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8-14 08:38
黄艺芹 本报记者 洪伟成
从3支群文团队到配备齐整的7支团队,从寥寥数人到拥有70多人的文体骨干队伍,从原本村内的自娱自乐到参加各级赛事和跨村交流演出;综合文化活动室设置了棋牌室、舞蹈房、阅览室、农家书屋,成为居民闲暇时的首选地……这是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在上海市政府“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实事项目年中考试时递交的答卷。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找差距、寻短板、求对策,着力聚焦提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服务效能,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4088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率先通过了首轮验收,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90.8%。
有阵地有内容
上海市杨浦区延吉七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里,居民在编织、排练舞蹈、学习合唱、读书看报;离此不远的控江东三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里,20多名居民随着欢快的乐曲在练健身操,戏曲舞蹈、益寿操、越剧教唱、社区电影成了居民的“文化菜单”……自从“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实事项目开展以来,杨浦区对老旧或利用率不高的公共文化空间调度整合,系统布局“街镇辖区文化中心、居民片区睦邻中心、居委小区综合文化活动室”三级网络体系。今年,上海市、区两级公共文化资源配送项目大幅度向居委文化活动室倾斜,“儿童剧、京剧沙龙和多肉植物栽培等居民欢迎的文化活动被源源不断地送入综合文化活动室。截至6月27日,配送预约点单的文化活动已达到323场。”杨浦区文化局局长杨茵喻说。
中老年人是上海市长宁区虹储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活跃人群。他们以活动室为阵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立了虹储艺术团,越剧班、沪剧班、声乐班、腰鼓队、舞蹈队、时装队等8支队伍。同在长宁区的华阳路街道,3位老党员发起的文化联盟点评网则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作品展示平台。
上海还积极整合市级文化资源下沉居村,制定了面向居村的300多项市级公共文化资源目录及113家社会主体推荐目录,还向150个偏远农村提供“戏曲进乡村”专题配送服务。与此同时,上海全面启动了居村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预计年内可完成全覆盖,培训人员将达到6000人。
一居村一品牌
上海不少居村成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群文团队,打造了“一居村一品牌”活动,让“乡土情怀”有了依托,让文化传承有了阵地。
大场江南丝竹是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新华社区活动中心建立了传承江南丝竹的“新华民乐队”,今年还邀请市级文艺指导员王嫣婷开展江南丝竹教学和乐曲排练。在市、区、镇举办的江南丝竹演出、比赛中,这支居村队伍屡获佳绩。
地处远郊的上海市金山区是全市公共文化最先开展四级配送的地区。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金山区张堰镇对接百姓需求,创建了不少特色群文品牌活动:“其英妈妈编织坊”组织妇女开展手工编织培训,“沪剧微沙龙”定期开展沪剧学唱、排练和演出……文化活动室俨然成了“民星”闪耀的舞台,更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打造“云平台”
为了更好地将文化资源配送到基层,上海各区纷纷探索借助大数据分析,通过打造“网络云平台”,精准对接百姓的文化需求。
“三室艺厅”是上海市徐汇区打造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品牌。借助“三室艺厅”艺术辅导室的播放设备和网络设备,居民可以通过线下点单,收看网络教程和正规教学视频。由居民自发组成的交谊舞团队通过“三室艺厅”的网络设备和“艺享徐汇”的公共文化配送,实现了视频教程播放;最受居民欢迎的戏曲团队,则通过看戏曲电影、听名家讲座、网络教学,迅速提高演唱水平和鉴赏能力。
据悉,上海市、区两级还将进一步推出“文化云盒”,将各类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同时更好地收集百姓需求。依托“文化上海云”平台,“文化云盒”已初步整合了7项近2万分钟的内容资源,包括全民艺术普及的培训类频道“艺术课堂”、传统与艺术融合的文化教育类频道“趣味教育”、展示百姓舞蹈风采的“舞台艺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传艺”,以及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文化内容。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黄艺芹,洪伟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