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米玉明:这是一个一旦开启就无法结束的展览

2018-12-20 11:10

a9rMSTSvDd9j6uXMBar7kQxsHbdQfVaIEKd4RGcP.jpg

​2018年12月16日,顺义·罗马湖“橱窗”艺术实验计划第二期“米玉明”及展览“一个一旦开启就无法结束的展览……”在不同艺见艺术中心开幕,此次活动由邵伟、苏杨出品,李裕君担任策划人,朱嘉鸿为执行策展人,展出了艺术家米玉明及其学生的摄影作品,在展览开幕的同时还举行了主题为“人人都将有一个‘美术馆’”的艺术·下午茶活动,米玉明、袁钦玲、李裕君、朱嘉鸿等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关于活动,策划人李裕君讲到:北京市顺义区罗马湖"左堤六号"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推出罗马湖"橱窗"艺术实验计划。即在不同艺见艺术中心橱窗内每周推荐展示一位艺术家作品,同期举办一场“艺术·下午茶”活动。此计划将以橱窗展示艺术家作品结合网络及线上媒体平台推广宣传的推进,意在为艺术家提供一个非常规展览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更多有想法的艺术爱好者创造一个近距离与艺术家讨论的机会;同时,更为充实罗马湖及周围艺术文化氛围增添新的活力,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家的创作,了解当代艺术。

“我希望每个人,都有能力像我一样感知世界的美好!我在课堂中向所有学生发出:找自己、发现自己的教学主张,强调学摄影不是从器材开始,而是从‘处理画面’的能力学起,学会把万是万物、情感、复杂的光线转化为和谐的韵律和丰富的影调,从而使自己的照片具有丰富而不一般的“影像感”。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朋友们,我发现其实掌握了以上几点要领,人人都可以是一个出色的影像生活家了.......”艺术家米玉明讲到。

米玉明早年师从于留德艺术家全显光教授,后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自由艺术家,兼任多所高校的客座导师。米玉明从2006年开始从事实验影像艺术的创作,来自现实世界里的“褶皱”、自身、他者以及来自社会的反思、感悟……皆有可能被她收入到画面,变成熠熠闪光的生命体!

米玉明的创作态度是和她近年来走向民间的艺术教育理念是一体的,更是她的一套社会化公共的作品。2010年她开始概念摄影教学实践,并于2015年在社会上、学院课堂上发起了“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之公共影像艺术计划。

“2015年春天,我借着学院的课题开始,发起了一个私人课堂:‘绘摄影’课堂,也开始主动接触院校外的学生。期间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天赋,但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启发和呈现。”

自2010年以后,米玉明的职业变成了以教学为主,开始是在鲁迅美院开始的“概念摄影工作坊”,因为担心经验不足,那时一个两周的工作坊课程米玉明会备课两个月。即使现在上最简单的课程或讲座,她也还是要花上一些时间备课,因为米玉明发现在这个时代教授“摄影”不是单纯的技法课程,而是要面对每个人带着不同的摄影、艺术、经验的认知。如果是很多学生一起上课,更是要为每个学生做周全的准备。所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差事。

对于摄影教学米玉明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当代摄影的学习,其实无需学太多的摄影知识或技法,尤其对于初学者,当代摄影的学习应该是一场视觉之旅的学习。因为从学习之初就灌输太多的知识、技能,很多同学尤其是女性对于摄影的兴趣会消失大半。其次,作为教师,要敏感的、主动的去发现学生的潜力,如有可能成为作品,给他/她一些方法,督促并帮助他/她们去实现。另外,摄影的学习,米玉明建议不要换太多老师,也就是一个学生不要从师太多,她认为有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就够了,一位可以是技术型的,另一位是创作导师型的。否则不同的老师会给学生们带来太多无用的、个人化的知识,这会对于摄影的学习带入无尽的知识堆里,很难走出个人的创作之路来。

在米玉明看来,只要每个独立的个体用充满生命力的态度去思考、向内观看,也恰好选择以影像的媒介呈现。那么,专属于该个体的影像就实现了,即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