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现存最早以“草堂”为主题的山水画是卢鸿款的《嵩山草堂图》卷(又名《卢鸿草堂图》《草堂十志图》《嵩山十景图》),也是唯一一件署款唐代画家“卢鸿”名款的画迹。
卢鸿(?一740前后)
一名卢鸿乙,字浩然,一作灏然;
唐代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卢家人;
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征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就,后来隐居在嵩山,有草堂一所,经常聚徒至五百人;
精通籀、篆、楷、隶等,善于描绘山、水、石、树,尤其擅长山水,以描绘隐居生活扬名,其中最著名者为《嵩山草堂图》。
自宋元以来,以“嵩山草堂图”为主题的山水画层出不穷,包括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孟頫、王蒙、黄公望,明代文徵明、唐寅、董其昌、项圣谟,清代王翚、王原祁、张若霭、翟大坤、方士庶、秦祖永及近代吴湖帆、陆恢、朱梅村等画家,多对此主题青睐有加,均有作过《嵩山草堂图》的记录或有相关作品行世。
唐 卢鸿(传) 《草堂十志图》卷(局部)
影印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诸家之中,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翚(1632—1717)是现在所知创作《嵩山草堂图》最多、用力最深的画家,其间所蕴含的文化符号与画学内涵也最为丰富。
王翚对“嵩山草堂图”这一题材情有独钟。在其一生中,所绘此一题材有数十件之多,均为临仿或师其笔意所作。这些作品分别见于文献记载和各地馆藏中。就笔者不完全统计,现在所见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的王翚所绘作品有七件,分别是:
一、《卢鸿草堂图》
《卢鸿草堂图》为竖幅巨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者题识曰:
卢鸿草堂图。唐人名迹,余从吴阊借抚,复见黄鹤山樵临本,因仿其意,请正晋老先生,虞山王翚,时甲戌(1694)仲春十日。
“甲戌”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王翚时年63岁。
清 王翚 《卢鸿草堂图》 102.3cm×64.1cm
纸本墨笔 1694 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者以俯视角度远观,草堂在画面中央,中有一老者盘腿而坐,一书童侍立在前侧。草堂前有小桥流水,一访者拄杖携童行走于桥上,有书童在小院中喂养仙鹤,又像是在招呼远道的客人。
草堂后侧有女主人逗弄小孩,侍女在侧。草堂旁一书童持物前行。草堂为一四合院式院落,有假山装饰,另有附属建筑——茅亭及竹编围栏。庭院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庭院外山势起伏、湖山平远。
二、《嵩山草堂图》
《嵩山草堂图》为竖幅构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作者题识曰:
嵩山草堂图,甲戌(1694)长至前三日仿卢浩然笔,乌目山人王翚。
清 王翚 《嵩山草堂图》 134.3cm×45.1cm
纸本墨笔 1694 年 上海博物馆藏
从其年款看,仅晚于前作两三个月,间隔时间极短。此图为远景构图,所写草堂在溪流边,茅舍次第而建。草堂中两高士促膝对谈,一书童侍立在前。草堂前古树参天,溪流环绕,另有对岸一茅亭中高士独坐,极目远眺。远景则为浅山平远之貌。
三、另一幅同名的《嵩山草堂图》
《嵩山草堂图》亦为竖幅构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作者题识曰:
往见卢浩然《嵩山草堂图》,树石峰峦,全用焦墨皴皵,叹赏已极神妙。近在吴阊复睹山樵摹本,别具元人逸韵,更有出蓝之美,因仿其意。戊子夏,寄同鸥先生正之,海虞王翚。
清 王翚 《嵩山草堂图》 102.4cm×45.9cm 绢本设色 1708 年 上海博物馆藏
题识中“戊子”,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作者时年77岁,是王翚所绘有纪年的《嵩山草堂图》中时间最晚者。画面为高远构图,在层峦叠嶂下、山泉流经处,坐落着一小型四合院,两人坐于草堂中对谈。
草堂前山泉流淌,一人拄杖携书童匆匆赶来,书童肩背古琴。在草堂中,有书籍、花瓶、瓷凳、油灯等陈设。草堂四周,有古树环抱,竹林点缀,一派清幽之景。
四、《卢鸿草堂图》一开
《卢鸿草堂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翚《山水》册(十开)之一。
清 王翚 《卢鸿草堂图》(《山水》册十开之一) 24.2cm×31.6cm 影印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为近景构图,画面中心为一草庐,草庐中一高士端坐其中,潜心读书。四周古树林立,一派静谧、幽静之象。
五、《卢鸿草堂》一开
《卢鸿草堂》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翚《山水》册(八开)中的一开。
清 王翚 《卢鸿草堂》(《山水》册八开之一) 27.3cm×36.1cm 影印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为远景构图,草堂在画面左侧之山坡处,前有古树、竹石,后有栏杆、杨柳,远山淡影,一望无际,给人空灵出世之感。
六、《卢浩然嵩山草堂图》一开
《卢浩然嵩山草堂图》见于天津博物馆藏王翚《仿古山水》册(十二开),亦为册页中一开。
清 王翚 《卢浩然嵩山草堂图》(《仿古山水》册十二开之一) 40.7cm×32.6cm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和其他同题材作品不同的是,该图表现的是山坳中的草堂:在两块硕大的山石之间,有一间依山而建的草庐,一人坐于其中。
画面近处,一人沿山路往草堂方向前行,或许为书童外出归来。山崖间描绘清泉石上流的景致。画面只是截取深山中一个角落,却能令人想到崇山峻岭与远离尘嚣,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七、另一幅同名的《卢鸿草堂》一开
《卢鸿草堂》见于上海博物馆藏王翚《仿古山水》册(十二开),亦为册页中一开。
作者题识曰:
卢鸿草堂,文待诏、董宗伯俱有临本,最佳,幽闲澹寂之韵,泠然与尘几绝矣。
清 王翚 《卢鸿草堂》(《仿古山水》册十二开之一) 27.8cm×30.9cm 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该图描绘陡峭的山石下数间草庐,一高士席地而坐,身侧数卷诗书。庐前有台阶、围栏、柴门和虬曲的古树。此图有近景,亦有远山,虽为咫尺之属,却能小中见大,令人想见崇山峻岭、曲径通幽之境。
清 王翚 《葑溪草堂图》扇页 16.1cm×50.8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所绘的《嵩山草堂图》,大多作于60岁以后,有的甚至还是在同一年所作,均为盛年力作。这一时期也是其在艺术与人生的历程中渐入佳境之时。这些作品,不是简单的传移模写,很多作品是在临仿基础上的再创作,在摹古中有创新,是其成熟画风的反映。
王翚以《嵩山草堂图》为原型,创作了大量以园亭、草堂为母本的山水画,凸显出这一特别题材在其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在诸件《嵩山草堂图》中,王翚巧妙地变换构图、衬景和人物,尽可能规避程式化倾向,所以在现存的七件作品中,几乎难以找到重复的现象。
从画风看,《嵩山草堂图》系列作品是其融合北派与南派山水的典范之作,也是其摹古与创新的结晶。无论是皴法、构图还是气韵、意境,王翚都将北派山水的雄壮与南派山水的秀美融为一体,在《嵩山草堂图》系列作品中,王翚和很多文人士大夫一样,在画中表现出从入世到出世的超脱思想,因而对这一题材乐此不疲,而且越到晚年,越是如此。这既是其画风渐臻化境的表现,更是其人生进入练达与旷达境界的象征。
本文改编自《中国美术》2018年第3期
作者:朱万章
《王翚与<嵩山草堂图>》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