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同出一源,相向而行
——序金辰和崔捷双个展
文/杨卫
金辰与崔捷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美院)的同学,毕业后同在设计领域驰骋,后又同时回归绘画,成了职业画家。因此,他俩的经历相似,经验也颇为相通。不过,虽然崔捷和金辰有着同样的经历,但艺术观念与绘画风格却迥然相异,金辰的绘画倾向于时尚,将美指向未来,而崔捷则迷恋传统,画面古意盎然。他们之间恰好构成了出走与回归的两种意向,也代表了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两个探索维度。
事实上,就最初的创作动机而言,崔捷和金辰同出一辙,均是希望回归自我,也均是取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觉图像。比如金辰笔下的假山石,崔捷笔下的山水,就都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题材。或许是因为长期的社会实践,使金辰和崔捷都感受到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传统因素,使他们回归绘画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传统的视觉形象。这既是得益于生活的积淀,也是基于他们对艺术的敏感。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崔捷和金辰同时选择了传统的视觉符号入画,但他们的创作路径却相向而行,形成了出与归、展望与回眸的对冲关系。或许,这是文化取舍的不同,也是男女性别导致的差异吧。
金辰的绘画以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太湖石为元素,但没有继承传统绘画的表现模式,而是取太湖石的造型,即“雏、漏、透、瘦”四要素,找到与机械零件之间的抽象关系,将其转换成一种新的视觉符号,透着强烈的当代质感。其中,平涂的绘画方式,亮丽的色彩,以及漏透曲折的造型等,都赋予了他的画面以某种广告意味,让人流连忘返的同时,总希望能够游戏其中。可以说,金辰抓到了当代人的视觉经验,他以广告画的方式表现传统符号,将其进行当代转换的同时,也将传统的审美经验引入当下,并指向了未来。
金辰作品
崔捷的绘画取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为图式,精心地布置了一个桃花源世界。其大山堂堂、雄强峻峭的高远意象,仿佛将观者带进了宋元绘画,让疲惫不堪的当代人也可以游于其间,卧于其中。耐人寻味的是,崔捷对细节的迷恋和处理,比如岩层的褶皱,与动植物的纹路,形成一种复杂的肌理关系,通过崔捷的笔触加以丰富,仿如一个历史的迷宫,隐含了太多的波澜壮阔,也藏匿了不少的幽怨深情。显然,崔捷对传统生活情有独钟,她回溯宋元山水,即是为了某种精神的回归。当然,作为一个当代人,崔捷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置身世外。因此,她的画面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现代物品,如自行车、摩托车,以及现代木偶人等。这些东西不断出现于崔捷的画面中,也揭示出了她内心的某种纠结与矛盾,即渴望回归而又不可能回去的焦虑感。
崔捷作品
显然,崔捷和金辰都有一种强烈的回归倾向。不过,通过回归自我和回归传统,他俩却找到了绘画的不同方式,看到了别样的人生景观。或许,这就是传统的博大,当然也是个性的丰富。正是这种丰富性形成了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局面,也正是博大的传统构成了当代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2020.12.8于北京通州
作者:当代艺术_杨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