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11-07 09:02
南京明城墙
顾宝国捐赠的乐平烧造的古城砖及砖体一侧的铭文
最近,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组团参加景德镇瓷博会,其间还举行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向江西省乐平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一块600年前明洪武时期饶州府乐平县奉旨烧制的南京古城墙贡砖。据文博专家研究,这块古砖对于考证明代南京都城建设和乐平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持宝人是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顾宝国。顾宝国为江苏南通如皋人,1990年曾在江西乐平当过兵,对乐平有着颇深的感情,将乐平视为第二故乡。平日里喜欢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喜爱文物收藏。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古玩市场发现一块古城砖,拿起一看,上面的印文字迹有“饶州府乐平县……”引起了他对当年在乐平军旅生活的回忆。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花大的代价把这块古城砖买了下来。
他说,当时看到“乐平县”几个字的时候,感到它的分量。只想着能得到这块古城砖,也不怕别人会觉得他傻了。在别人眼里,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砖头,但在他心里意义非凡。后经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专家鉴定,这是一块600多年前洪武二年南京明城墙上的古城砖。在这块古城砖上的铭文则是它的“身份证”:“饶州府提调官同知金声司吏程克昭、乐平县提调官县丞赵广司吏董和”。砖上的铭文,也是城砖质量溯源验证的依据。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包括明朝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为筑城墙,(当时)朝廷动用全国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的28万民工,烧造了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才最终完成明王朝都城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超过60公里。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因此,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相比,可以说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巨制。
1956年10月,南京明城墙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南京明城墙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牵头的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为了保证这些城砖的烧制质量,朝廷对制砖和修筑城墙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每块城砖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重10至20千克。除规定了城砖的大小尺寸外,为确保城墙的坚固和美观,对泥料也有严格要求。而且还要求每块砖上必须印制砖文,各地分别在城砖上印制出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和制砖人夫、窑匠等5至6级责任人,最多达9级责任人的名字,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城砖生产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城砖质量,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的高质量,创造了屹立630多年而坚不可摧的奇迹。
如今,顾宝国趁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考察景德镇瓷博会的机会,从江苏南通辗转数百公里,将这块20千克重的古城砖带到江西乐平,无偿捐赠给乐平市博物馆。使这一经过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宝贵文物,荣归故里,是对乐平文博事业的巨大支持。这块古城砖是古代乐平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证实了江西乐平为明代南京古都的建造做过贡献,也再现600多年前乐平辉煌的历史。这些当年烧制城砖的工匠和督造官是庆幸的,他们的名字留在明城墙砖上,与日月同在,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江苏南京 李绍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