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欧洲疫情再次爆发,德国不得不执行封锁政策。鉴于乐团将因一直停演至11月30日或更久,2020年10月31日,柏林爱乐在首席指挥基里尔·彼得连科(Kirill Petrenko)执棒下进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在音乐会的最后,临时加演了一首特殊的曲目: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的《4分33秒》。
这首作品可由任何乐器或组合演奏,但从头至尾不需要发出任何声音,静默需持续4分33秒。这首无声音乐的确有些奇怪,但作曲家却说:“他们误会了,无声是不存在的,他们以为这是无声,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听,其实有很多偶发的声音。”
这奇特的乐谱该如何演奏?
第一乐章,静默。
第二乐章,静默。
第三乐章,还是静默。
指挥家显得有些激动......
音乐似乎在他那富有张力的手势下奏响,但乐队却无动于衷,保持静默。
4分33秒到了,他做了收势。
这部作品在此时演出其意义何在?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看来凯奇于1952年创作的这部《4分33秒》的确具有东方的意蕴联觉。如何通过艺术来反思当下,用最感人的方式进行传达,柏林爱乐以行为艺术的方式,诠释了凯奇的作品那种永恒的意义。
音乐家居然可以用这种视觉行为的方式,通过无声的音乐来传达他们的思想而且具有如此张力,作为视觉艺术家,我们又该如何通过跨感官的方式来发声?这是当下我思考的问题。
熊宁辉2020年11月5日于北京望京
知识点:约翰·米尔顿·凯奇(John Milton Cage,1912-1992),美国先锋派作曲家,偶然音乐的创始人,联觉艺术家。现代音乐鼻祖勋伯格的学生。他最有名的作品是《4'33"》,他也是电子音乐的先驱。
作曲理念:使用任何环境下的声音,包括杂音,运用“机遇”(如抛硬币、算卦等),选择顺序彻底放弃形式结构,运用沉默,广泛使用各种电子以及视觉手段。
独创发明:发明了“加料钢琴”这种乐器。这种乐器的“制作过程”就是在普通钢琴弦里插入各种物品,以产生特殊的声音效果。
东方哲学:凯奇对东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周易》,他经常用其来做即兴音乐创作。
代表作:管弦乐《黄道图》,实验音乐《臆想的景色》(多部),打击乐曲《金属结构》(多部),无声音乐《4'33"》。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