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11-09 10:03
11月,是上海艺术界的狂欢月。展览中心的021风风火火,西岸的艺博会热热闹闹。在喧闹与繁华之外,有这么一个地方,这么一个展览,让观众可以安静下来,陷入沉思。这就是无用空间推出的“风景与山水”展。
无用空间艺术总监童雁汝南开幕式致辞
这是继“水墨是一种哲学”之后,无用空间推出的第二次展览。展览延续了无用空间的定位,即立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反思在今天,中西方文化的共通及不同,及中国传统哲学对世界有何种补充与启发。从2019年11月6日至2020年1月8日,这次展览用保罗•塞尚、阿尔贝•马尔凯、安德烈•德朗、莫里斯•郁特里罗、乔治•莫兰迪、安塞姆•基弗、黄宾虹、王劼音、井士剑、岳敏君、展望、张恩利等的作品,通过东西绘画的对比,从中窥见所承载的不同文脉,从精神深处去寻找连接,触及超越地域与民族的深藏于人类心灵的源头,重启人类情感深处共振的脉动,以此建立全人类新的价值观体系。
展览现场
西方“风景(landscape)”一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对自然的主动性构建。中国“山水”一词,在中国画中包含远超于自然本身的丰富含义。此次展览中,风景与山水已超越了其字面意义,不单单是绘画的对象,而成为东西方哲学文化深层内涵的指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是黄宾虹与塞尚作品首次共同亮相。无用空间艺术总监童雁汝南说道:“对于黄宾虹与塞尚的理解,我们无法用简单的构图、知识概念等来解读,而应该调动全身心的感官直觉。”
黄宾虹与塞尚
蓬莱三岛画稿 黄宾虹 水墨纸本 26.5×37cm×3 1865-1955
一进展厅,右手边便是黄宾虹的《蓬莱三岛画稿》与塞尚的水彩画《两棵松》。黄宾虹擅画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画一代宗师。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
黄山险峯图 黄宾虹 水墨纸本 149×38cm 1924
款识:市隐山城喜乐闲,登楼日日见黄山。行年五十看莱彩,暖旭晴云共笑颜。甲子嘉平月,同邑幼庭仁兄奉母里居,不涉
两棵松 保罗·塞尚 水彩画 20.9×26.1cm 1890
塞尚,历来被称作 "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形也就成了”,塞尚在他讲到他的画时,经常重复这句话。在印象主义革新家的团体里,他进行的是个人艺术革命。如果说雷诺阿、德加或者莫奈这些印象派画家是将运动着的事物的暂时的瞬间印象固定在油画布上的话,塞尚则是在探索以一种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如果说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将轮廓线变得模糊的话,而塞尚则是重新恢复或者说是重新建立起轮廓线。他十分注重表现物象的结实感和画面的深度。为此,他完全摒弃了由布鲁乃莱斯基引入绘画领域的线性透视法,物象的体量感在绘画中重新占有统治地位,而这种体量感不是靠线条表现出来的,而是靠作者自由组合的色彩块面表现出来的。为此,塞尚被称作为"印象主义的坚实派"。
此次展出的两件作品虽媒材不同,但形式与气质却有某种共同之处。至于这共同之处是什么,两者相遇能碰撞出什么火花,还得观者亲临展厅,面对作品慢慢领悟。
洛桑格拉蒙特 阿尔贝·马尔凯 面板油画 21×30cm 1936
展厅另外一位不得不说的画家便是阿尔贝•马尔凯。同马蒂斯相比,马尔凯并不为国内大众所熟知。但他与马蒂斯是终生好友,艺术造诣可与马蒂斯比肩。此次展出的是他较为晚期的风景画,带有古典主义的风格。马尔凯的风景画简洁而灵动,具有后期柯罗绘画的抒情气氛。他把大自然简化之后放入画中,既没有琐碎的雕琢,又没有故意的变形。他似乎总是喜欢从高处取景,画面作全景式构图, 景象辽阔。他善于用有限的笔触和色块抓住景色的本质。其色彩清澈而和谐,乍看起来似乎单调,稍加细看层次非常丰富。马尔凯曾谈到:“当我幵始作画时,首先我想到要确定的是‘调和’,天空、大地和水都有着一种必然的关联……要解决这个大问题,就必须将所有的东西,无论它是大的或是小的,都要统一在整个画面中,使它能协调一致。
博洛尼亚 蒙塔诺拉景观 乔治·莫兰迪 铜版画 21×32.4cm 1932
风景 乔治·莫兰迪 素描 15.5×21cm 1961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三幅乔治•莫兰迪的绘画,两幅素描,《风景》与《无题》,一幅铜版画《博洛尼亚 蒙塔诺拉景观》,哥特弗莱德-勃姆在他的《乔治-莫兰迪的艺术观念》一文中如此写道,莫兰迪在他的“形而上”时期借用了这一异质,他着迷于塞尚对想象、构成和创造的拒绝。
无题 乔治·莫兰迪 素描 16×16cm 1922
莫兰迪以其高度个人化的特点脱颖而出,以娴熟的笔触和精妙的色彩阐释了事物的简约美。莫兰迪选择极其有限而简单的生活用具,以杯子、盘子、瓶子、盒子、罐子以及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把瓶子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之中,以单纯、简洁的方式营造最和谐的气氛。平中见奇,以小见大。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使自己的作品流溢出一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在立体派和印象派之间,他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树石图之一 王劼音 布面丙烯 50×60cm 2015
王劼音的作品《树石图之一、二》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版画出身的王劼音,其画面空间感十足,在奥地利游学的经历,使王劼音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领域,也使其作品更具国际视野,他将中国文人画对笔触的感觉、版画的拓制感觉和涂鸦的随意性感觉等等熔于一炉,呈现出浓重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并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纠缠交错、交相融合在一起,是在绘画技巧和文化内涵上的一种熔铸和提炼。王劼音之女王伊楚告诉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的作品是由父亲亲自挑选,他选择的是2015年创作的两幅油画。在父亲眼里,这两件作品反映了他对中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思考,和展览主题呼应。”作为年轻艺术家,王伊楚对创作的思考没有停止,她说道:“我们出生在国际化的时代中,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没有老一辈艺术家那么深,在创作上,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用艺术表达当今的时代环境,表达全球化视野中中国文化扮演的角色和对世界的启示。”
树石图之二 王劼音 布面丙烯 50×60cm 2015
不管是早期的版画,还是这些年来的油画,抑或是近年来的国画,大自然——风景、山水、花鸟,诸如此类,始终是王劼音艺术创作的母题。大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在王劼音的眼里,通过自己的文化积累和审美活动,发现、唤醒和照亮了大自然的美,使它从客观的物象变为主观的表现,包含着人文意蕴的审美内涵。
在王劼音的油画作品中,对色彩和色调的诗性把握,成为他作品风格的重要特征。他所运用的色彩,基本上没有客观自然的固定色,更多的是在画面上铺陈各种主观色彩以及由此组成的综合色调,以表现自己的情感。他惯于将色彩统一在一个朦胧而又和谐的或绿或紫、或青或褐的灰色调子中,而很少用纯度和明度高的颜色,从而脱尽了明亮暖色的喧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宁静与诗性的梦幻般的境界。他的作品,没有宏大的构图以及全貌式的远景,画面处理多以局部的诗意追求为美学特色,强调情寓于简约,注意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用高度概括的绘画语言传情达意,抒泄胸臆。
雪山 陈家泠 设色纸本 96×43cm 1990
款识:一九九〇年写,泠。印鉴:陈家泠
浪花 隋建国 铸铜 62×120×52cm 2017
此次展览将陈家泠与隋建国作品并置。陈家泠与隋建国,一为画家,一为雕塑家。然而,将两人的《雪山》与《浪花》搭配,却有种奇妙的相通。陈家泠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创新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用心灵在时代与传统中构建美学坐标,在艺术和生活中凸显人的精神和生命状态。陈家泠在超越中发现,在发现中不断再超越,成就了中国水墨绘画的一道人文风景。而隋建国则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天分的雕塑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巨型中山装雕塑,巨型玩具恐龙(代表着中国现在成为世界工厂的现状)以及用英文书写“中国制造”的标语。在他的早期创作生涯中,隋建国就因其多种多样的现实主义雕塑享誉海外,其中包括著名的《地罡》系列,以石头与钢铁两种不同的物质材料搅结、束缚和挣脱来喻示人生社会中的关系。目前,隋建国的大型回顾展正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
荷叶皴 岳敏君 油画 200×94cm 2011
“大笑人”岳敏君的成名史,很大程度上吻合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和艺术市场的发展史。他自称只是‘画画儿的’,不懂商业坚持创作,却对商业看得玲珑剔透。他说我们之前匮乏的不是商业,而是文化。
解索皴 岳敏君 油画 200×85cm 2011
鲜为人知的是,岳敏君其他题材的绘画也十分出色。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岳敏君以油彩绘制出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元素,如龟、人物、芦苇等,并取名《荷叶皴》、《解索皴》。荷叶皴是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水墨画常用笔法之一,因其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常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解索皴是披麻皴的变法,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故名。在这两幅画中,以西方绘画原料,写中国绘画之意趣,独具匠心。“这两件作品的轮廓、内容都是取自中国传统文化,先是解构,而后才是组合,表达了西方眼中的中国文化与绘画”, 童雁汝南说道。诚然,东西方对话的可能建立在彼此的理解之上,我们无法通过简单的诉说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来实现沟通,而应该阐述彼此眼中的对方。理解之后,对话才成为可能。
迷狐 井士剑 布面油画 160×140cm 2014
井士剑此次带来了《迷狐》系列的两件。这两件作品皆是棕色的底调,在其中一件作品中,井士剑探讨了观看方式与真相的关联。对于为何选择这两幅绘画,井士剑告诉雅昌艺术网:“我认为,这两件作品既延续了中国的山水传统,也代表我对当代绘画未来方向的阶段探索。”对未来的创作方向,井士剑坦言:“方向越来越明晰,也就是面临当下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国绘画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力量,不仅要国际化,更要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土地。我接下来的创作也是沿着这条路在走。”
作为一个艺术家,井士剑是通过符号、图像和造型来把握世界的,但从他的解构与重组中也能够看出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怀疑。
迷狐 井士剑 布面油画 160×140cm 2014
反观井士剑的艺术创作中具有大量的符号,通常涉及一些不宜轻易被人理解的人物和行动,体现出了一些与自然或历史现象有关的流行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迷思”。井士剑的作品用一些列的媒介和符号打乱了人们对于传统的认识和常识的沉淀物,借助貌似客观叙事的形式排除政治,跨越时间、空间以及社会属性之间的区隔,形成自由、开放的平等的对话空间。井士剑认为中国当下的所谓当代艺术经历了一个现代性、后现代性、当代性之后的焦虑,尽管在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有诸多的解释,但作为艺术的艺术不应该是简单地提供一种美的范本和形式的范本。井士剑正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中不断地探索,希望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所以他试图基于自身的经历与成长环境,通过长期的摸索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形式”。
海 邱世华 纸本油画 80×103cm
通向大地的又一道闪电 孙逊 综合材料 100×310cm 2016
深山人家 丁雄泉 纸本彩墨 50.5×62.5cm
山水-C-39 申凡 布面油画 96×93cm 2008
玛格丽特,您那金色的头发 安塞姆·基弗 综合材料 58.5×82.5cm 1982
此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安德烈•德朗、莫里斯•郁特里罗、安塞姆•基弗、申凡、张恩利等艺术家作品,限于篇幅,无法一一介绍。观众可点击页面上方展讯,观看作品高清大图及作品介绍,了解更多展览及艺术家、作品信息。
作者:李家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