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众所周知,《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所藏历代书画精品。著录编撰之人均为书画及鉴藏大家,一定程度保障了作品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皇室荣光加持下,所载作品的史料价值更为世人所肯定,其蕴藏的收藏价值亦受世人所重视。
另一方面,《石渠宝笈》著录的绝大部分作品被收藏于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现已面世的《石渠宝笈》珍品为早年经由各种渠道散佚之作,数量极少,甚是稀缺。因此,每有“宝笈”作品面世,便能引发收藏市场的广泛关注。可以说,“石渠宝笈著录”已成为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和天价的代名词,广为收藏界所津津乐道。
周兴岱 临米芾五帖
册页八开 水墨纸本
16×58 cm.×8
华艺国际25周年·2019春拍拍品
钤印:臣兴岱、敬书
藏印:嘉庆御览之宝、执两用中、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宝笈三编、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著录:《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11册《石渠宝笈三编(四)》P2941-2942,上海书店,1988年。
《石渠宝笈》有初编、续编和三编,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此周兴岱《临米芾五帖》见于《石渠宝笈三编•第四册》,记载详实,著录完备,为书法册页类上等之品。册页钤有鉴藏印八方,除标志性的“石渠宝笈”、“宝笈三编”表示此为三编入选者外,“三希堂精鉴玺”印的钤盖位置也显示出其规格之严谨,且印泥呈色沉稳厚重,尽显宫廷华贵。
多枚嘉庆帝鉴藏印鉴的出现,则表明此册应为帝王案头时时把玩之作。如此日久浸润,作品更具雍容端方之观感,亦添绵延磅礴之气息。另外,册页为纸本经折装,展阅连贯,收藏方便。
封面为红木质地,题签“周兴岱临米帖”,前后扉页配以撒金笺,用料极其讲究,保存完好,品相极佳,为典型的清内府装帧样式。可以说在现已面世的“宝笈”珍品中亦属翘楚。
周兴岱所写《临米芾五帖》,第一帖见于《松桂堂帖•净名斋记》,为宋碑拓片本,现拓本藏于故宫博物院;第二帖原迹载于《钦定四库全书•真迹日录卷一》,董其昌《临宋四家书》卷中即临有此帖;第三帖为《岁丰帖》,原迹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第四帖为《李太师帖》,第五帖为《张季明帖》,两帖原迹皆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一册墨迹集米芾五卷法书,可见清内府收藏之富足。当然,这也为还原米芾佚散法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最重要的是,它还是乾嘉两朝崇尚“帖学”的时代缩影。
所谓的“帖学”,是指宋元以来形成的崇尚王羲之、王献之及属于二王系统的唐、宋诸大家书风的书法史观、审美理论和以晋、唐以来名家墨迹、法帖为取法对象的创作风气。乾、嘉两朝,是清代帖学书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书家摆脱从晚明延续到康熙末期的崇董书风后,开始扩大取法范围。米芾的书体因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且因《宋史•文苑传》称其“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而获得了自上而下的青睐,临摹其法书遂成一时风尚。
周兴岱所临米帖,一方面为投嘉庆帝之喜好,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书法道路的探索。因其在临摹时,不但还原了米芾原帖的风采,还保留了个人的技法原则和审美取向,使临创融为一体,难能可贵。观此册页,执笔明显可见“裹锋”之势,并极大限度的控制运腕的幅度,使落笔时能够保持飞动与稳重并存,给人一种大气飞扬之感。
嘉庆帝鉴藏印“执两用中”
“嘉庆御览之宝”印
与米芾相比,周兴岱的摹本用墨丰厚黑亮,体现出清代帖学用墨的拙朴意趣。但受米字字形影响,笔墨浓拙之余,又流露出含蓄隽永的意境之美。同时章法布局中少了米式的跌宕起伏,字体匀称,排布规整,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端庄和谐的皇庭之气,这与儒家思想中讲究平庸中和之道,即“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思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来看,周兴岱书写时蕴含的精神内核又与扉页所钤嘉庆帝鉴藏印“执两用中”遥相呼应,更值得玩味。
《临米芾五帖》深受嘉庆帝垂青,究其原因,与此册页的作者有莫大关系。周兴岱为干嘉时期的天子近臣、词臣书家,然其家世更是不俗。据民国二十七年《涪陵周氏家谱》载,其先祖周敦颐为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其父周煌为乾隆重臣、嘉庆帝师,一生能文工诗善书,笔法遒劲,著作颇丰。其婿张问陶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
另据清秦瀛《小岘山人集》续文集卷二《都察院左都御史东屏周公墓志铭》记载可知,受其父影响,周兴岱在文学、书法方面亦有所建树,即精于小学,工书法,擅冶印。他既为官吏,又为雅士,且常于南书房行走,颇受皇帝喜爱,因此奉命临写时风正盛的米帖便不足为奇。
《石渠宝笈》著录周兴岱《临米芾五帖》书影
近年来,收藏界所现破亿拍品多出自《石渠宝笈》著录。由此可见,未来市场中《石渠宝笈》著录拍品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焦点拍卖之一。此册石渠著录周兴岱《临米芾五帖》,作为“宝笈”珍品首次面世,其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皆惊艳众人,市场价值尤不可估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