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心中有明丽 笔下有清新——访著名画家宋彦军



《试问闲愁都几许》  69cmx138cm

心中有明丽 笔下有清新

——访著名画家宋彦军

2006年,他29岁时即以《都市丽影》荣获第六届中国工笔画大展金奖;2008年,他31岁时入选全国政协主办的“当代中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南十人作品展”,成为当时全国政协主办的全国分省区著名艺术家进京系列展览中最年轻的艺术家。此后,他不断推出洋溢着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成为当代一位有重要影响力的青年中国画人物画家。

他就是宋彦军。1976年生于河南驻马店,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


《空谷幽兰》  80cm×55cm

“宋彦军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他描绘的对象,基本都是他的同代人,都市和乡村的年轻人,以及由农村进入都市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传统工笔人物的技法,在表现古人尤其是仕女方面积累了深厚的传统。要表现新的当代人物,既需要吸取、借鉴传统技法,又需要寻找和创造新的绘画语言。宋彦军正是以为时代塑像、为同代人塑像的责任感和抱负,发掘当代人的内心情感,描摹当代人的形貌意象,以新的笔墨去创造、探索,营造了一个清新的艺术世界。”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这样评价宋彦军。


《新月似当年》  扇面  2015年

快乐的源泉

“我自幼喜画,并以此为乐。到如今,若几日不拿笔,就会觉得无味、无聊,思想空荡荡的。曾几何时,画画已成为我生命的全部,成为我快乐的源泉与自信的基石。” 宋彦军说。


《春到家园》  180cm×75cm2013年

在工笔人物画创作这条漫漫长途上,宋彦军曾经深受何家英、蒋采萍等师长艺术风规的浸染。选用工笔淡彩手法表现都市青年女性,是他的主路。所不同的是,相对于业界师长及同道而言,他的画面题材更狭义而集中,人物形象更单纯,笔墨技法也在一种不无隐忍的状态下施行,从而竭力使画面整体有着更鲜亮的时代感与年龄规定性。在他看来,这或许就是自己近年来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上能取得一点点成绩的奥妙所在。

创作之余,宋彦军喜读画史画论,试图以前贤的创作心得,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国美术史上,传统工笔人物画家有文人学士与民间画工之别。文人画风格淡雅、设色清丽,饶温婉之致,比如周?P、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的作品;而民间匠作所为,则往往笔憨色酽、庄重朴素,多寄迹于寺观窟壁之上。历史发展到近现代,工笔人物画有了革命性创新,取法范围大大拓宽,全球视野业已形成,创作题材及观念手法更是异彩纷呈。这就要求活在当下的画家如他,必须丝毫含糊不得地紧跟着作“守常达变”的充分准备。

风格独树一帜

宋彦军没有选择当代艺术所追捧的时尚之路,他选择的是踏踏实实的“苦学”之路,以自己的敏锐、发现和艺术才情,构造自己作品的艺术高度、深度与广度。可以说,在艺术的整体风格上,他坚持与守望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是以写实的形式、语言为特点的审美追求,甚至还忠于唯美主义赏心悦目的艺术宗旨。


《万里霜天静寂寥》  117cm×67cm2013年

不同的是,宋彦军的作品中已没有了“宏大叙事”的主题性诠释,而是在审美视野中观察“物质时代”都市的日常诗意图景。在这个图景中,画家把目光聚焦在都市青年女性的日常生活情态上。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笔下,青年女性绝无艳俗、搔首弄姿、风情毕露的浮浅与粗鄙,而是尽显开朗、坦荡、清纯与健康的格调,这才是我们时代的主流。宋彦军作品中的都市青年女性的日常生活情态与表现,既是作品主题,又是形式与内容。为此,他运用了恰当的绘画语言与相关手段,使作品整体浑然完整、统一和谐,并渐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远山》 108cm×83cm  2012年

在物质时代,宋彦军成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青年画家。因为,在今天,艺术选择了社会现实,就是选择了“人”,发现了“人”,也就发现了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宋彦军作品中所创造的都市青年女性形象既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的“理性化”形象,又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新写实的“原生态”或“欲望化”的形象,而是日常化了的“无诗意”的“诗意”形象。可以说,这已经是一种艺术感觉的深化,因为,像《都市丽影》、《青春时速》、《早班车》、《假日》、《都市天空》、《倾声细语》、《心迹》、《异乡秋风凉》、《无声》等,都表现为对“人”的日常发现和在无诗意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的努力与追求,赋予当代人以“重新塑造”的新面貌,这种对人的深入理解与表现,与画家深切观察、体验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


《雨晴》  138cm×69cm2014年

家乡人的自豪

宋彦军告诉记者,刚开始搞创作时,他感觉非常放松、自然,更多考虑的是技法等基础方面的东西,后来感觉自己在各方面有了进步,也就有了更多的想法。他说,创作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精神劳动,需要创新。于人不同,创新必须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没有继承就没有中国画的今天,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


《云想衣裳花想容》  85cm×50cm  2013年

将繁华都市中的时尚女性纳入毫端,看似轻松潇洒,而事实上,无论就造型、笔墨还是设色等诸方面而言,或许都有着意笔创作所体味不到的艰辛。具体说来,画面要严谨而又不乏生动,纵笔施墨要细腻熟稔,整体上还要烘托出蓬勃、清新、淡雅、冲和的生活气息与时代特色。尤其在探索水墨层次肌理的丰富表现力方面,须尽可能展示“墨分五色,以墨代彩”的艺术魅力。说实话,这样的标准,对任何一个工笔人物画家来说,都不是容易达到的。


《碧天清晓》

“在对古今中外的工笔人物境况作一统观之后,我将自己的鼓点主要击打在‘造型’与‘笔墨’两方面。于前者,我下大力气提高写生对象及主观造型的能力,竭力用“书写性”线条塑造形体,并站在全局高度审慎处理好线条之间纵横交错的细微关系,求取寓劲韧于爽润的精严效果;此外,我将更多心力放在对笔墨肌理效果的营造上,不意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谬赏。可能是个性原因所致,我不喜浓墨重彩,向往素雅淡逸。那种优雅、含蓄得令人心疼的彩墨境界,令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如何迫近或实现此种境界?我的办法是,以黑、白、灰为画面主色调,依靠‘秘法’皴点及水墨配比,表达虚实、浓淡、燥润、冷暖等微妙对比关系,从而谋求一种似有若无的视觉色差。此般操作手法,对我个人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而言,不仅是适用的,而且是必须的。”宋彦军说。


《沾袖余香冷》  69cmx138cm  2016年

“艺海无涯,关山路远。为了那一抹心中亘古的明丽与诗情,我愿‘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再次悄然启程。”宋彦军最后这样告诉记者。宋彦军以他的艺术创造,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又生动起来、盎然起来。宋彦军,一位从驻马店走出的青年画家,让我们深深为他自豪的同时,品味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文/任羽

 画 家 简 介 


宋彦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

       作品都市丽影获第六届中国工笔画大展金奖、无声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参加过全国政协主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南十人作品展”;“东方既白”——庆祝国家画院成立30周年美术作品展;文化部主办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画作品展;文化部主办“同在蓝天下--为农民工塑像”中国画主题创作展;“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中原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中原文化之星---宋彦军画展”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主办的系列画展等众多展览,出版过《画境——工笔人物画探微》;《典雅宋彦军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宋彦军卷》等专著数十部,和《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人物卷》;《中国画名家》;《世纪颂—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等合集数十部。 

作者:shoucangzihua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