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冯远:王国维是一位修养非常全面的学术大师

  

冯远

  《美术文化周刊》:请您介绍一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

  冯远:王国维先生与清华大学有着不解的缘分。1925年至1927年,王国维先生任清华国学院导师,在清华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3年。时间虽短,却为清华大学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和精神财富,为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人所怀念。他去世后,清华校内竖立的王国维先生纪念碑,是无数后人景仰的地方;陈寅恪先生为其撰写的碑文中所作“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之评价,也成为照耀后世学者的箴言。

  2017年适逢王国维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9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清华国学研究院、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共同主办了此次“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以志对这位学术大师的缅怀之情。“独上高楼”取自王国维先生“三重境界说”之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仅可喻其令后人望其项背的学问之大成就,亦可喻其孤傲的个性和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

  《美术文化周刊》:人们对王国维先生的了解一般侧重于学术成就,展览通过什么来体现他在艺术方面的特色呢?

  冯远:王国维是一位修养非常全面的学术大师,此次展出的手札、书信、书法等作品即是他个人学养、治学精神和人生理念的综合体现,也折射出这位学术大师的艺术境界。这些展件都是有形的东西,而思想是无形的,这种有形恰恰印证了他多年来的学术高度和研究成果,包括他的“三重境界说”。所以,把无形的思想以提纲挈领的方式,通过他的这些书信、手札等有形的物品展示出来,是希望能够尽可能丰富地展示一个学者的心路历程、治学过程和历史存疑。

  王国维先生留下的资料非常丰富,他的这些书信、手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民国学者五彩斑斓、博大精深的学术世界。而民国学界不少名头响亮的人物如胡适、梁漱溟等写给他的求教信,也显示出时人对他深厚学养的尊重与认可。同时,这些书信也揭示了民国时期的名人们在自己主攻方向以外所掌握的诸多学术方法、了解的宏富掌故与史实等大量信息,令人称奇。当然,王国维的手札也有很多是写给家人的,他的关注点包括孩子的工作、生活,孙女的病情,以及对物价和时局的忧虑等,处处显示出其细致、耐心的特性,这些碎片化的生活场景在信札中娓娓道来,向我们展示了王国维日常生活中的情怀与情趣,塑造了一个立体的王国维。

  《美术文化周刊》:“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是一个颇具学术含量的艺术展览,观众如何在展览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冯远:毫无疑问,对这样一个选题本身,观众看展之前应该做一些功课,对展览有一个基本了解,如此才能结合实物更加丰富对王国维的认识。这也是当下观看各类学术展览的基本方法。

  对年轻观众来说,王国维无疑是遥远的,这既有对文言文表述的不熟悉,也有对他们所探讨的文史问题的不了解。因此,与纯粹的美术展览不同,观众在观看这一展览时不能泛泛地、走马观花式的只看作品,而应该将他的书信、手札等综合来看,如此才能对王国维、对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与他相交往的这样一批大师的学术成就有整体认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其他通识类博物馆最大的不同,是要体现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必定结合了王国维先生这样一类历史人物的从教、治学和主张等,这就决定了它不是一般性的观赏型展览,而是具有更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特色。未来,清华艺博馆将举办近现代学术大师的系列展览,这也是其职能的一部分。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