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19春拍·现当代艺术丨改变与创造:黄宇兴的“生命史”

我曾经幻想过有一道很淋漓的瀑布,瀑布下面有一条长长的桥。我从这个桥上走过去,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黄宇兴


黄宇兴1975年生于北京,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同代艺术家大多向观念主义倾斜,黄宇兴却不随波逐流,其绘画忠于表达自我精神世界,意在探索人类文明发展下产生的种种议题。在近二十年创作生涯中,黄宇兴以独特绘画语言,将自己敏感、丰富的内在精神诉诸观者。


黄宇兴(b.1975)


十年磨一剑

2004年以后,黄宇兴的创作大致可分为“日志”“改变中的生命史”“光芒”“河流”“气泡”等几个系列,“对于人的理解”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其间,画家的成长呈现出鲜明线性特征,有时上一阶段偶发元素,很可能孕育或改变之后的创作方向。

黄宇兴曾回顾他的艺术之路:“从最初图像的挪用与借鉴开始,慢慢脱离绘画图像的影响;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凭借对生活时间的感受、对绘画的经验、包括对这种经验的陌生感的注意,来完成绘画,你可以看到去图像化的痕迹,这其实是不断发现和肯定自我的过程。”


Lot.717  黄宇兴  当我最需要爱(共两件)  2007年

油墨、喷漆与IKEA 产品  Diam. 25cm.×2

出版:《黄宇兴:改变中的生命史》,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第122至123页

《冲积:黄宇兴2005-2015》,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5年9月,第49页

展览:“改变中的生命史:黄宇兴个展”,2008年7月12日至8月16日,红桥画廊,上海


黄宇兴对绘画语言的探索、演变有清晰的内在逻辑,即“综合——拆解——深化——综合”。如早期“日志”系列用人体、水流、丛林等素材构成画面;随后单独提取若干关键元素,通过变形、重建等方式强化,塑造出独具视觉震撼的个人语言,衍生出“光芒”“河流”“气泡”等系列。在画家最近的“黄金之国”系列中,他将先前独立的经典形象再次聚焦于同一画面,通过构筑场景和营造氛围,实现更丰富完善的语言形态。


Lot.716  黄宇兴  改变中的生命史(双联画)  2008年

布面综合材料  150×113cm.(左)  150×135cm. (右)

出版:《黄宇兴:改变中的生命史》,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第60至61页

《黄宇兴》,天线空间,上海,2014年9月,第113页

《冲积:黄宇兴2005-2015》,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5年9月,第60至61页

展览:“改变中的生命史:黄宇兴个展”,2008年7月12日至8月16日,红桥画廊,上海


改变中的生命史

2006至2008年,黄宇兴着力创作“改变中的生命史”系列,实现了艺术风貌首次统一。本次上拍的《当我最需要爱》(拍品编号717)作于2007年,受马兰· 杜马斯(Marlene Dumas)启发,直接绘制在宜家石英钟玻璃反面,形成类似动画胶片的视觉感受。干枯的手指沾满血迹,皮肤表层滋生出绿色霉斑,结成茎叶般形态;混乱密布的草丛像是体表绒毛,细小而难以捉摸。借用工业化现成物强化了作品内容和氛围,图像随着时针滴答走动,流逝消散在时间的长河……黄宇兴深知,作为个体的生命史是如此脆弱、容易被改写,一种病菌的侵入、一个突发的事件都可能把我们从原先的生活轨道抽离。


Lot.716局部


《改变中的生命史》(拍品编号716)对命运和时间的思考更为深刻。该系列作品多是银底、黑灰调子,大面积黑色给人神秘、沉重之感,本件拍品延续了此一色调,内容上则剔除人体、时钟等暗示性物象,将视野推向更为宏大的丛林、河流,这两个意象也成为艺术家之后创作的鲜明符号。点状的萤火虫游离于丛林间,在黑暗的环境中发出微弱的光,它们彷徨、茫然、找不到方向,却又预示着无限绝望中一丝渺小的希望——“光”的降临,这是画家艺术创作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他的作品开始经历大量的“光芒”照耀

黄宇兴曾说:“刚开始我在画河流的时候其实是想对时间、对生命过程和时间的一个阐述,河流我们通常会把它认为是一个时间物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可以观看的时间,它也具备很多和时间非常相似的特性。”历史就是时间的长河,黄宇兴从现实河流反观时间的意义,将渺小的个人命运置于滚滚历史洪流之中,就像孔子在江边发出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Lot.716局部


光芒与栖息地

如果说《改变中的生命史》是黄宇兴“春秋笔法”之作,那么《栖息地》(拍品编号715)改用更直接的方式,借身体政治隐喻个体和人类文明之间的矛盾,堪称为“光芒”系列代表。“栖息地”是黄宇兴虚构的场景,人体的器官散落于泥沼,血红色树干矗立于黑色土地,蔓延的根茎贪婪吸取营养,结出诡异枝条……艺术家试图打造一个栖息地,树根缠绕、潮湿、却安全的理想场所,可供心灵彻底休息。他用解剖的方式呈现人体,剥离人的文化标签,留下动物的本质;散落四处的眼珠、手臂、头部,时刻暗示着生命脆弱和历史动荡,以及外部社会施加于人的无形控制。


Lot.715  黄宇兴  栖息地  2010年

布面综合材料  170×230cm.

出版:《黄宇兴:光芒》,红桥画廊,上海,2010年9月,图版

《冲积:黄宇兴2005-2015》,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5年9月,第74至75页

展览:“光芒:黄宇兴绘画展”,2010年9月10日至10月8日,红桥画廊,上海;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2月27日,星空间,北京


Lot.715局部


相较于《改变中的生命史》里点状“光”的出现,《栖息地》则大面积荧光色,仿佛如血的残阳格外耀眼,粘稠的胶状质感,透着乌托邦理想幻灭后的悲怆。这应和黄宇兴对西藏的热爱有关,他曾多次前往雪域高原旅行,有时长达数月,2009年他再次前往喜马拉雅山区,那里强烈的日照如地心引力般无法抗拒,“光芒”大量地照进画家的画布,像希望照进黄宇兴的人生。正如朱朱对其评价:“光束切分着天空一如驱逐着虚无,当光线投射到栖息在腐殖层上的躯体之上,既像在构成最后的抚摸又像赋予着再生的能量。这是挽歌与颂歌并存其中的意象体,与个人心理处在深度融合之中。”




作者:北京诚轩拍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