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岩隙盘根度寂寥,死生不计自逍遥。
清高岂羡蟾宫桂,韵雅偏嘲碧玉箫。
欲铸金魂凌皓雪,横撑铁骨对寒潮。
浩然养我青云志,只待东风翥九霄。
2017年9月7日上午,由《松韵堂吟草》北京诗词学会、《诗词家》杂志社
主办的《松韵堂吟草》首发式暨周逢俊诗词艺术研讨会,在北京宋庄小堡北街100号周逢俊艺术展览中心举行。
据了解,《松韵堂吟草》由作家出版社于今年7月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著名书画家、诗人周逢俊先生近年来的文学力作诗、词、赋两百四十余首,字字珠玑,蹙金结绣。全书还穿插了周老师精品画作二十余幅,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当代一位诗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的精神世界。
周逢俊先生跻身画坛二十余载,其绘画作品或典雅清丽,或疏寒凄美,洋溢着诗意古韵。著名艺术家王镛曾以“诗中意境,梦里家山”来概括他的水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这样评价周逢俊的书画和诗词:他的诗让人感受到一种婉约凄美、缠绵悱恻的情调,从他的画中又可以体会到营造了一种诗的情怀、诗的意境,诗词对他的绘画创作起到了由“内修”到“笔丰”的内涵转变。
参加研本次讨会的嘉宾有:北京诗词学会会长张桂兴,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蔡世平,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诗词家》杂志主编王海峰,《中国书法》杂志主编、西泠印社理事朱培尔,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民歌声乐协会副会长李元华,《诗刊》子曰主编江岚,中华诗词学会编辑出版中心主任李葆国,《中华诗词》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宋彩霞,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人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于慈江,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高振,《空军报》文化部主任、大校高润祥,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向东,北京散曲学会会长南广勋,著名昆曲艺术家姚昆宏,北京东方诗书画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刘迅甫,《诗词家》杂志常务副主编初仁,《中华辞赋》编辑部副主任戴丽娜,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部吴秋野,《中华诗词》杂志社责任编辑胡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艺术学博士后陈明,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王光明,诗人王一舸,北京诗词学会理事、北京兰亭诗书画院院长苏兰芳,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王首麟,环球热点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许清泉等。
以及《中国书法》《美术》《中国画观察》《艺术镜报》等报刊、杂志的主编、编辑等二十余人参与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诗人、教授褚宝增主持。
北京诗词学会会长张桂兴:
在这个美好的金秋时节,大家一起来参加《松韵堂吟草》首发式暨周逢俊诗词研讨会,我谨代表主办方北京诗词学会、《诗词家》杂志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我想谈谈我读《松韵堂吟草》时的一些体会。
首先,翻开这本诗词赋的集子,有一种清刚之气扑面而来。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愈发能体味到一位画家,一位诗人,一位艺术家的刚直不阿,一位诗人的神清气正。心正才能身正,言正才能行正。
其次,无论是他的画作还是诗词,都洋溢着儒雅之风。很多人评价周君“画家当中诗是最好的,诗人当中画是最好的”,我想这是名副其实、恰如其分的。这是他博学多识,转益多师,敢于跨界,不懈努力的结果。
此外,他拥有着一颗大爱之心。他的文学作品经常聚焦社会话题,关注社会底层人民,有时候也会针砭艺坛时弊,为弱势群体奔走呐喊。我们都知道,周老师的书画作品经常义拍捐给落后地区的失学儿童、贫困人民。这是一个大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大爱大德的体现。
总之,周逢俊的诗词、绘画作品无不浸润着艺术家个人的艺术修养,文人情思以及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因此,能吸收这样一位兼具“清刚之气、儒雅之风、大爱之心”艺术家,对于整个诗坛来说善莫大焉!
《诗词家》杂志主编王海峰:
秋天,总是让人满怀激动、敬畏。秋天是盘点收获迎接收获的季节。秋天更是诗意的、迷人的。
今天,我们相聚在周逢俊美术馆,共同参与《松韵堂吟草》首发式暨周逢俊诗词研讨会,我谨代表《诗词家》杂志向各位吟长、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周逢俊先生表示由衷的祝贺!
有幸与逢俊先生相识已十年有余,先识其画,再品其诗。特别是近年来《诗词家》杂志的创办得到周先生的信任和支持,交往愈深,对其人其艺的认识也更深了,内心也更多了惊叹和敬佩。
当代画坛能达到周先生艺术之境界者不多,当代画坛写诗作词能望其项背者更是寥寥无几。
他的绘画作品诗风灵动,气韵饱满,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山水的诗歌精神。他的诗词,不仅继承了传统山水的诗歌精神、人文情怀,更融入了自己对时代精神思考以及个人的审美意趣。
他的作品是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思想的结晶,集雅风、豪情、剑气、文道于一体,可谓诗画交融,相映成趣,内涵深厚,洋洋大观。因此,我们说周逢俊先生是当代“诗书双璧的代表性人物”。
北京东方诗书画院院长刘迅甫:
(现场为大家朗诵周逢俊老师的词作《水龙吟登天门山》)
诗品与人品相通,周逢俊的诗词胜在境界。今天我赠逢俊兄自作诗一首:
天心无累世无争,三尺风云落酒觥。
自在人生诗境界,一堂松韵大音清。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在这样天清气朗、金风送爽的金秋时节,来到文风鼎盛、墨香四溢的书画宝地宋庄,赴这场简朴而又隆重的诗文之约——《松韵堂吟草》首发式暨周逢俊诗词研讨会。这次活动是诗书画界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
前几天我刚刚参加沈鹏先生诗词巡展的诗词研讨会。诗书一体,诗画一体,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诗书画印的修炼,是我们中国传统文人修身齐家,陶冶情操,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
逢俊兄的诗词作品,典雅,静谧,细腻,深沉。我在我的小文章中对他的诗词作品阐述过一些粗浅的体会。今天我想从另一个侧面谈谈感受。
逢俊兄是我相交多年的好友,共同的爱好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让我们走到一起,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每次相逢,我们都有促膝之欢、围炉之趣。我们谈诗词,书画,历史,人生,谈笑之间更加情深意厚。艺术让我们更加亲近。
逢俊兄,豁达正直,好古敏学,对艺术求真求新,对诗词创作的不懈追求,对未知领域的努力探索都令人感动。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在艺术的求索之路上我们互相启发,我们的交流碰撞也为我的诗词创作打开了新世界。
逢俊兄喜欢读书,家里藏书很多,每次去拜访,他总是在伏案静读,或吟哦推敲
几个有关读书的统计数据很有意思:中国人每年读书0.7本,美国人20本,德国人40本,犹太人50本。很显然,中国人的读书时间实在少的可怜。我想,中国人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娱乐休闲上了。读书,对于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周兄,枕典席文,韦编三绝,读书万卷,这决定了他诗词书画的成就。
逢俊兄的山水画,气象恢弘,诗情氤氲,花鸟画古意盎然,超凡脱俗,达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境界。吴昌硕先生曾经对潘天寿先生说过:你的画如果想再上一个台阶那就必须学诗。画境再往上就是要进入诗境。诗在现今属于式微的艺术,已不大受人重视,但诗书画自古难以分割,一直相互滋养促进,诗词的修养陶冶对与书画家来说极其重要。
在周逢俊的艺术成就中,诗词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其书画艺术成就、艺术表达的基础与精神之所在。也许,正是诗词方面多年默默的耕耘,才情的挥洒,才让逢俊兄能在高手如云的首都画坛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衷心祝愿逢俊兄诗心不老,艺术长青!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于慈江:
今天我真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这几天我把逢俊老师的大作《松韵堂吟草》用心读了好几遍,越读越心惊,越读越震撼。我想试着用几个词来概括周老师的作品和人品:文学性、接地气;平和中正、爆发力。
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文学性。我们都知道,逢俊老师首先是个画家,从一个画家的诗词赋作品深刻感受到了难得一见的文学性,作为一个文学和诗词研究者,我对此深表敬意。
周老师的诗词赋,平仄准确,韵律优美。他精于诗律,而又在诗律之上。
其次,周老师的作品很接地气,例如,在这本作品集里,数次提到“霾”字,并且有首诗就叫《京霾》,其中有句“河山貌似王维画,草木宛如屈子诗”。“霾”这个主题是不好入诗的,而显然周老师处理的很高超。
周老师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漂”,他对此毫不避讳而且经常用诗词去回顾、缅怀那段灰色的时光。说明他这个人接地气,现在的荣耀,对得起自己曾经承受的苦难。
最后,题材上,他的律诗比较多,戴着格律的镣铐舞蹈,这本身就表明了他中正平和的心性。而他的赋就是他爆发力的体现。他的赋,磅礴大气,托物言志,抒发了他丰沛的诗情画意,体现了他不屈的清风峻节,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周老师的文学功底如此之深,究其原因,我想无非是他多年苦读和潜心经营的结果,心正,心诚,肯下苦功夫,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超常的创作天赋。
著名昆曲艺术家姚昆宏:
(现场用黄梅戏唱腔演唱了周逢俊老师的作品《故园吟》,又用昆曲唱腔演唱了《江城子普救寺访西厢》)
周老师的作品具有松的风韵——清润雅洁,高远绝俗;人品具有草根的品格——坚韧自强,怀真抱朴。
周老师的文学创作很有天赋,是个大才,奇才。他不仅有天赋,更有后天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的文学创作和绘画作品都贯穿着浓浓的诗意,浸透着深深的文人的情思。
周老师虽然以画家名世,但他骨子里却是个真正的诗人。他的诗,自然朴实,璧坐玑驰,直抒胸臆,浑然天成,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高振:
2005年中国散文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个散文大奖赛,周逢俊老师的作品在上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周逢俊先生的文字功底之深。
我在中国散文学会工作多年,深深感到周逢俊老师的散文功底之深厚,他的散文、诗歌、杂文等作品都相当出色。所以当今文学圈对逢俊先生的作品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认可。
我认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精神核心就应该是诗和文,书画作品表现的应该是作者的灵魂图像。诗和文能让画家的画更加空灵,润泽,丰满。
周逢俊老师把写诗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过着读书、作画、写诗这样诗意的生活。可以说周逢俊首先是一个诗人,而后才是书画家。他把艺术创作中的诗与画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画的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周逢俊向来刚直不阿,率真坦承。他著名的散文《中国画家的美国梦》,揭露了书画界的一些黑幕,也感动了很多人。冯远先生就亲自向我嘱咐过,要我们散文学会一定要多多关注这种敢说真话的作者。
尽管今天的周逢俊享誉画坛诗坛,尽管他学富五车书通二酉,但他依然保持自我,不忘初心,高调创作,低调做人,依然在孤独而不懈地求索。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词人蔡世平:
逢俊老师的作品第一个是有感慨。如果一个诗人没有感慨,那么他的创作就不可能生动,不可能打动人。所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人生长恨水长东,诗人总是能触景生情、喟然太息。
第二个是有义气。周逢俊诗歌书卷气,文人气很足。担当道义,家国情怀成就了周逢俊诗歌的深度。
第三个是有关怀。君子担道行义,以张扬仁义为己任。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一个人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就不会凡事只看个人利益,而是以仁义道德为准绳。
第三个是是乡土情节。周逢俊的作品里经常出现梦里家山,乡土草木,儿时玩物。这说明他是一个乡土情节很重的人。
第四个是有怀抱。为人类的艺术而努力,周君有这样一种宏远的理想抱负。从文学创作上来说,周老师的作品饱蘸艺术家的人文情怀,他悲天悯人,情思细腻,文风高古,擅长发现和表现天地之大美。
当下我们的诗词创作非常繁荣,但是玩票凑热闹的人也不少。如果目标是做一个真正的诗人,那就要志存高远,用最严格的创作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我看来,逢俊兄的诗词创作是专业级的。
诗词和绘画创作是紧密相关的,周老师以诗入画,以物言志,言之有物,画境诗境交相辉映,我相信天赋加上努力,逢俊老师成为中国诗画双壁的代表性艺术家指日可待!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向东:
拿到《松韵堂吟草》之后,我第一时间仔细阅读了一遍,感慨良多。
首先,这本书非常厚重——内容非常厚重,底蕴非常厚重,周先生的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怀也非常厚重。
其次,清远,有些诗词的题材很深沉,但周先生用诗歌的高超语言,举重若轻,温柔敦厚,让人回味。就像清风拂过松枝,余韵袅袅。
第三,中规中矩,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格律,遣词造句都非常考究,贴近文脉。
当下,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参与的人很多,但很多的基本功都不过关,可能因为用心不到、用工不足的原因。新文化运动之后,旧体诗词创作式微,而周老师作品的出版,给我们传统诗歌的创作者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空军报》文化部主任、大校高润祥:
周老师的书画作品我很早就关注了,这次看到周老师的诗词作品,同样震撼人心。中国的书画走向世界,源自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周逢俊先生的诗词书画作品。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满满的情怀,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中国的艺术创作,一定要向传统文化里汲取力量,正本清源,这样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输出。
周逢俊老师的书画创作已臻佳境,而当他把中国的诗歌精神充分融入到书画创作当中时,对于提高中国画在世界文化语境下的地位非常重要。
中华诗词学会编辑出版中心主任李葆国:
画如其人诗如其人,无出二致。
逢俊兄是画黄山成名的山水画家,他在长期的观察和领悟中逐渐形成了其险峻雄奇,峭拔出尘的画风,自成一家,享誉海内。岂不知他的诗词也如同画作一样,以其雄浑峭楚的风格拔奇领异。
其诗风兼有唐寅、文徵明的清隽浏亮,米芾、倪攒的峭拔奇瑰,王维、董源的旷远雄阔。每有奇思妙想、险词丽句都给人以开怀警策、荡气迴肠之感。究其原委全是其用心修为的结果。
他在学习米、王、倪、董的绘画技法的同时,也熟读了他们的诗作,领悟出意境领先的道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题秋旅太行山写生》一诗道出端倪:“少年尚古曾追宋,壮岁开新也慕清。纵揽太行收笔下,老怀自有万峰生。”境界在抱诗风顿开。
又如《访龙门洞道院》诗中:“翠壑幽玄曲栈寻,莽苍峭壁起云林。雕龛挂处悬崖断,画殿开时危路深。碑室循先通暗瀑,经堂证诵隔尘音。浑元顶看人环界,一缕青烟罩远岑。”挺拔奇峭,超然尘外。
《清明祭》立意奇巧,沉郁雄浑,《早春图》意新韵长,语近情遥。《秋吟》又沧凉沉郁直逼老杜,《写生雾灵山》景幽意远,寄怀秋风。《题黄山天都松》:“浩然养我青云志,只待东风翥九霄。”咏物寄人、物我两忘。《黄山西海》:“登心不估天酬价,入梦无量胆作翎。敢有南巢西海客,一怀真意蹈苍溟。”太白气韵,云林风骨。
他在讴歌中不忘抒怀,状物中不忘明理,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由景生情,情景境交融,家国情怀跃然纸上,成就了他奇峻峭楚的风格。假以时日,长持以进,加深修为,必有大成。
“欲达险峰凌绝处,更临明月脱凡时。”期盼再读《松韵堂吟草》续集!
最后以诗作结,贺逢俊兄诗集付梓:“妙句衔来晴气嘉,云林材干影横斜。溪山消息凝缱绻,羁旅艰辛萦铁琶。瘦骨凌寒岩滴泪,稀声震吕梦升华。疏狂尽在留白处,最怕诗人成画家。”
北京散曲学会会长南广勋:
心中没诗的画家,不可能是大画家。心中没画的诗人,也成不了大诗人。而恰好,周逢俊诗人的情怀,画家的境界兼而有之,所以成就了他在画坛是大家,在诗坛是高手。
白石先生曾说自己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这种论法虽有些矫情,但却深刻说明他对“诗”的重视。相比画家,他宁愿让人们尊他为诗人。
周逢俊先生虽然以绘画名世,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诗人。各位欣赏过了他的大作《松韵堂吟草》自然就会明白的。
逢俊的诗,自然质朴,感情澎湃,处处是真情流露。著名书法家林锡淳诗曰:“刀痕斧迹未免俗,匡庐奇秀在天然”。周逢俊的诗便是直抒胸臆,浑然天成,羚羊挂角,鲜有刀痕斧迹。
他的《赴京自提小照》写道:
蓬门骐骥作牛耕,万里驰心自不平。
欲步前贤承骨气,遥知伯乐在京城。
(1995年8月28日于故乡)
此诗写得真诚坦率,毫无雕琢。而且自此逢俊毅然北漂,最终成了一位
诗人、一位画家。他在《题假山石图》中写道:
毫端兴恣处,满室化氤氲。
这便是一位诗人画家的心态写照。
总之,周逢俊是一位成就卓显的画家,也是一位颇有潜质的诗人。我们期待着他将更加耀目的成就呈现给我们!
《中华辞赋》编辑部副主任戴丽娜:
认识周老师是在两年前的诗词家会上。当时王老师介绍说,这位是著名的画家,且诗词赋都非常棒,我不置可否。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画家的文学功底深厚者凤毛麟角。当时周老师给了我一本宣传册,我回到家仔细翻阅,不禁肃然起敬。
也许本人孤陋寡闻,在我所知的当今中国画家群里,能如此全面,画艺自不必说,诗词赋又达到让人仰视的高度,周老师独一无二。他的诗词赋天赋深厚,驾驭语言能力强,意向丰富,内涵深刻,想象奇绝,谙熟法度,警句迭出,大气混成。我负责的《中华词赋》杂志,一直没少刊登周老师的作品。他的作品天开奇景,清奇瑰丽,清新脱俗,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前年仲夏,我与王老师前来拜访,周老师谈起他创作诗词赋的过程,听后十分感慨。他说他的诗词赋都是在整幅书画完成之后,画意未尽转到诗上再继续完成的,所以他的诗里有画,画里有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认真说话时神态天真有趣,童心再现,了无心机,心中只有他的诗,他的画,他的艺术。与一般艺术家不同,常常令人感动。
周老师极具文学天赋,是个大才,奇才,又异常努力勤奋,再加上有不知疲倦的艺术创作热情,所以才有今天的硕果累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