。任何听起来伟大的事情(比如说“革命”)的最初理由似乎往往不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那么伟大。

  库_随着装置、图片、影像、多媒体等非架上作品在各大展览展会的频频出现,您认为它当下在中国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前景如何?

  张_中国人总喜欢一谈问题就说“中国”如何如何,似乎每个人都要去操心中国的事。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大了。与八九十年代相比,今天的艺术样式是多样的,这是可以被人看到的。但总的来说艺术家的独立性和语言的多样性仍然是欠缺的,有限的,艺术家在观念上并没有获得自主性,他们没有从自己身上获得自由。预测艺术的前景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艺术是不能被预测的。

  库_与国际大趋势是否有关系?

  张_当然,现在无论是科技、商业还是艺术领域,什么事情都是彼此影响着的,闭门造车很难。

  但是在国际的艺术大背景中,这里发生的事情仍然显得很“地方”,因此我们说,这种“关系”似乎是值得怀疑的。

  库_您认为现阶段大量出现这种艺术形式的原因有哪些?

  张_原因是复杂的,含混的。环境、观念、直觉、跟风、猎奇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艺术中没有纯粹。

  库_谈谈架上与非架上的区别。

  张_从形式上讲前者更局限,更专业,后者更开放,更自由。从观念和态度上讲前者更“艺术”,后者更趋向非艺术。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一概而论的,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情况,一旦简单“界定”就会有危险。

  库_张老师的作品以后还会有什么转型吗?

  张_现在还不知道,到了“以后”就知道了。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