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20 17:44
开幕式嘉宾、艺术家合影
开幕式现场
2018年5月20日下午,“前世京生”北京三代艺术家京韵创作作品展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举办。展览呈现了戴泽、李昕、傅察丹青三位艺术家,以老胡同、京剧元素来记录他们对北京这座城市的“记忆”。
长宁区文化局局长方雷致辞
此次展览得益于2016年起,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与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建立的公共文化共建交流关系。长宁区文化局局长方雷表示,3年间,两馆从“舞动南北情”、“歌唱南北情”,到本次的“绘聚南北情”、“曲韵南北情”,将公共文化的内容衍生成为京沪两地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品牌。让上海观众不出家门便能跨越时空的感受南北文化特色。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馆长郑昕致辞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馆长郑昕总结两馆在3年里的成果,他认为,两馆合作上的不断磨合,体现了“工匠精神”,而“本次展览与戏曲相继亮相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是双方开创动静结合展览的开端。”开幕式上,也举办了两馆进行画作赠送仪式。
两馆进行画作赠送仪式
长宁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画家黄阿忠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尚谊致辞
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孟庆源宣布展览开幕
为了让上海观众更好地身临其境,展厅进门处被“还原”成北京胡同。进入展厅后,戏曲真人皮影影像并配以具有京味儿的京剧唱段和音乐,使观众瞬间“穿越”至灰墙灰瓦的老北京胡同。
现场可以看到,展览还未开放便有一批观众在展区外等候,而当进入展厅便开始细细阅读展览介绍并静静踟蹰在作品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尚谊表示:“这次展览本身很有意义,能说明文化艺术建设在城市基层中的发展。”
展厅现场
艺术家戴泽师承徐悲鸿,也是靳尚谊的老师,“本次主要呈现的是戴泽老师对老北京的写生作品,以胡同体现出了中国建筑文化”,在观看展厅仔细观看每一幅作品之后,靳尚谊说到。
艺术家戴泽作品现场
戴泽的作品是第一次在上海展出,本次作品记录了从解放前至今跨越70余年的北京城历史面貌的变迁。虽作品数量不多,但也可以从中看到京城前世今生的演变历程。
戴泽 《天安门 》19.5cm x 27.5cm 纸本水彩 1950年
戴泽 《北京胡同》28.5cm x 20cm 纸本水彩 1946 年
戴泽认为与外界沟通的最好方式,便是“传递事物之神,表现所见到的现实之美。”而戴泽在画面中,看起来是关注光影、空间等技术上的细节,其实更多的是某种更深层而不明确的东西。作品虽看似线条笔法简单,但其中存留下的记忆珍贵无比。
艺术家李昕作品现场
艺术家李昕的“戏”系列作品,希望体现中国传统审美中平面与夸张的魅力。就如靳尚谊所说:“李昕的作品中既有设计感、装饰性,又具有京剧的特点。”
李昕《百花公主》 100 x 80cm 布面油画 2011-2015年
李昕《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组画步系列 圆直径18cm 纸本水彩 2015年
李昕对“戏”中人物的衣着纹饰以及袖及步的动作,均经过细细研究。比如,《游园惊梦》中的衣纹需要勾线,她便花3年时间以白描方式临摹《八十七神仙卷》;戏服上的花纹,也不断从中国传统纹样图谱中,找寻规律和寓意。“我享受的是构思、探讨、修改、制作的过程”,李昕表示。
艺术家傅察丹青作品现场
对于年轻艺术家主动选择以传统文化为创作对象,靳尚谊认为,这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文化背景和主张相关。他告诉雅昌艺术网,“写生创作的目的不是完成作品的尺幅大小,而是如何更好地处理画面人物、构图和色彩。”
本次参展的最年轻艺术家傅察丹青,便是对写生情有独钟,他认为,“写生中的突发情况和随机性,会带来很多意外的灵感收获。”傅察丹青喜欢用细微微妙的色彩来表达内心记忆和情感,同时也想以画笔重塑胡同记忆,作品中是最为寻常的胡同街景,画中的房子、树、门廊下的孩子,让观者仿佛身处其中。
傅察丹青《豆角胡同》60 x 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傅察丹青《北翔凤胡同》40 x 6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逾十年来,傅察丹青几乎每天在胡同作画,尽可能的将作品涵盖北京每一条胡同,“虽然画画的速度赶不上拆迁和改造的速度,但我尽量加班加点抢时间画,跟拆字赛跑。我庆幸抢到了部分胡同临死前的底片。”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5日。而在6月,以两地戏曲、曲艺的名家和群众团队共同联袂演出的“曲韵南北情”长宁、西城戏曲、曲艺展演也将在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届时,观众们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精彩的北京戏曲曲艺节目,同时也能观赏到上海戏曲曲艺的蓬勃和多元。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