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董其昌《邠风图诗卷》,纸本,墨迹。董氏六十七岁时为赵孟淆《他风图》作诗,可谓“笔势峥嵘、文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谈,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乃董其昌行草书典范之作。
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董家汇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一月十九日。其先祖籍贯河南开封,南宋时流落江南,定居松江。父亲董汉儒是个屡试不售的穷才,家境并不富裕,传到董其昌手里,只有"瘠田二十亩”,生活较为清寒。
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董其昌少年时便学做八股文,一心走科举入仕之路,但是连续数次应试,皆名落孙山。迫于生计,他曾去浙江平湖教私塾糊口。后来又为了逃避差役,改入华亭县(今属上海)籍,以后便自称华亭人。
董其昌虽然文运不佳,然而在某次会试失利的过程中,反促使他产生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那是他十七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时的事,董其昌写了一篇漂亮的八股文,自认为可以夺魁但知府衷贞吉嫌董其昌试卷上的字写得太差,故意把他降为第二,而把文章比他差的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事给董其昌以很大的刺激,从此发愤学习书法,决心洗去落笔不工之耻。他开始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字体。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