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竹溪,守望生漆文化瑰宝,让民族品牌香火延绵不断

漆乡寻缘·竹溪生漆博物馆

漆乡寻缘,走近竹溪生漆博物馆

文/康巴汉子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第一个驯服漆树并使用生漆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民族,生漆产业、生漆艺术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溪生漆博物馆建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生漆,又称“土漆”或“大漆”。其性能优良,无与伦比,是中国特有的天然特产,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资,也是国家传统出口产品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已发现并开始使用生漆,漆有着比文字更为悠久的历史。生漆的开发利用已穿越千年的岁月长河,伴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延绵不断传承至今。

竹溪,湖北一个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的边陲县,一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涵养区,中国五大名漆产地之一,也是全国生漆主产县。竹溪生漆历史悠久,始于殷商,兴于汉唐,盛于明清。早在明、清时期竹溪生漆就畅销于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上个世纪50年代竹溪生漆就被列为全国出口生漆基地县,曾被国家授予“优质漆先进县”的称号,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样好东西,一是宣纸的白,一是生漆的黑。竹溪生漆数有“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和“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等美誉。用竹溪生漆做出的漆器工艺,不只在于漆膜的光泽鲜亮,也不只在于髹漆工艺的精美绝伦,还在于那些带有“原始”意味的操作中,育化出的万般颜色。它们取法自然,反应奇妙,带给人们一个不一样的漆之美色。

竹溪生漆有着不可替代的美和个性,漆液,如同漆树的血液,当从漆树上割取下来,再裹挟着历代工艺髹涂到器物上。总会在某个瞬间,从而触动你的心灵。漆的含蓄、深沉、包容、细腻、温润、变化,蕴含了无限可能性。从漆源的获取,到生漆本身的特性和制作过程,都让漆艺贴合于东方文化,给人带来心灵的触动和抚慰,应该是只属于东方人的独特体验。

正是因为竹溪生漆质地优良,又有历代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漆艺才由人工美、工艺美,到“髹”和“饰”,才使其生漆的美得到充分的开发,得到完美的显现,也才使漆艺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生漆天然环保,所以就价值珍贵,自古就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采漆又是一项专业技术,漆农需要体力与技巧。割漆一年,漆树要休整两年,漆农的劳作收益也就很不稳定。再加之种种历史原因,竹溪生漆产业伴随着全国生漆产业一起经历了曲折、跌宕的发展历程。

生漆是竹溪人的骄傲,是竹溪的品牌。传承、保护和开发民族品牌是竹溪人的责任。为复兴竹溪生漆产业,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中华传统手工艺,宣传竹溪生漆文化,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扶贫”、“非遗精准扶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竹溪县委、政府在山青水秀,茶树绿茵,漆树环绕的龙王垭高山之颠,建起亚洲首个生漆博物馆——漆乡寻缘·竹溪生漆博物馆。

漆乡寻缘·竹溪生漆博物馆

走近这座修旧如旧的竹溪生漆博物馆,斑驳的墙体似乎在告诉几千年来生漆文化荣辱兴衰;而泛发着岁月淡淡幽光的百余件各个时期馆藏漆器,似乎又在讲述民族漆艺文化的博大精深, 且还将在这里见证中华民族传统生漆文化的继承、振兴和发扬。

山水的空灵,孕育了竹溪人的坚忍,大山深处,一座生漆的王国奇迹般的倔起,让世人举目关注。世代竹溪人,以百年如一的姿态,守望着中华民族生漆文化的艺术瑰宝,让民族品牌的香火延绵不断。

康巴汉子:康平,作家、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收藏家杂志编辑兼名人专访主笔,中国文化与产业杂志编委。近年来,撰写出多篇影响广泛的人物专访和书画艺术评论刊发人民曰报海外版、中国改革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收藏家、中华老字号、中国文化与产业、收藏与投资、香港中外美术研究等报刊杂志和各大主流网络媒体上,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他被京城艺术评论界誉为"用优美文学语言去讲述一个艺术家故事的人。”

资料由北京一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整理。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