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宋冬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他的探索以无限接近日常的方式出发,不断发掘日常生活中间最具价值和意义的层面,建立起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转换通道。这个“通道”看似建立在空间场景乃至形式的外部转换中,实则是内在的认知转换。
作为在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宋冬亦以其极具个人辨识度的艺术创作为全球化艺术史增添了不可替代的一笔,近期其多件作品分别被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及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永久收藏。
《一壶开水》(1995)
收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
宋冬,“一壶开水”,1995,黑白照片,单幅 33.3 × 50 cm,共12幅 © 宋冬
宋冬在北京老胡同里创作的著名行为艺术作品《一壶开水》将一壶开水沿途浇在北京胡同的地面上,并以12张连续的黑白摄影记录下这个一无所获的行为过程。出于对“有与无”、“得与失”等相对概念的辩证反思,宋冬的作品通过展示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片段,捕捉到了人的存在和行动的无常性质。这些无常和微小并没有被赋予消极负面的色彩,而是他在表演中捕捉到的那种日常仪式感中固有的自然表现。
《炒水》(1992)、《面壁》(1999) 、《水中捞月》(2001)
收藏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宋冬,“面壁”,1999,墙纸与照片,墙纸 449.6 x 439.4 cm;照片 80 x 108.6 cm © 宋冬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外观
“水中捞月是一个成语,它在成语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水中捞月’意为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此成语出自《元曲选•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通常用于贬义。水中月,虽可望而不可及,但她在李白之死中却渗出缥缈的意境,这个嗜酒如命,借酒神飞的诗仙,在醉酒后站在船头试图用手捞映在水中的月亮,溺水而死。死通常是恐惧的,但李白之死却死在了意境里,他得到了月亮,这一捞成全了一个‘仙’字。高悬的月亮曾为莫测黑夜的神秘仙女,她不断地满足各色人等的丰富想象。”
——宋冬
宋冬的多数作品都是对隐藏于行为之中荒诞性的探索,而不寻求任何有形的反馈。作品《炒水》记录宋冬不断翻炒油锅里的白开水,直到油烟水汽布满的行为,是宋冬创作于1992年的第一部录像作品,录像的时间性和行为的荒诞性演示着不同形态的虚实,成为贯彻宋冬艺术创作轨迹中一条长期坚持的线索。在其1999年的代表作《面壁》中,宋冬模仿印度的高僧达摩,静坐在床踏上,面朝墙壁。墙壁上用大字写着:“宋冬到此面壁”。而在旁边,他用小字写到:“很久很久以前,达摩从印度到了中国,理由是——禅;很久很久以后,宋冬从中国到了印度,理由是——艺术;达摩不会中国话,闭嘴面壁十年,壁留下他的影;宋冬不会印度话,闭嘴面壁十天,壁留下了艺术。”
《掀开》(1996)、《揉上海》(2000)
收藏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
宋冬,“掀开”,1996,单频录像 © 宋冬
宋冬,“揉上海”,2000,单频录像,时长:00:09:02 © 宋冬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外观
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的搭配,是非常宋冬的命名方式,有些是寻常的生活用语,另一些则创作了新的词组,把完全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生联系的动作与动作对象联系到一起,如“印水”、“揉上海”、“吃城市”。《揉上海》中国虚拟了对再现形象的破坏,通过这种“解构”和“毁灭式”的手段,反思从简单的镜像到现代的数码录像的真实性和脆弱性。
正在展出
「心花怒放」
2020年9月3日-10月15日
作者:佩斯北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