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公共艺术在城乡设计中的视觉表现与创新应用

2018-12-24 15:58

一 公共艺术的缘起

20世纪50年在罗斯福的“新政”时代,美国公共艺术开始兴起,为了创建美国独特的文化,推动经济和艺术携手并进,美国政府雇佣了上万名艺术工作者,“他们生产出数量惊人的作品:十万件绘画,一万八千件雕刻,一万三千件版画,超过四千件壁画,这些作品不包括海报和摄影作品。这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足堪表现时代的理念——不论实践与否的公共艺术”①正是这个时期,更多的美国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看到了记录他们平凡生活的艺术品,极大地推动了公共日常生活艺术的发展,为把“艺术品”看成生活的奢侈品变成为“公共的”日用品奠定了基础。由此而诞生的美国国家艺术基金成为公共艺术家创作的主要资助基金,对现代主义时期以来的视觉艺术实践和文化理念的发展推波助澜,对20世纪以来美国城市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城市建设的思潮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欧洲也掀起了新的美学风潮,现代主义时期以来的公共艺术雕塑语言渐渐取代了以人物为主体的传统城市雕塑语言。特别是法国,提出的“艺术在都市中”的主张,在巴黎拉德芳斯新城区的建设中,大量的运用现代主义时期的各种公共艺术视觉形式作品,对整个欧洲战后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出了新的价值标准。

在中国,虽然将“公共艺术”作为明确的概念提出来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公共艺术活动和创作实践却早已或隐或显的参与着城市建设,与整个城市的视觉呈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共艺术实践队伍主要来源于两条专业道路。一条道路是由有着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背景的雕塑家和设计师开辟的,他们主要思考的是:如何将纯艺术创作转变为公共艺术?这些作品在城市空间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样的思考源于中国写实性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非主流地位,促使雕塑家必须拓展专业视野,从国外的案例中寻找和借鉴创作方式,探索视觉表现语言的各种可能性。第二条道路是由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开始的公共艺术实践,这部分人主要偏重于实际操作与应用,对于空间文化和公共艺术理论的研究较少,但是他们的作品长于环境渲染,注重环境的融洽,在功能和视觉传达之间找到平衡点,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景观、公共设施、城市家具等设计上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

二 城乡问题与公共艺术的职责

城乡设计一方面是对城乡环境的改进,主要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以及相应要素(如风景、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从功能、人性、美学等方面加以优化,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在一定时期内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发展的具体条件,对城乡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利用、空间布局,以此实现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四个要素的结合,以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中国城乡发展与建设中,由于趋同化严重而导致的地方文脉缺失、地方归属感贫乏,成为复杂棘手的问题。公共艺术有希望解决或者至少缓和这样的矛盾。其中有一个大家熟知的成功案例,就是美国的迪士尼,迪士尼的世界使城市公共空间理想化,通过“抓住普遍的信仰和共有的激情并不太强烈——把它发展成为一个视觉形象,将它作为城市符号进行推销,在城市中选择某一区域来再现这一形象。河畔微光闪烁的商业建筑群象征着现代化,宏伟的古典装饰风格的火车站象征着改造,红砖小店象征着历史记忆”,“视觉文化、空间控制和私人经营使迪士尼世界成为新型公共空间的理想典范”。②迪士尼打造了一个能够让人们找到童年记忆和现实快乐的场所,从而以理想化的空间方式创造出社会认同的虚构叙述,让我们看到公共艺术的实践正是借公共空间进行人文叙述,实现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理想。

公共艺术在城乡设计中实施的核心是定义“地方性”和“稀缺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吸取他国经验和勇于自我创新。70年代的法国和德国以及80年代的日本,他们几乎把这个时代所有的重要大师的最为经典的作品都搬到他们的城市中,以这种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经典的形式去定义和塑造场所公民文化形式,已经成为历史,没有更多的创新意义。因此,“真正有实质意义和创新意义的行动必须扎根我们自己的文化积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以当代文化精神为元素,以地域独特的精神和基因去塑造出我们城乡独特而又映射出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性的空间。”③

三 公共艺术的视觉表现语言

公共艺术在空间视觉表现形式中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界限较为模糊,我们只能从较为宽泛的方面,偏重边缘性地描述公共艺术的形态特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地域空间中,处于主流的公共艺术作品离传统的雕塑概念和造型手法越来越远,多是以设计为主体的创作。当然,这里的设计并不等同于平面或者工业设计,而是更强调文化陈述和符号表达,运用概括和提炼的方法,通过象征和隐喻去塑造公共空间的场所感和美学精神。

公共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主要分为6大类:

1、雕塑性建筑。此类建筑往往凝聚着城市的历史文脉,能够激起城市的集体回忆,并成为该城市居民的美学确认物和感情标识物。如悉尼歌剧院、古根海姆博物馆、巴黎圣母院等,从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来讲,它们都可谓伟大的公共艺术。芦原义信说:“我越来越确信勒·柯布西耶与其说是建筑师,不如说是画家、雕塑家、思想家。然而,作为雕塑家,他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伟大。九百年之后,要是今天的建筑还存在,怕只有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了……作为功能性的巨大混凝土雕塑,人们会像走访雅典卫城似的来参观这座20世纪建筑群的。”④

2、公共雕塑。此类雕塑力避传统雕塑的语言特征,强调通过设计表达出环境、空间的对话以及与空间各种建筑物形态的呼应和统一。它以三度空间或者二度半空间的样式立在公共空间,成为该空间的标志性作品,以此来纪念或者记录某段历史、人物、故事,这是最为广泛的公共艺术视觉语言。

3、公共景观。这类作品主要包括广场的各种装饰性建筑物的形式设计、地面处理、树木花卉的文化运用等,像中国郑州的“1904-城市记忆走廊”、法国的奥赛火车站改造的博物馆以及拉莱维特公园,就是公共艺术景观的成功案例。

4、城市家具。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巨大的群体聚集而成的家园,这个家园里的街道、广场、公共构筑物等等,就是这个家的家具,我们统称为“城市家具”。城市家具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品位和性格,通过它们的形体、颜色和空间摆放,可以缓释人们紧张忙碌的心理状态,调节视觉疲劳,引导良性行为,提升公众审美。

5、公共艺术活动。公共艺术的节日设计与策划,是现代城乡品牌和营销的重要方式之一。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每三年在山林举办一次,2000年举办第一届,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参加艺术节的艺术家们把过去人们聚集的场所变成艺术作品,把包含着一家人喜怒哀乐的地方展现在大家眼前,以精心设计与策划的方式赞美这里的生活,唤起当地人们的自豪感,同时给来到此地的外来者以感动。另外,由英国文化协会和合办组织共同发起的“我们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该活动依托于民间组织的交流活动,促进土耳其和欧洲之间的文化理解,其表现形式多样,没有严格的艺术命题,关于城市的历史、联想和疑问都可以成为展示的主题,注重对土耳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展现具有原味的陈述性。这些都是可供研究的成功案例。

6、大地艺术。大地艺术是公共艺术最极端的一种表现样式,它融合了概念艺术、新现实主义艺术、偶发艺术以及包扎艺术和装置艺术,以挑战日常生活的惯常的美学和文化理念来推广当代人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我们对于环境的新美学认识和文化忧患意识。主要作品有克里斯托[Javacheff Christo]的《海岸包饰》,史密斯[Robert Smithsen]的《螺旋防波堤》等,其核心理念是人类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环境,尊重自然自身的发展。

四 公共艺术的创新应用与对生活的“干预”

近几年来,国际上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成功案例已经打破了公共艺术只存在于城市的说法,以公共艺术活动的形式引入公共艺术作品成为解决乡村问题的创新之举。由于中国的乡村发展问题尤为突出,一些中国的艺术策划者、高校艺术工作者以及公共艺术家们也开始尝试通过策划公共艺术活动来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日本的乡村发展问题和中国的乡村问题存在相似之处,不妨参照一下他们的一个成功解决乡村矛盾的案例。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当地农业政策失调,大批青年人流向都市,使得新泻地区人口密度日趋下降,并趋于高龄化,经济上在全日本也处于滞后状态。为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复兴,经长期运筹,一个前所未有‘大地艺术’为表现方式的‘新泻大地艺术三年展’公共艺术活动,得以实施”。⑤“新泻大地艺术三年展”自2000年7月开始在越后妻有地区六个市、町、村方圆七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地域举办。大地艺术节以三年展的形式邀请日本艺术家及国际知名艺术家参加,通过艺术媒介,探索和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地域的关系。作品形态不限,在荒地、废弃屋、山坳、梯田、森林、河流以及田边地头展开。大部分作品不会随着展览的结束而被拆除,而是作为地区的永久设施得以保存,从而形成独特的公共艺术景观。这项活动不仅吸引了大批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和东京多所美术类高校师生的参与,同时,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也参与到以区域振兴为目的艺术活动中。直至2015年,大地艺术三年展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成为当地经济的新动力,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遗产和人文文化,而且使用公共艺术介入的方式,探索性地对当地民族、环境、生态、宗教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对话与回应,维护和尊重当地民众的个人利益,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公共艺术活动,感受公共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第一届公共艺术活动中有一件名为《梯田》的俄罗斯艺术家伊利亚[Ilya]与艾米利亚·卡巴科夫[Emilia Kabakov]创作的作品(图1),无论从作品本身的视觉表现上还是作品所表达的故事上都深深的触动我,作品像一幅立体绘画,在梯田之间,农民犁地、播种、插秧、割稻、贩卖,时间在静静地流淌,故事却瞬间定格,似懂非懂的日文在你眼前浮现,和白云、大山、绿树、梯田融合在一起,一切的美好尽收眼底,这样一件能够触动观者身心的作品是艺术家对当地辛苦劳作的人们的赞歌。

五 结语

公共艺术在城乡设计中意义非凡,已经不仅仅是美化环境和改善空间的美学方式,事实上,它渐渐成为区域建设、解决现实问题和重塑地方精神的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着广阔的研究与实践空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