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返场七十二小时丨民谣IZ乐队:你要去哪儿?

2020.12.31 / 21:40 - 22:40

民谣IZ乐队:你要去哪儿?

IZ (folk)

马木尔 Mamer - 吉他 Guitar / 人声 Vocals

夏力哈尔 Xalhar - 吉他 Guitar / 人声 Vocals

张东 Zhang Dong - 打击乐 Percussions









写在《返场72小时》前:



我做的所有的音乐都是‘民族音乐’,风格这个词只是为了交流的方便。民谣IZ从2010年之后就没有演出过了,现在重新编排了二十首作品,能够借这个机会完整地演一次也挺好的。我们需要老老实实地从传统中学习,并且尽可能多地回报给传统新的内容,同时也接受乐器的考验,这是民谣IZ乐队存在的意义。


——马木尔口述








民谣IZ乐队近期排练视频

 


马木尔,这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音乐家,曾在B10现场留下诸多精彩演出和现场录音专辑。近年马木尔为人熟知的计划均偏向于工业、噪音等领域,而对“优美”、“好听”的民谣及民歌始终保持距离。早期的两张民谣专辑(《Eagle》和《IZ 2007》)也仅作为乐迷们的梦幻回忆,而民谣版本的IZ已成遥远的过往。



这次在跨年之际的B10现场,民谣IZ乐队将借“返场72小时”之机,重现一些消失了近十年的作品,并赋予马木尔千变万化之基石的哈萨克民谣音乐以新的血肉。



· 溯源


马木尔,1970年出生于新疆北部奇台县牧场区,自小就在哈萨克民族音乐的熏陶下长大。他从四五岁开始学习冬不拉、吉他、曼陀铃、口弦等各式乐器,并跟随当地的老艺人学唱民歌,不久就作为冬不拉高手而享誉北疆。青年时代的马木尔还接触到了不少来自西方的摇滚乐、金属乐,对器乐充满热爱的他也开始为电吉他的音色着迷。

追溯其音乐历程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马木尔在乌鲁木齐组建了自己的摇滚乐队,以低沉浑厚的嗓音与充满地下气息的电吉他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到了2002年,马木尔来到北京组建了IZ乐队,早期成员包括吴俊德、朱小龙、张玮玮、郭龙等人。


早期IZ乐队


远离家乡生活几年后,马木尔开始重拾记忆中的古老哈萨克诗歌和旋律,并将它们重新演绎。这些歌曲既尊重传统,又更新了传统,使得很多正在流失或已丢失词或曲的传统作品得到再次创作和记录。那段时期,马木尔成为了北京民间演出的常客,在三里屯传奇的河酒吧等场地都是明星。

民谣时期的马木尔


哈萨克音乐主要使用拉弦乐器库木孜、弹拨乐器冬不拉和吹奏乐器斯布厄孜,有时还运用游牧民族的口弦,弹唱的内容多与歌颂土地、神话故事、民族民间故事有关。马木尔自小接触的就是这些纯正的哈萨克音乐传统,但他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传承,而是将冬不拉、口弦等民族乐器与他接触到的西方音乐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自己的时代观念出发进行演绎。

正如“IZ”的哈萨克语含义——“脚印”一样,这支天才乐团始终在不断探索,不断改变。他们并非对传统音乐进行复刻,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自己的“声音”,并对民歌片段进行二度创作,形成当下的民谣语言。

马木尔早年采访

 


· 经典


2007年和2009年,马木尔分别以IZ乐队和个人项目的形式发表了两张重要的民谣专辑——《IZ 2007》和《Eagle》。籍此,马木尔的名字开始为西方乐迷所知。

《IZ 2007》(左)和《Eagle》(右)专辑封面


《IZ 2007》是乐队以同步录音的方式在北京完成,而《Eagle》是在乌鲁木齐和北京录制,由英国世界音乐厂牌Real World发行。这两张专辑收录了数十首改编的哈萨克传统民歌及马木尔自己的作品,并以吉他、bazouki、竖琴、鲁特琴、小提琴、笛子等乐器重新编曲,与马木尔低沉的演唱交织,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超越语言限制的魅力。


                IZ乐队 - 《Adamzat》               来自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03:18                                                      
                马木尔 - 《Blackbird》               来自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05:06                                                      



马木尔和IZ乐队的音乐并非所谓的 ‘原生态’民歌。他们从哈萨克民间音乐出发,又融合了当代的音乐手法,从而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音乐语言。他们没有受过学院式的刻板教育,而只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他们不像哈萨克传统民间艺人‘阿肯’那样只满足于冬不拉弹唱,而是把哈萨克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与父辈相比已经拥有了更为丰富的世界。

—— 穆谦




民谣时期的IZ乐队给古老的歌谣穿上了新衣,一只脚在过去,另一只脚踏入了未来。马木尔将自己多年跟随老艺人所学的哈萨克民歌,以自己的方式注入新的生命力,传递给年轻一代。

“伟大而古老的哈萨克民歌是在人们牧羊时诞生的,而生活在城市里,我们常常太忙,以至于无法让这种宁静进入我们的生活。”马木尔以这样简单、诚实、直接的音乐,来复兴古老的歌曲和乐器,回馈给这片广袤宁静的草原,而草原也给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造力。

2009年IZ乐队演出现场 @香港唐三

 


· 返场


逐渐转向前卫摇滚风格的马木尔,陆续组建了五支乐队:Kunakar(罪人)、51-RAYON(51区)、Mekrop(细菌)、TAT(锈)和Bande(响马)。其中既有传统乐器冬不拉、萨满鼓、库布孜交叠的哈萨克新音乐,也有暗黑浪潮(Dark Wave)和哥特、后朋克和无浪潮(No Wave)杂沓的神秘世界。近几年他的个人独奏,也以大音量和把玩新效果器为大家熟知。



这几年的演出中,每当我们准备好冬不拉给下台以后准备返场的马师傅,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有时乐器被硬塞过来,他就拿起来弹一段冬不拉独奏,还是那么清澈动人;有时他也闹脾气不接这茬,扭头上台就给大家刷上一首电贝斯噪音。马师傅有点坏,但也坏得可爱。他知道大家在等什么。



在“返场72小时”的舞台上,马木尔将以三人配置重现那些经典的哈萨克民歌,并加以全新的理解和诠释。在他看来,他的所有作品都是“民族性”的,并无本质区别。历经多年的声音探索,马木尔对“传统”和“现代”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解读,并将再次赋予这些传统民歌新的色彩。对于喜爱早期民谣IZ作品的乐迷来说,这次足本“返场”也算是久旱逢甘霖,说不定真就是“下不为例”了?




文  /  +x

校对 & 编辑  /  苦瓜 & 木殳






  参考资料:


《关于IZ乐队的音乐笔记》,霍梅童

《马木尔&IZ乐队:不想像父亲他们那样弹冬不拉》,北京青年周刊

《即興嬉遊·第2回 | 哈萨克族先锋音乐家 — 马木尔》,嬉游声场

《今夜,一起嬉游!∣马木尔的音乐万圣节》,嬉游客棧

《爱的噪音——小记马木尔同学》,明天音乐节

  https://realworldrecords.com/releases/eagle/

  https://www.bbc.co.uk/music/reviews/j6w6/





点击放大 · click to enlarge · 可下载






立即购票  !!!  








作者: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