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音的“水彩课”:画须熟外熟
——臧杰对话王音
被采访人:王音
采访人:臧杰
对话时间:2015年 2 月20 日
地点:青岛市太平路 33 号三楼良友书坊编辑部
录音整理:王洲宏
王音,风景习作,2012, 纸本水彩,19×24 cm
臧杰(以下简称“臧”):这组水彩写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王音(以下简称“王”):2012 年左右开始的。我一直断断续续画着写生。前几年画画想得多,不像这两年动手这么勤。越来越觉得画画它是一个手艺性的东西,所以就要经常练习。我开始学画的时候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先学素描、静物,再画彩画、速写。我是先画速写,画水彩,完了以后才开始画素描,这可能跟咱青岛画水彩的风气和传统有关。
臧:你现在画画比较顺从手感?
王:对。我现在很重视笔感、手感。
臧:以前思想上的准备和清理好像更重一点儿?
王:越来越理解对画画来讲“勤”是很重要的,画画不熟是不行的。董其昌有句话叫“画须熟外熟”。
臧:是每天工作量的一个积累,也是对“法度”的一份感受?
王:对。
王音,风景习作,2016, 纸本水彩,20×13 cm
臧:这几年,算是工作量比较大的时期?
王:是的。动手越动越勤快。
臧:跟年纪有关系?
王:跟对画画的认识也有关系。以前可能想的是“做艺术”,现在越来越认同自己是一个画家。
臧:这组作品在你看是随手性的素材积累呢?还是有其独立性?
王:一方面算是日常习作,另一方面也是独立作品。
臧:它有自己的完整性?
王:对。
臧:现在对水彩理解和以前有哪些变化?
王:我接触水彩很早。在上小学那会儿,青岛美术公司有个资料室,里面有两本画册我老是看,一本《水彩画选集》,一本是《吴作人速写集》,这两本书之后我再没见过,《水彩画选集》里面像潘思同、张眉荪、李剑晨等人的作品,都有。
张眉荪等作:《水彩画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1957年12月第1版
吴作人:《吴作人速写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
臧:比较喜欢谁的?
王:那时候很喜欢张眉荪,他的画对我很有吸引力。后来去了北京才发现外地很少有人画水彩,都是水粉,我考大学的时候也是适应性地画水粉,之后就很少画过水彩了。
张眉荪,苏州拙政园
臧:我有一次去采访阎虹老师,说起你经常和后来在戏剧学院工作的李明到“三棵树”那儿画画。她印象很深,有一次下雨了,你俩拎着小桶,跑到陶田恩老师家里来。
陶田恩,雪,1992,纸本水彩,38×56 cm
王:那时在中山公园画完画,经常去陶老师家请他给看看。咱们青岛有画水彩的风气。
臧:有地缘的原因吗?
王:总觉得咱们青岛跟外省区别很大。画风看起来很文艺,有点“星期天画派” 那路子。
臧:跟学院式的教育关系不是很大?
王:80年前后那会儿,学院美术教育的根基不是很深,但是有一种很浓厚的画画风气。
臧:青岛东西方文化间的对撞是很弱的,所以西画在青岛的传播很顺畅。不像北京,有一个很强大的传统画坛,使得西画的传播也不得不有所变异。
王:对,一个地方画画前辈的能力和趣味,对晚辈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臧:你所受的影响也来自“前辈”?
王:我父亲也是画画的,所以看得也多。小学期间跟着少年宫管同池老师学习, 在九中跟韩湘浦老师学习。很重要的是,年纪差不多的有一帮人,之间也相互影响。
臧:都和谁?
王:上少年宫时,有个同学叫尹诚,他是陶老师的学生,我们俩当时算是不错的,画得比较熟练,就比着画画。上初中时就是李明、邹静杰他们,有时候看看他们画的,再就是各个文化馆之间串一串。
臧:当时判定“不错”有标准吗?
王:没什么标准。画得熟就算好,这个“熟”既是熟练,也是种感觉。青岛离北京比较远,离主流的标准也比较远。我那时候学画画,很长时间都不知道有靠画画考学这回事儿。
臧:什么时候才有了考学的概念?
王:上初中以后。
臧:少年宫学画,到 76 年就结束了吧?
王:初中一二年级结束的。
臧:以后在九中美术组?
王:是,跟着韩湘浦老师,韩老师也画水彩。
臧:对韩老师的水彩什么印象?
王:青岛的水彩跟外地的真不一样,多少都有点儿吕品先生的影子,按现在的说法是比较讲究水气,回想起来,韩老师的画风也和吕品先生很接近。
韩湘浦,远望市场三路,1980
吕品,青岛海滨,1957,纸本水彩,21×34.5cm
臧:你画的这组水彩,已与老先生们全然不同了。你觉得这种即兴记录的、随性的工作状态,与水彩作为一个独立画种有差异吗?
王:我觉得很少有作家一生只写信笺啊。
臧:这跟你刚才讲的完整和独立不冲突?
王:我并不觉得有冲突。像塞尚晚期的水彩画,只涂了几块颜色,但你不能说这是辅助的作品,它非常独立。
臧:若是从专门的创作方向看,一个艺术家一直画水彩有问题否?
王:也不能说有问题,也有画了一辈子水彩的。像王肇民先生就是。
王肇民,橘子梨,纸本水彩,1988
臧:水彩画家当然也有一个专门的群体,包括潘思同、张眉荪,还有更早的徐咏青先生,后来的冉熙、哈定,都是。
王:对。
潘思同,喧杂的码头,1935
哈定,黄浦江边,1958
冉熙,浦江夜色,1948,纸本水彩,47×63cm
臧:你发现没有,刚才讲到的这些水彩画家,基本没有海外经验,虽然他们画的是“洋画”。
王:据说早期一些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大多有画水彩画的修养,水彩画传入中国后,跟传统的国画很容易兼容。
臧:吴冠中先生也说过“水彩好比是中西画沟通之间的一座小岛”,你觉得它是一个很自然的产物?
王:对。因为我们有水墨传统,画水彩就很好上手。包括飞白、晕染等等,与水彩有很多接近的地方。
臧:你自己在创作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王:我这两年画水彩画更多是从练手的角度,就像平常写毛笔字一样。水彩对我来讲有一个好处,就是画东西比较直接,一笔一画,不重复,直截了当。
臧:对刚才讲到的中西之间的沟通,你有没有想过有所介入呢?有否尝试一种更中国化的“洋画”表达?
王:会想。
臧:那从你的角度分析,这批作品为什么会这样来画?
王:这一批画,画得更简练了,这也是我比较想把握的东西。
藏:也制造出了陌生化的效果?
王:带有自己看东西的眼光吧。水彩就是我选择使用的工具。
臧:很自然地选择这个媒介,作为日常研习的功课,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王:是。我觉得跟我画油画是一样的。我画画,有两个取向一直有,一个是题材上喜欢画熟悉的东西,另一个,是我很喜欢让熟悉的东西带有一点陌生感。
臧:青岛的水彩画家,在寻求脱离吕品先生的方式时也有过一些探索,比如王润民和徐仲平,他们也曾想结合装饰意味和传统的方法。
王润民,琴岛夕照,1981
徐仲平,濛濛春雨
王:可能还是加进了许多国画的东西......
臧:是,像徐仲平运用了很多国画的处理方式。王润民则更着意于对意境的强调。像李忠民、李连一、姜世钰等老先生,跟吕品先生更接近些。
王:青岛的水彩画大都画得比较清淡。
臧:刚才说到的这些水彩画家,其实也多会想到个人标识的问题,像晏文正先生比较强调写意化,会把水墨画的写意观挪到水彩的创作里面。也类似于一种画家的自我意识。但我觉得你刚才所讲的,比较新鲜的是,你的水彩并不是放在水彩观念的内部去考虑。你既没去想水彩传统问题,也没去想自己这组作品如何在水彩画领域内部作界定,甚至没去想你的经验其他水彩画家会怎么看。你觉得,你提供了一种怎样的经验?
晏文正 ,夜雨,1980
王:画画本身就是“经验”。画习作只是日常练习,算是做功课吧。这样说恰当些。
臧:也就是说,完全出于自然抒发,没有介质感的困扰?
王:是的。你可能用水彩去画,也可以用铅笔画、用方头笔画,这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尽管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对我来说,用起来方便最重要。
臧:我记得王肇民先生讲过一段话,他就说“画的好坏,比较的是其清和浊”。也就是说,好画是清的,坏画是浊的。什么媚俗啊,格调啊,他统统不去区分, 也不去区分介质。
王:画的好坏判断,挺复杂。我自己看画也是一直在学习中调整,比如我现在看安格尔的一件作品,有些东西十年前我还完全看不到。中国人判断画,一个是法度,一个是韵。王肇民先生讲的清与浊,清代刘熙载也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讲的应该是一个意思。
臧:所以你更愿意在与传统关系的层面上作思辨。
王:对。
臧:即兴经验在你看来是靠不住的?
王:对。画画需要一些积累。
王音,风景习作,2016,纸本水彩,20×13 cm
臧:对你自己来讲,你的创作是不是也有一个经验体系存在?
王:我从 90 年代初的作品开始,有了一个大致的工作与思路。
臧:就是说从《小说月报》起,你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法?
王:有了一个工作方向吧。
臧:你现在怎么描述它?
王:我大学毕业时,是很迷茫的。从小画画一直到大学,我都没很清楚自己画的东西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当时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必要面对的问题。大概就是从这么一个角度入手,我渐渐有了些思路。比如早期我在美术公司看到的颜文樑、吴作人的画册,已经逐渐淡忘了,重新再去回忆,反而觉得早期的这些美术经验跟我有某种契合,于是便有了《小说月报》那批“土油画”风格的作品,是我自己慢慢整合的,就是想画一些跟自己有关系的、可信的画。
王音,风景习作,2013,纸本水彩,13.5×19 cm
臧:不希望脱离自己的经验?
王:是。不然我都不知道画它干嘛。当时想的就是画一些没有什么时代感的东西。后来我基本也是在这个路子里面。
臧:一方面处置跟自己经验的关系,另一方面处置日常经验,这两个算是你比较常用的解决困扰的处理方式。那么,怎么画,你有困扰吗?
王:随着自己的性子,按着自己的感觉来吧。
参考书目:
《水彩画选集》张眉荪等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
《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
《陶田恩水彩画集》,青岛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韩湘浦水彩画集》青岛市美术家协会编。
《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画家经典遗珍专辑》孙佩韶主编,2012年5月版。
《冉熙作品集》冉熙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王润民水彩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水彩画小辑(3)》,杨云龙等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
《李忠民水彩画集》姜世钰/温宝耀编选。
《水彩画名家李连一》李连一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水彩画名家姜世钰》姜世钰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晏文正水彩画集》,晏文正著,青岛广播电视报社,2011年4月第1版。
王音·水彩课
策展人:臧杰
展览执行:吴犇 杨永辉
联合出品:良友书坊文化机构 维他命艺术空间
学术支持:青岛当代艺术文献中心
时间:2018.9.22—2018.11.18
地点:青岛文学馆二层(山东省青岛市南区湖北路5号)
图文来源:青岛良友书坊﹑王音工作室,Vitamin Archive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