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12-06 08:55
沈贞(1400—1482),一名贞吉,号南斋、陶然道人,长洲(今苏州)人。明代中叶画家,“吴门画派”领军人物沈周的伯父;善画山水、人物,山水取法五代画家董源,善作景色富丽的着色山水,用笔细密沉着,画风清新秀润,略具烟林清旷、平淡天真的意趣。图为沈贞早年所绘的一幅《秋林观瀑图》轴,纵143、横61厘米,现收藏于苏州市博物馆。
此轴构图巧妙,中部以浓厚的云雾将上下景物分割开来,更凸显出险峻山势和如练飞瀑所营造出来的山水奇观。上部险峰劲松,直出画顶,云雾缭绕处,遮掩了部分山势,使左右山岩形成鼎峙之势,峰峦出没于云雾之间,更突显出山崖的奇崛突兀。溪水自山顶崖壁林间起伏淙淙流淌而下,在山崖前形成倾注的飞瀑,穿过云海注入深渊,远远观望,就像一条长长的白练,垂直悬挂在陡峭的崖壁上,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奇观。下部近景处,瀑流飞流直下,水雾弥漫,深不见底。临渊的山坡上,几株老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瘿结处处,根须紧抓坡石,昂然挺立,因为季节的变化,有些枝叶经霜后已开始泛黄。林间山径上,两位老者正在临渊的围栏前观瀑闲话,背立的青袍老者策杖翘望,侧面的白袍老者仰首抬手,笑指飞瀑,谈笑风生。画幅右上方有画家自题的一首七绝,道出了古人于秋日相约观瀑、品山论水的闲适惬意的意境:“秋林霜重叶痕斑,白发萧萧二老闲。握手相逢无个事,不因论水更论山。”款识:“洪熙元年秋八月望后二日西庄沈贞吉。”明仁宗洪熙元年为公元1425年,作者时年26岁,该画为其早年作品。
山水是古代画家特别钟爱的画科,秋天的山水更是画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沈贞在描绘秋天山水的时候,着意对苍松翠柏、飞瀑流泉进行渲染,为画面增添了山水的骨韵灵气。此画构图密中有疏,取景独特,在云雾的分割下,截取山岩的雄奇部分精心描绘,以淡墨勾勒崖石,用披麻状线条皴染,再以浓墨勾边,细密点苔;树干略加皴擦,瘿结森然,愈显树龄沧桑;树叶或以浓淡墨色点染,或以圈线填色,尽显“秋林霜重叶痕斑”的繁茂、斑斓之状,有董源山水“树石幽润,峰峦清深”的意蕴。相对于高山险峰、巨瀑流泉、古木参天的浑然气势,画中人物虽然渺小,却刻画细腻,衣纹洗练,面部、手部略施赭色,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丰富生动,仰观飞瀑,谈笑指点,动感十足,形神兼具,展示出“白发萧萧二老闲”“不因论水更论山”的赏秋情趣。作者行笔流畅稳健,用墨干湿浓淡适宜,沉着静逸,设色淡雅而配合画意,协调自然,加上题画诗的点缀,整幅作品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描绘出一派山峦岩石雄奇夸张、林木植被葱郁苍润、游山观瀑悠闲惬意的秋日气象。
秋日风光旖旎,湖光山色美景如画。古人赏秋,游山玩水,大多带着一种闲适遣怀的心态,沈贞侄子沈周画过一幅《秋林策杖图扇面》,自题一诗云:“绕路寻诗句意新,凉风吹叶趁闲人。一般来往溪桥步,但涉忙缘便有尘。”刻画了画中人策杖过溪桥酝酿诗句的忘我意境,可见古人赏秋色美景,讲求闲适心态,就像这幅画上的两位老者,品山论水,游山观瀑,不疾不徐,游览之时,身心已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亦升华了画面上赏秋的意境,令人从中获得心旷神怡的审美享受。
作者:湖北武汉 李笙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