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导言:成都作为当代艺术重镇,在近几年讨论区域艺术生态时,无论是横向与其他城市相比或是纵向与更早之前这座城市的当代艺术发展历程而言,都没有特别突出的点。
2017年,成都当代艺术生态在趋势上与前两年相比似乎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成都双年展的停办,蓝顶艺术节规模的缩小,大型的政府主导的当代艺术活动几乎很少。一些本土艺术机构在2017年有着相应的调整和新的变化,今年4月,A4迁址麓湖启用了新的空间以正式注册的非营利美术馆身份再次出发;经营六年的那特画廊在7月搬离了软件园C区的空间;10月,千高原艺术空间也迎来了画廊的十周年。
较之武汉以@的方式组织机构一同抱团做事,西安以质与量并行的活动来投入到当代艺术现场,成都打不出以往大型活动那样能够“以点带面”的牌。在扁平化的发展中,区域生态似乎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是暗流涌动。
雅昌年度艺术论坛“2017成都艺术生态”现场,左起:艺术家周斌,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千高原艺术空间创始人、艺术总监刘杰,艺术家杨冕
2月3日,雅昌艺术网组织的一场围绕“2017成都艺术生态”展开的圆桌讨论,再一次将艺术从业者们的目光聚焦于此。活动现场,千高原艺术空间创始人、艺术总监刘杰在回答一位对于曾经经营画廊后来有所困惑,将画廊关闭的女士的问题时,用了三个字——“祝贺你”。
雅昌年度艺术论坛“2017成都艺术生态”现场
这样的回答,虽然有些调侃,但一定是真诚的。这不禁让人想起开玩笑的一句话:“要想富,千万别搞艺术。”
千高原艺术空间十周年
艺术机构,更专注也更细致
对于艺术,从业者们应该是极具情怀并且为之热爱的。2017年,千高原艺术空间迎来了它的十周年。熟悉刘杰的朋友都知道,对于节庆活动,他是很少讲究的。在今年,机构选择了做一场活动,给合作的艺术家、藏家及帮助过的朋友一个交代,也算是一个小结。“这一路走来还真的挺不容易的的,就像一个孩子要升学了一般,2017年对于千高原来说,一下具有了仪式感。这一年,成都艺术生态持续发展当中也酝酿着一些变化”。
千高原艺术空间以张晓个人项目“最近的事儿挺多”开启了三楼独立空间的“1000+项目”
2017年,千高原艺术空间除了五个档期的展览项目,5月,机构还将三楼的独立空间进行运营,开启了“1000+项目”,意在为艺术家提供更为实验性的呈现场域。此外,从大陆到香港,乃至欧洲的艺博会,刘杰表示千高原依旧在参加。“希望借由这些博览会,我们把成都本土以及国内的一些艺术家带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也希望他们的思考被更多人的所了解。”
“千高原——十周年展”现场
做画廊就得面向市场,作为参与者,刘杰表示最近五年以来整个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市场是一个正向的发展,保持着稳定、上升且增长的趋势,而并非是各种唱衰之声。“大家应该多一些思考,多提一些理性的声音。这几年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GDP的增速适当的有所下降。现在国家提出经济质量的概念,实际上也包括了对文化艺术更多的关注与收藏,也是经济发展质量高度相关的任务之一。”
麓湖•A4美术馆开馆展“创造空间”现场
在孙莉看来,刚刚过去的2017是A4重新出发的一年,也是快速成长的一年。这一年,A4从原来麓镇的A4当代艺术中心迁址新馆麓湖艺展中心,以民办非营利美术馆的身份重新亮相。
第三届iSTART儿童艺术节现场
“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现场
“无论是开馆展还是我们的iSTART儿童艺术节以及到正在进行的展览‘回路’,A4作为非营利美术馆通过去年的工作,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美术馆的态度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孙莉表示,国际化的视野以及推动本土艺术生态活力,以及面向更为广泛工作群体的策略是明确的。此外,从成都出发搭建一个更为广泛的和世界连接的网络,也是美术馆一直在进行的重要工作。“包括与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的联系,这些工作都会在今年慢慢呈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而言,通过2017的铺垫,2018是值得展望的。”
“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11位参展艺术家张克纯、冯立、木格、李俊、骆丹、阿斗、张晓、黎晨驰、黎朗、陈萧伊、张晋(从左至右)亮相
以“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为例,展览集中展示了工作、生活在成都的影像和摄影方面的11位艺术家的创作。早在三年前,关于此次展览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从这样一个工作方法上也侧面看到机构做事情的诚意和态度。
除了艺术系统自身的内容生产、运作外,作为公共机构A4在2017年做了大量的关于观众研究的尝试。譬如考虑到观众在展厅中的体验感,达到500人时会限流,以此提供一种善意的、鼓励的方式去接纳观众,并让他们更有效的使用到艺术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和支持。“在今天获得精神愉悦的方式非常多,不只是美术馆这样的艺术机构,各种公共空间其实都在做这样的尝试。作为艺术生产者的我们,不论是艺术家还是机构,都应该去面对这种新的形式,这也是我们要去研究它的原因。”孙莉如是谈到。
第三届iSTART教育论坛现场
此外,A4的公共教育在全国非营利美术馆来讲,都是排名靠前的。2017年一共举办了132场公教项目,大量的工作坊、演出、讲座,并走进校园和公共空间,为不同的观众找到接触艺术并深入了解艺术的有效模式。与以往不同,2017年A4把讲座和演讲放进了像图书馆、中学之类的地方,给非艺术专业群体举办讲座,孙莉发现是非常有用的,此外,她观察到一个特别的群体,便是退休以后的老年人。这群可爱的人或许是一位退休的老干部,也可能是一位在社区非常活跃的居民,她们很愿意来到美术馆做志愿者,并会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参与。从这一点,可以看到观众群体所发生的变化。艺术本来也不是只属于年轻人的,只要你有一个热爱新事物的心,就会一直年轻。
《365天创作计划》海报
面对创作,要积极更要主动
“我对成都2017当代艺术的印象就是温水煮青蛙,死水微澜”,艺术家周斌将北京、上海、成都的艺术生态比作战场、展场以及养牛场。在他看来,战场是艺术家去拼杀的地方,展场是一个展示的台,而养牛场的环境非常适合牛X的艺术家进行创作和生活。当然,他补充了一句,现在来看基本属于牛蛙状态。对于“死水微澜”,相对于觥筹交错的浮夸表象,周斌表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状态并非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100公里”艺术项目第一回海报
周斌在2017年8月7日完成了他的《365天创作计划》,在这一年当中艺术家通过每天一件作品的形式,实现个人的自我改造。同样,在2017年初由艺术家张晋和沈阳超发起的“100公里”艺术项目是以艺术家自身的创作为轴心展开,通过密集的时间(3-5天)本着自己对自己创作负责的低限展开行动,探讨当艺术家在正面面对相较陌生的外部情境时所做出的身体或生理的反应,是如何去与个人的艺术创作之间顺产出非惯性或反惯性的勾连。就在上个月,这一年的时间里项目已经举办到第五回,也是最后一回。先把作品放到一边,这些艺术家对于自身创作的要求是一种特别好的状态。
“壹平方讲堂”第九回现场,由易雨潇主讲“中国独立动画的艺术生态”
像A4的驻留项目,千高原的1000+项目以及艺琅国际、艺术蜥蜴等机构对艺术家也是早早打开了驻留的大门。加上邓昭宇、蓝庆伟共同发起“壹平方阅读公益图书馆”及由艺术蜥蜴特别支持的“壹平方讲堂”,邀请本体乃至全国的艺术从业者以实践的形式展开讲座,或进行研讨,从交流往来中,对成都艺术生态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多维向度——当代绘画平面的重构问题”四川大学当代绘画研讨系列工作坊海报
“多维向度——当代绘画平面的重构问题”四川大学当代绘画研讨系列工作坊现场
在院校当中,亦是如此。2017年9月,一场名为“多维向度——当代绘画平面的重构问题”四川大学当代绘画研讨系列工作坊在四川大学美术馆召开,通过对于绘画多种的实践与实验试图探讨绘画在当下的的发展和方向。。据了解,川大美术馆于2017年发起的系列艺术工作坊,旨在以长期的艺术工作坊模式,探讨具体的艺术问题,并进行学术梳理。艺术工作坊由11位艺术工作者参与,在五个月的工作坊中对绘画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探索。核心在于艺术家个体对绘画这种基本艺术语言的体系探讨,从绘画无意识,物性,机械时代的绘画,以及绘画图像语言等角度展开实践,探索绘画在多种媒体与语境之下的可能性。
谈完积极的一面,我们来看另一面:艺术家杨冕作为“蓝顶”的发现者之一,也是成都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他用诗人翟永明的一句话概括了对成都这座城市的认识,即“市民文化大于天,小资情调溢满地”。在他看来,作为艺术家生活在成都是需要智慧的。“成都艺术机构其实非常多,但大量的人是在做艺术情怀而非创造性的艺术本身。作为艺术家需要的是克制,将你的艺术与生活分开。我也与很多比我年纪小的艺术家接触、讨论过一些问题,不要以为外面那些应酬、饭局就是全部,艺术家还是得拼命工作的。没有智慧,在这个场里面真的很难混下去。”
首届“安仁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安仁双年展,来自成都的声音
2017年10月,华侨城斥巨资在此打造了首届“安仁双年展”,不光有成都本土艺术家,超120位中外艺术家作品齐聚百年安仁,这座成都市以西六十公里的大邑县,因川西大地主刘文彩的刘氏庄园而声名远扬的古镇,以与当代艺术相碰撞的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古镇中,一座名为宁良机械厂的旧厂房,在几个月里被建筑师刘家琨改造成一座当代艺术馆,场馆保留了老厂房灰色的主体建筑,将原有墙面和空间进行改造。随即,位于安仁公馆老街、刘氏庄园和建川博物馆三大旅游景点的中心位置上,一片被闲置的老机械厂自然而然成为鲜活当代艺术的发生地。
而此次安仁双年展的意义不光仅有安仁百年历史和双年展的碰撞,还肩负着成都六年之后重新有双年展的概念。
首届“安仁双年展”展场外部
本次双年展采取国际惯常的双年展总策展人负责的策展人小组机制,策展小组由蓝庆伟+杜曦云、卢迎华+刘鼎、刘杰+吕婧、意大利策展人马克·斯科蒂尼四组构成,四组策展人完成“今日之往昔”主题下的四个板块,展览四大版块包括“谱系修辞“、“十字街头”、“四川故事”、“回不去的未来”。展厅与展厅之间被足够大的空间所分隔,娓娓诉说着“今日之往昔”。
展厅入口处的陈文令作品
探讨安仁双年展的策展理念与构思时,总策展人吕澎表示“今日之往昔”用日常话说就是“今天的昨天”,这样的词语安排意在通过它去提示不同的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去思考。“当我们在创造当代文化的时候,怎样将今天跟昨天联系起来,也就是怎样把今天和历史联系起来,并且站在今天崭新的眼光去观看过去,把握今天和历史的关系。安仁自身的人文历史资源,唤起了我们今天对艺术、文化和过去的重新认识,这就是‘今日之往昔’的背后思考。”
展览现场“四川故事——戏剧与历史”部分
“双年展对于区域的艺术生态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并且放在安仁这一充满历史文化和国际气息的古镇,整个意义对整个西部都是尤为重要的。”蓝庆伟作为策展人之一,在双年展的媒体发布会上曾如是谈到。
同样作为策展人之一的刘杰表示安仁作为中国一百年的样板,这一百年是我们从所谓的封建社会到民主社会再到改革开放的过程,具有唯一性。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历史是否会被格式化,它依旧在那里,是改变不了的。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的进程需要现代化和当代化的过程,将其活化起来,变得更有活力。“此外,建立、完善有效机制确保双年展的持续性,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结语
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奋进,成都本地的艺术生态尚未呈现某种明显趋势。2018年已经开启,4月底即将迎来首届ART CHENGDU艺术博览会,A4·麓湖美术馆也将在年底呈现瑞士国宝级艺术家罗曼•西格纳个展。这座在历史上有着太多闪光点的当代艺术重镇,依然有着认真、踏实做事的机构和不断自省的艺术家们,加上民间的力量的不断努力和推进,平淡中暗流涌动。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谭娟,李璞,吴文凯(实习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