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何为苏麻离青?什么又是元青花?

明代王世懋的《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间……以苏麻离青为饰。”而成书于万历19年(1591年)的《遵生八笺》也提到:“宣窑之青,乃苏渤泥青。”这里的“苏麻离青”和“苏渤泥青”虽音译不同,但不难推断所指的为同一物——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蓝玻璃。

作为一种产于国外的青料,苏麻离青在中国出现与明初郑和下西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整合从东南亚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用在青花瓷的烧制上,其制品极为美观精致,发色明艳,呈色稳定,其晕散现象更是新颖别致,俨然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焦墨技法的奇特效果。

呈色靛蓝,绚丽浓艳,清晰而通透,线条的纹理中或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结晶斑呈浓黑的松烟墨色,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以手抚摸可感觉有凹凸不平状。另一种发色蓝中泛紫,甚至呈明显的紫罗兰色,发色浅淡,浅淡处呈星状点滴晕散;浓聚处结晶斑连点成片,呈黑青色,浓淡反差极其明显,晕散十分严重。

“眼学”鉴定釉面老道青花纹饰流畅运笔娴熟浓淡自然发色纯元青花有国产料也有进口料,进口料青花又叫“苏料”青花,非常受欢迎,其元代苏料青花鉴别可以通过以下七大特征来进行:

1、藏青色(如扎染布的藏青色布)苏料的元青花器件分早中晚期,但其色基准是苏料的应用,发色的情况可有些变化。

2、有凝聚斑、斑迹钻胎,重时显褐色,轻时称锡斑。这种斑,有的叫吃胎、钻胎,是一个意思。这种斑常表现在色料重的地方。

3、在涂抹时的绘画纹饰中有熔溶流淌痕迹,象钧瓷中的蚯蚓走泥纹痕迹,这种痕迹是钻胎入骨的。在苏料与浙料勾兑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关于苏麻离青,很早以来在古董商和后挂彩工艺人藏品征集壹叁壹零壹柒壹叁零零肆。当中一直流传着用乌黑色的苏麻离青在干燥的瓷坯上绘图案,再挂上白色的长石釉,经1200度高温烧造,图案的颜色由原来乌黑变为像蓝宝石一样鲜艳美丽的兰色的说法。

4、在线绘和涂抹的下缘有锯齿状的釉流淌或流散、晕散。色料轻时,斑、线涂绘中常出现晕散的图案边缘。真品低锰高铁,真品的锌铁比很小;真品含微量的砷;真品含钡少;真品杂质少。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明宣德苏麻离青和国产钴土矿的测定得知,宣德苏麻离青含铁量高,含锰量低,而国产料含铁量低,含锰量高。

5、分层的线圈有下缘锯齿流淌,绘画的主图常常压过或流淌过分层的线圈,竖线超过分层线、流到分层线或过线圈,交叉时有斑痕,也可称为越压线圈。有时出现象糖葫芦似的串珠沉胎的点状斑迹。青料线绘浅淡时有飞青,显断线或模糊不清。

6、在交叉线的部位常出现一个斑点,这称作渔网式网结,特别是绘画的鱼鳞上常出现这种现象。用苏麻离青钴料在瓷坯上绘图后进窑高温烧制时青料发色效果受制于器物胎质,油料成分,施釉方法,油层厚薄以及窑炉结构 ,器物放的位置,窑炉内气温、气压、湿度等窑炉烧成气氛。

7、国内外学者还是拍卖行的公识是元代中后期青花瓷用的是苏麻离青;明永乐、宣德到成化早期为止也用的是苏麻离青。早期成化青花也有铁锈斑。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坑点,露胎处边沿常有火石红漫延的边缘,釉面出现积釉。

随着苏麻离青的引进,中国青花瓷烧造史出现了自元代末期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尤其是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而被民间称之为“青花之王”。但成化以后,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很少再大批量引入,青花瓷中的青料逐渐被回青等代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