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郝量(右)
开幕式现场
震旦博物馆于 2019 年 3 月 26 日至 7 月 21 日在 3 楼历代玉器展厅呈现当代展览“郝量:辟雍”。
本次展览为青年艺术家郝量在上海首次个展项目,展出艺术家近期以博物馆玉器收藏为灵感而创作的一系列全新作品。
基于郝量的艺术研究和实践过程,此次展览将别具一格地分为两档展期前后推出:第一阶段(3 月 26 日至 5 月底)以古玉器、珂罗版画、文献资料及绘画作品组成,是艺术家思考与学习的过程;第二阶段(5 月底至 7 月21 日)将呈现长达 4米的绘画作品。
国子监彝伦堂《中国文化史迹》卷十二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杭州
2017年6月第一版
“辟雍”最早是西周时期周天子为贵族子弟设立的教育场所。辟雍的整体造型最初为圆形,周围有水环绕。因辟雍本体建筑呈现圆形,使其和古代常见的玉璧十分相似,故在古代文献中常写作“璧雍”。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中对辟雍作了具体解释:“辟者璧也,像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像教化流行也”。故自周代以来,辟雍即是探索“学习”概念的重要实践场所。
郝量查阅馆藏玉器典籍
从 2017 年起,郝量不间断地来访博物馆,特别被馆藏古玉器及相关古籍所吸引。对本次展览,艺术家曾自述“我一直迷恋古玉璧的形态与质感,璧有多样,‘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这样的形质是从这玉石中来,那无以言说的精神又怎么散发出来?清末学者吴大澂《古玉图考》,开篇‘古之君子比德于玉,非以为玩物也’,反思与学习的基调始终就贯穿于这次工作中。”
展厅现场
正如学习行为本身,其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在不同时空下演进出多样的结果,致使我们不仅关注知识的更新,更留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中话语规则的转变。在郝量眼中,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呈现了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辟雍”则是这个过程中的中枢或节点,它连接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对物质的认知和探索、对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对既有知识的不断修正以及艺术家独特个体的感知与回应。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为艺术家“灵光”项目的又一次实践,展览分为演变、月华、金乌、渔父及秋江渔隐,两期五大主题,是继 2016 年荷兰博尼范登博物馆“郝量:灵光”展览后的第二站。展出作品由绘画、拓片、古玉、文献资料、珂罗版画等交织而成,并未刻意强调其历史性,为观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去重塑不同个体经验中的轨迹。
月华 一 Lunar Corona No.1 ,9.4×5.3×4.3cm,石质Stone ,新石器时代晚期 Late Neolithic Period(震旦博物馆藏)
渔父 二 Yu Fu No.2 26.5x19.2cm 绢本重彩 Ink and color on silk 2018
渔父 一 Yu Fu No.1 41.5x32cm 珂罗版 Collotype 2018
【关于郝量】
青年艺术家郝量
1983 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9 年毕业于四川美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主攻水墨画,是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之一。作为新水墨的代表,他的作品先后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蓬皮度艺术中心现代艺术馆、法国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重要机构展出。此次同震旦博物馆的合作源于艺术家对中国古玉的极大兴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