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城市雕塑设计应对历史有敬畏之心

2018-08-15 14:36

  “因为是学中文的,所以就很敏感,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四个字不对劲。”日前,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几个人在新世纪超市旁的空地等人时,被一组雕塑吸引,雕塑上“昭君牧羊”四个大字引起了大家的讨论。(《重庆晨报》)

  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是我们熟悉的典故,而当“昭君牧羊”出现在我们视野中,自然引起大家的热议。大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我们历来只知苏武牧羊,是否真的存在昭君牧羊。二是该雕塑用典错误是如何通过审核的。而来自该广场管理者的回应无疑把“昭君牧羊”推到了风口浪尖,即这个雕塑没有用典错误,是根据王昭君在塞外生活的描述设计的,所以她应该是有牧羊这个经历。

  在笔者看来,城市雕塑就如同城市细致的纹络,吸收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的精华,记录着城市变迁中的发展与变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因此,在城市雕塑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该盲目追求标新立异,而应该多一份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城市雕塑设计应尊重历史。近年来,一座座雕塑拔地而起,广泛出现在城市、乡村、花园之中,成为社会文明景观中的一大靓丽装饰品,更有不少成为城市或乡村的旅游景点。虽然雕塑在数量上有了质的提升,然而质量问题却无法相匹配,同质化、劣质化、过分追求标新立异等问题严重,同时不少雕塑在设计的过程中,盲目追寻艺术感与设计感,与尊重当地文化与历史,从而出现不少盲目运用典故,弄出不少张冠李戴的笑话出来,不仅极大地降低了雕塑的美感度,对社会化文明也是一种伤害。在这次“昭君牧羊”事件中的用典错误同样如此,虽然回应是一种文学想象,依然不能自圆其说。正如有评论说,“历史文学是可以允许想象的,但是如果要将一种文学想象的场景用作一处地名或地标,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有可能会让市民造成误解。”

  雕塑建设多一份对历史的敬畏之心,类似“昭君牧羊”的尴尬才会减少。卡尔维诺说:“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城市雕塑正如城市散落的掌纹,成为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显现。我们应该重视城市雕塑建设,不仅在不断美化雕塑的外观,更应注重其凝聚的文化内涵。这样类似“昭君牧羊”的尴尬才会远离我们的生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蓝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jackboo

      高深的艺术门类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