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藝術門创办人林明珠
3月26日,意大利艺术家恩基罗·萨所利诺( Arcangelo Sassolino)于亚洲的首个个展“物易·时移”在藝術門H Queen's空间启幕。
展览展出三组独立作品,分别以工业材料混凝土、玻璃和橡胶制作。其中大型挂墙混凝土雕塑把原本粗糙的建筑材料转化为反光的玻璃状表面。
二十多年来,艺术家开发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以速度、引力、压力和振动等物理学特性,讨论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摩擦。受意大利北部乡村普遍使用混凝土的习惯影响,萨所利诺试图把这普遍的工业材料推至超越其实际应用的限制。这些雕塑的弯曲形态,不是铸造而成,而是来自其自身重量。艺术家并没有打磨雕塑的表面,反而开拓了一种前卫的技术,使雕塑的凹陷的形状像大门一样从墙壁飘浮,展现了混凝土未被发掘的潜力。
Untitled, 2018, Concrete and steel, 154 x 140 x 22 cm
Instabilità pretoria (Instability of the Praetorian Guard), 2018, Steel and glass, 131 x 40 x 16 cm
此次展览中,萨所利诺展出了一系列“挂墙玻璃雕塑”。那些12毫米厚的手工切割玻璃片,逐层精确地堆叠成矩形;雕塑的边缘虽然看起来温和细致,实际上却是危险及不宜触碰的。玻璃层由工业钢夹夹在一起并从墙上悬挂。这一系列的作品形象化了钢夹的压力和玻璃的阻力之间的长期平衡:每种材料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以确保雕塑保持其形状并能抵抗碎裂。
藝術門H Queen's画廊空间:“物易·时移”展览现场
同时,展览亦展出一系列充气倍耐力货车轮胎。轮胎受到工字梁施加的几吨压力挤压,被塑造了新的形状。轮胎回到充气状态的强烈倾向,以及坚固的工字梁所施加的力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在张力。
本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藝術門创始人林明珠和我们分享了此次展览,以及她的画廊故事。
对话林明珠
雅昌艺术网:藝術門入驻H Queen’s的原因是?
林明珠:我们在香港有两个空间,一家在毕打行,另一家在苏豪189。如今,我们关闭了苏豪空间,选择入驻H Queen’s,主要考虑到后者的地理优势。苏豪不在市中心,我们即便做过很多出色的展览,可依然门可罗雀。一位策展人对我说:“你为了展览投入那么多,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何况,画廊不只是买卖作品,它同样需要观众。”于是,我决定带着画廊回到市中心。一开始,我们也不知搬去何方,直到看到了H Queen’s。它吸引我的原因有几点:一、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能有一幢大厦专门为画廊和艺术机构度身设计,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二、我们谁也无法仅凭一人之力创造、推动艺术和文化的土壤,它必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因此,能在一幢楼里聚集世界各地的优秀画廊,对香港的艺术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藝術門画廊 朱金石个展
雅昌艺术网:为何选择阿卡恩基罗·萨所利诺的个展作为新空间的开幕展?
林明珠:我并不赞同用地域划分艺术,比如亚洲艺术、非洲艺术、美国艺术等,艺术家不一纸“护照”。自藝術門香港成立后,我们就将所有艺术家放置一个全球化的视野中去探讨和展示。我们需要跨越东、西方的对话。萨所利诺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是意大利人,却用一种中国人能明白的方式,打破了语言的边界。他的作品往往围绕工业材料展开,似乎在提问:这些材料是如何转换为“艺术”的?手工、机械加工和生产又有怎样的关联?这些话题都是非常日常的。因此,我认为,萨所利诺的个展非常契合藝術門的调性。
雅昌艺术网:对于两个位于中环的空间,您有哪些新策略?
林明珠:展览比例上,国际和亚洲艺术家的个展数量各占一半。但我强调,无论艺术家来自何处,我们都统一将其视为“国际艺术家”。因为,艺术家的作品,势必会反应出他/她所在的文化环境,而它们之间的差异,需要我们站在全球视野上进行解读。举个例子,西方艺术系统已约定俗成:“美术”(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视觉艺术)的地位高于设计,设计高于装饰艺术;相比之下,中国更强调“多元跨界”。再比如,在西方,我们谈到观念艺术,即谈政治、社交;但在中国,艺术家可能表现得更含蓄,比如用一张人像来传达所谓的批判。因此,中国艺术家并没有在抄袭或借鉴西方,他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系统,是西方不容易理解的。藝術門正是希望打破这种东西方的壁垒,并为之努力。在此基础上,香港的两个画廊会充分利用空间,在艺术家们之间展开“对话”。
藝術門画廊
雅昌艺术网:对于画廊,能否透露您独特的经营之道?
林明珠:我恐怕不擅长经营,谈不上经营之道。但我会建立优秀的团队,由他们负责画廊的运营,并培养新一代的画廊从业者。不过,要在香港找到合适的人选太难了。我们毕打行空间至今没有总监,一直找不到。
雅昌艺术网:您对总监的要求是?
林明珠:首先,至少拥有艺术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其次,十年至十五年的画廊从业经验。当然我会第一考虑香港人——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我看到满足前两个要求、同时会说中文,我会立刻选择他/她。
雅昌艺术网:如今,卓纳、豪瑟沃斯、贝浩登等画廊分别进军香港和上海,并雇佣了会说中文的资深画廊人才。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林明珠:几乎所有人都想为国际大画廊工作,如果高古轩、白立方要雇你,你们肯定都愿意去。但藝術門始终是一家香港画廊,还没有达到世界顶尖的程度。所以专业人才还是很稀缺。但我尊重他们的选择。我相信,若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人,会和我们一起成长。另外,我认为国际画廊进驻香港或上海是积极的信号,它让我们知道有更多提升的空间。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香港、上海和北京的艺术差异?
林明珠:大多数香港藏家不紧贴市场,也不会抱着投资需求购买艺术品,他们买,只是因为自己想要。如今,香港是亚洲最主要的藏家群体。上海有很多新生代的藏家,他们不会像父辈那样买下作品不久就会考虑上拍二级市场,他们会更遵循自己的内心。同样的,北京的藏家们也开始试着把作品“藏”起来,五年、七年、甚至十年以后,才选择上拍拍卖行。
雅昌艺术网:您对藝術門的下一个目标是?
林明珠:由于相关的税收政策,藝術門上海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香港H Queen’s层高很高,能方便展示不同年龄层段的艺术家的各类作品;毕打行的展览可和H Queen’s进行对话。要与国际画廊比肩,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首先,抢占中国乃至亚洲市场。如果你能做得到,那大家都会为此趋之若鹜,也就不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了。其次,画廊并不是一个售卖艺术品的场所,它同样需要建立一个强大学术体系。我常和员工说:你们没有出售艺术品,你们出售的是你们的学识。因此,员工的相应的学术背景很重要。
雅昌艺术网:谢谢。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彭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